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法治痢趣案

(0)

相关推荐

  • 『古方新解』《金匮要略》论下利病及转归

    □ 艾华 历飞 王守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 正确辨病识证是治疗疾病的前提,是立法处方的依据,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所在.<金匮要略>所论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两个方面,内容较多,现就下利病辨病思路与 ...

  • 黄帝内经九十七:脉要精微论篇(五)

    解读 岐伯回答说:脉象与四时之气相反,如果相反的情形是有余,这就说明邪气战胜了精气,如果是不足,说明是血气损耗太多: 脉象顺应四时之气,不足说明是邪气战胜了精气,有余则是血气在损耗.阴阳不协调,这种病 ...

  •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六零)狐惑阴阳毒病阳毒证治之升麻鳖甲汤

    第三节阴阳毒病 (一)阳毒证治 [原文]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 ...

  • 经方:升麻鳖甲汤

    升麻鳖甲汤[原文]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升麻.当归.甘草各二两,蜀椒炒去汗一两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作 ...

  • 伤寒脉理阐释

    伤寒脉理阐释 编辑整理   解英 原文: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讲解: 这一段一看就知道是古人从实践中得来的脉理.对于腹泻严重,腹泻不止的病人,脉并不 ...

  • 伏暑似痢趣案

    [出处] [明]董宿<奇效良方>. [原文] 治伏署①,下血如久痢.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中和助教②善医,即 ...

  • 疟痢相兼趣案

    [出处]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 [原文] 又治金达泉疟兼痢,日夜四十余度,小腹痛甚,每登厕,汗出如雨,下迫后重①,小水②涩痛,头疼口渴,下午发热,天明始退.左脉浮弦而数,右软弱,中部 ...

  • 纯补救虚趣案

    [出处] [日本]浅田宗伯<先哲医话>. [原文] 江州北村左太夫,虚羸①不食,一日气息淹淹②将绝,急延林市之进,诊曰:血脉衰弱,不绝如缕,庶几万一耳.乃作剂,仅用人参一分,龙眼肉一个,众 ...

  • 刺血疗疾趣案

    [出处] [民国]柯劭文<新元史>. [原文] 陕帅郭巨济病偏枯①,二指著足底不能伸,杲以长针刺骫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谬刺②之.如此者六七,服药三月,病良已. [ ...

  • 赤溲之脉趣案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原文]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①,难于大小溲,溺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 ...

  • 清代趣案:1只小鸡索赔九百文钱,县令找到漏洞,至今还有用

    清代中后期,有一位名人叫段光清,此人善断奇案.他在做杭嘉湖兵备道时,曾被当地百姓称为"青天".病逝之后,李鸿章还为段光清写了墓志铭. 在为官期间,段光清曾断过"踩死1只鸡 ...

  • 大补发疟趣案

    [出处] [清]俞震<古今医案按>. [原文] 张路玉治张怡泉,年七十五,居恒①常服参.附.鹿角胶等阳药.秋间病疟,误用常山止截药一剂,遂致人事不省.六脉止歇,按之则二至一止,举指则三五至 ...

  • 【临床医案】补中益气法治卵巢癌案

    蔡某,女,45岁,2008年6月9日初诊. 近3月来月经推后,下腹胀,进食较少,乏力,心悸气短,口腔有散在性溃疡,就诊于某市级医院.确诊为双侧卵巢癌伴全身多处转移,已失去手术机会,求治中医,医者予清热 ...

  • 产后身冷趣案

    [出处]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奇病续抄>. [原文] 一妇人产后日食茶二十余碗,一月后遍身冰冷数块.人以指按其冷处,即从指下上应至心.如是者二年,诸医不效①.以八物汤去地黄加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