捋一捋八王之乱||~4~白痴太子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皇太子司马衷继位,改国号为永熙,是为晋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生于公元259年,在公元267年被立为皇太子。他是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为皇后杨艳所生。他有一个哥哥,二十六个弟弟。因哥哥司马轨夭折,他便成为了“嫡长子”。《晋书·惠帝纪》中虽然有很多关于司马衷在位期间内大事的记载,但对于这位皇帝本人的言行、决定却所言极少。历史上,司马衷一般被评价为白痴。关于他的白痴行为,《晋书》中有两则记载:
一是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便问随从,青蛙咕咕叫声,是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随从答道:“在官地里就是为官家叫,若在私地里,就是为私家叫。”
(帝文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二是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司马衷的智力如此低下,司马炎肯定是了解的。他曾经与皇后杨艳商量要换掉太子,但被杨艳以立嫡以长不以贤否决。“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司马衷是皇后杨艳所生。杨艳在司马炎还是晋王世子的时候嫁入司马家。史书说她“少聪慧,善书,姿质美丽,闲于女工”。(有善相者尝相后,当极贵,文帝闻而为世子聘焉。)杨艳出身弘农杨氏,是世家大族。其祖上自“四知先生”杨震起,四世连任东汉宰相。司马炎在平定东吴以后,惟耽酒色,军国大事都付与杨艳的父亲杨骏,叔叔杨珧、杨济办理,杨家分掌军政大权,势倾天下,时人称“西晋三杨”。
母以子贵,保住了司马衷的太子地位,也就保住了杨家的显赫。于是杨艳皇后在临终之际,为了防止别的妃嫔做了皇后,司马衷的太子地位不稳,就推荐了她的妹妹杨芷接替她做皇后。司马炎是位重感情的皇帝,他对这位杨艳十分敬重,便“流涕许之”,并在公元276年,立杨艳的妹妹杨芷为皇后。从此,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更加稳固。
但是,太子毕竟是要继承大统的。君王的贤或笨,关系到社稷的兴与衰。对此,朝中议论纷纷,就太子废立之事立场不一。
有一次司马炎大宴群臣,太子少傅卫瓘假装喝醉,走到皇帝御座前,抚摸着御座连连叹息,说:“此座可惜!”司马炎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卫瓘是太子老师,最清楚太子的情况,他说可惜,是觉得太子配不上这个御座。中书令和峤,就没有卫瓘那么含蓄了。他直截了当的对皇帝讲:“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还有一批人说太子成年之后,已经变的聪明了。司马炎曾派荀勖和和峤去考察太子,荀勖回来后,把太子大大夸奖了一番。司马炎转而询问和峤,和峤回答说太子没有变化。“时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后乱国,遣勖及和峤往观之。勖还盛称太子之德,而峤云太子如初。”
面对不同说法,司马炎决定自己考察下。他布置了一次考试,把一些难以处理的国事写在纸上密封,交给司马衷,让他写上处理方案。为了防止太子的幕僚捉刀,司马炎把东宫的大小官员都召到宫里来喝酒。但即便如此,司马衷还是作弊成功,帮他作弊的是太子妃贾南风。
贾南风是司马炎宠臣贾冲之女。她请外人做答,答题之人引经据典,鞭辟入里。贾南风看后十分满意,给使张泓对她说:“太子没有学问,皇帝是知道的。这样的答卷一看就不是太子能写出来的,不如用白话作答。”果然,司马炎看后十分高兴。
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官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妃大惧,倩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瓘大踧?,众人乃知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充密遣语妃云:“卫瓘老奴,几破汝家。”
封建制度下,立储是国之根本。长久不决,必然会导致朝堂党争。太子的废立,关系到杨家、贾家及其党羽的共同利益。他们当然不会容许太子的地位动摇。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