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读】探讨迎风石即迎压风的文化意义

又说“迎风石”
固义,武安故城所在地,商贸和文化古村。
寒江采风,在这里“专门问迎风石的问题”,选的是地方;寒江得知,“当地叫迎压风”,“应该是迎风石、压风石简称”。
山雨基本认同,与”吃风兽”相类,迎风邪而上,目的是压风邪,所以叫“迎压风”。固义的叫法够直白浅显的。
不过,写法似乎应当为“应壓(ya,去声)风”,应风邪而镇风邪。这是类似傩戏《捉黄鬼》、斩黄鬼一样的巫术之衍变。而今,在人们心目中,迎风石几乎成了纯粹的装饰性建筑构件,只剩下了审美意味和美学价值,原有的巫术意义基本己被历史的风雨剥蚀净尽。
要理解其原初的巫术意义,还得脑补医巫知识:医巫同源,此处之“风”,乃为引起外感病的原因之一,系外邪之首(邪分为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称为“六淫”。风邪是“六淫”之首,《黄帝内经》就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风为春天主气,但在客观上来说,四季皆有风的产生,它无所不在。风流动不居,善行数变,有升发向上、向外促使腠理(肌肤)疏泄张开、易袭阳位等特性。头面体表受风邪侵袭后,常使人产生头晕、汗出、恶风等症状,能使痒痛现象此起彼伏,游走不定,能与寒痰、湿、燥、热(火)等病邪联合使人致病。因此,古巫医以壓(ya,去声)胜法制之,便有了壓(ya,去声)胜之物,如“吃风兽”,如“应壓风”(迎风石),应声而动,迎邪而上,镇而压之,使之服从強力之制约或干脆使之逃遁,销声而匿迹。
壓(ya,去声)胜法(术)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曾长期发挥着其特有的作用。而今,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一代己对此因“无知”而基本“不受怪罪”。但很大程度上原本就是个“心法”的法门,信则有,信则灵,心病还需心法解。今人,并末因社会进步而心病减少,山雨称之为“当代巫师”的心理医生考证风方兴而未艾。
就民事纠纷而言,我们涉县农村新建房屋(特别是翻建旧宅)而引发的相邻权纠纷有相当一部分,案结事不了的真正原因却是挥之不去的风水及壓(ya,去声)胜方面的心理问题。
鉴于此,掸去岁月风尘,挖掘“迎风石”之类带有巫术胎记的建筑文化之实物背后的问题,也还有一定的必要和文化学方面的意义。
山雨 辛丑榴月中浣 于沙阳安乐窝
作者简介:张海旺,河北神威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家事团队团队长,研究生学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律硕士)。学术论文主要有《谢方樽人格论》。业余喜爱地方文化研究,精考据,善长联词赋,颇有古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