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有个汪曾祺||李玲玲

(0)

相关推荐

  • 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高邮吃一道汪豆腐,想起了济宁的一道汪虾仁

    老虎很喜欢汪曾祺汪老先生的文章,尤其是老爷子的美食文字,在他的笔下,美食总是活色生香,娓娓道来,却总是让人读着读着就垂涎三尺了,老爷子的家乡高邮,老虎一直想去走一走,想去看看先生的故居,尝尝先生所描述 ...

  • 汪曾祺 | ​李保全和红鲤鱼

    我舅舅编过一个歇后语:李保全吹火--邪(斜)气. 以前的炉灶,烧柴禾,引火做饭时要往灶里送风,这就要用风箱.风箱有点儿像手风琴,一拉一推,风就吹到灶膛里了.有的人家没风箱,就靠嘴吹.一不小心,黑烟倒灌 ...

  • 高邮沃土香,沪剧谱京腔一写在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百年诞辰日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扬州网讯(通讯员张宏祥记者丁鹤林 )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鲜有作家同时在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都有重大建树,而乡贤.著名作家.戏剧家汪曾祺,以他杰出的创作实践,树立了一座丰碑. 汪曾祺 ...

  • 汪曾祺吃后,竖起大拇指:“是高邮的味道。” | 苏北

    包子的嘴有个专用名词:秋鱼嘴.亦称鲫鱼嘴.一笼包子上来,一个个小"嘴"向上,真像一群鲫鱼喋水.每一个包子都十分"壮肥".壮肥,我想,是相对于虚肥.这个意思想必不 ...

  • 乡物 | 跟随老饕汪曾祺学烧肉

    写美食,最难是在平实中写出真味. 而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平淡无奇中分明是一个人经历了磨练后充满智慧的表达,他真心爱生活,是润物无声的那种爱,就像山涧溪水一般平静,但又充满律动.无论山珍海味,还是萝卜白菜 ...

  • 郭进拴|读《汪曾祺籍》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世二十周年 ...

  • 郭进拴|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原创文学评论:读<汪曾祺集> 郭进拴  [郭进拴原创]读<汪曾祺集> 前几天,我收到了由汪曾祺和汪朝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十卷<汪曾祺集>. 为纪念汪曾祺先生逝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

  • 汪曾祺:马铃薯

    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除了搞农业科学的人,大概很少人叫得惯马铃薯.我倒是叫得惯了.我曾经画过一部<中国马铃薯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