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探索|深度研究章鱼、鱿鱼、墨鱼等软体动物(上)

除了敏感人士,我想绝大部分人都爱吃海鲜!但,有多少人真正认识海鲜?

海鲜seafood(改编自网络)

例如,怎样区分墨鱼、鱿鱼、章鱼?

也许你记得八爪为章十腕乃鱿,但在不同地方,十腕并非就叫鱿,八爪也未必称作章,还有什么花枝、透抽、软丝……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着实令人一头雾水;再加上生物分类的更新迭代,分分合合,各有主张,就算是职业渔民、水产专家,有时也不敢贸然断定谁是谁,比如常见的管鱿目,现今的WoRMS分类便已不再涵盖闭眼亚科开眼亚科,两者甚至被抬升为目,而管鱿目更是被摒弃!

章鱼、鱿鱼、乌贼(改编自scandfish)

所以,要做到轻易分辨、真正认识各种海鲜,还是要应那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有鉴于系统发生学的长足发展,生物分类日新月异,本文部分物种可能会与传统分类有所不同!碍于篇幅,笔者也无法综述各门各派,这里且以欧盟赞助的世界海洋物种目录(WoRMS)作为参考依据。

一、头足纲

我们知道,章鱼、乌贼都是软体动物/Mollusca,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第二大门,物种数量仅次于节肢动物,具名可考的便有5万至12万不等;从小如花生的蜗牛,到大比鲸鱼的乌贼,其形态比任何一门生物都要丰富;最为关键的是,很多软体动物向来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例如乌贼、章鱼。

乌贼、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门旗下的头足纲/Cephalopoda,分类上与双壳纲、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等并列,根据WoRMS最新数据,现存软体动物共有9纲。

软体动物门/Mollusca(编译自Merriam-webster)

头足纲目前有两个亚纲,分别为蛸亚纲/Coleoidea鹦鹉螺亚纲/Nautiloidea

鹦鹉螺亚纲亦称四鳃亚纲,其典型特征是带有鹦鹉嘴螺旋外壳等角螺线则天生呈黄金比例,极具美感;鹦鹉螺通常生活于150-300米深海底,寿命可达20年,外壳直径不超20厘米;体型虽小,但它在地球的存活时间却比恐龙还要久远,以至被人们誉为地球活化石,现存有5种。

《海底两万里》尼莫船长的潜艇便叫“鹦鹉螺号”。

鹦鹉螺/Nautilidae(图自编)

蛸亚纲则完全没有外壳,但部分带有控制沉浮的内壳。这一亚纲,又称二鳃亚纲,目前WoRMS确认有823种,其他权威确认也在800种左右;根据触腕数量与结构的不同,蛸亚纲又分为十腕总目/Decapodiformes八腕总目/Octopodiformes

头足纲分类以及常见品种(图自编)

八腕总目再分成八腕目幽灵蛸目两类。

幽灵蛸目目前只发现一种——幽灵蛸/Vampyroteuthis infernalis!因其8只触手由皮膜连在一起,状似吸血鬼斗篷,篷上又有尖刺,再加上体色鲜红,故也被人称之为吸血乌贼(Vampire squid)。实际上,幽灵蛸并不是乌贼,不仅没有墨囊,而且不具十腕,但它是一种活在深海的远古生物,很有可能是乌贼与章鱼的共同祖先。

吸血乌贼/Vampire squid(图自编)

二、八腕目

八腕目/Octopoda,又名章鱼目,通称章鱼,俗称八爪鱼或八带鱼,英文叫Octopus;目前全球确认有302种,故进一步细分为无翅亚目/Incirrina有翅亚目/Cirrina,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翅”并不是翅膀的翅,而是指章鱼触腕每个吸盘旁边一对类似纤毛的突起(cirri)。

名声较大的章鱼(图自编)

除了具有独特的纤毛突起,有翅亚目与无翅亚目的区别还体现在——有翅亚目不带内壳、但有肉鳍,因此也叫有鳍亚目,肉鳍的作用是帮助成年章鱼游泳推进;另外,有翅亚目也不具墨囊,这一点与吸血乌贼比较相似。

有翅亚目共有47种。

有翅亚目与无翅亚目的区别(改编自日文)

无翅亚目则占有255种,分章鱼总科/Octopodoidea船蛸总科/Argonautoidea两大类。

船蛸总科虽仅有10种,但不同科间的物种体型相差很大,既有长达4米重近75公斤的七腕章鱼,又有体长不及10厘米的扁船蛸,就算是同一物种,不同性别体型相差也很悬殊,雌性可以长到10厘米长,而雄性甚至没有2厘米,更悲催的是,雄性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机会。

无独有偶,毯子章鱼也是一生只交配一次,交配完之后就浮在水中等死……

雌性扁船蛸/Argonauta argo(图自编)

章鱼总科拥有10科245种,其中以章鱼属占比最大,高达72种,以前不分家时还更多!中国沿海常见的约有8种,分别是:真蛸、环蛸、短蛸、长蛸、卵蛸、双点蛸、纺锤蛸以及嘉庚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