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向 | 上海的人文魅力,藏在声色光影中的街头巷尾

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是很遗憾的。弄堂是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

——上海知名作家陈丹青

上海,原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自1843年开埠以来,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在此。城市迅猛发展,人口爆发式增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一座座城市地标。

上海,是一座“新旧交融”的城市,既有现代化的建筑,又有十里洋场的风情。那遍布在城市中交错纵横的“弄堂”,也是魔都十分“人间烟火”的地方。

弄堂,形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肌理,那些弄堂游戏、弄堂小吃、弄堂手艺人,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成长,记忆中的画面因时光流转而更显质感。

消失在弄堂里向的

邻里情谊

上海历来人口密集,狭窄的弄堂里房屋鳞次栉比,一幢挨着一幢,一家依着一家,这样的建筑特征决定了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消失在弄堂里向的

游戏天堂

打弹子、顶橄榄核、刮香烟牌子、跳橡皮筋、造房子、踢毽子,昔日的上海弄堂里充斥着孩子们的笑声,他们尽情地嬉戏玩耍无忧无虑。

消失在弄堂里向的

传统美食

没有华丽的门店,没有精致的装修,弄堂美食才是地道的上海味。阿婆炸的油墩子、转角的四大金刚小摊、热乎乎的风箱爆米花、记忆里的味道还有很多很多......

消失在弄堂里向的

上海市声

昔日的上海弄堂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市声,小贩叫卖声、卖艺声、童谣等。

弄堂对于上海人,就如同胡同对于北京一样,意义非凡,情怀厚重。小小的弄堂,不过百余米,但爱动脑筋的上海人会把“螺蛳壳”布置得像洋房一样,它是千万个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之一,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记忆。

然而,上海的特色弄堂却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曾有人做过统计,解放前夕的老上海曾经有3840条弄堂,半个世纪之后的2000年,弄堂的数量只剩下2560条,然而到了2013年,弄堂的数量已经锐减到1490条……

伴随着弄堂的日益减少,老上海的人文风韵也在逐渐散落。

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特征,离不开独具风情的弄堂文化,而弄堂文化为上海滑稽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当弄堂一幢幢地被推倒,当文化一点点地被遗落,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弄堂之外是高楼大厦 

 《弄堂里向》才是人间烟火 

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大型滑稽戏《弄堂里向》

让我们一同共赴青春之约

该剧是本土原汁、原味、原创的海派滑稽喜剧,讲述了一条老上海弄堂里向的几户百姓人家经历的时代变迁、人情冷暖及恩爱情愫。

居住在永乐里石库门的于国庆、徐国庆、梁方芳三人从小青梅竹马,是同学、邻居、朋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情、亲情、爱情。岁月蹉跎,随着高考热、出国热、下海热、拆迁热……演绎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故事,把他们的爱恨情仇深深的交织在一起。

面对兄弟情、兄妹情、恋人情的考验和洗礼,以小见大地展示了我们国家的沧桑巨变和平民百姓的追梦历程。

于国庆的一生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他不断地磨炼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他也是时代变化和上海弄堂风情的见证者、经历者、受益者。弄堂里叙述着平凡家庭的家长里短,弄堂里见证着改革浪潮下重获新生。

向上滑动查看演职员信息

领衔主演:钱程

主演:小翁双杰、李倩(特邀)

演员:蔡剑英(特邀)、沈远、

张晓冬、曹毅、陈思清、

金鑫、邵印冬、程懿、

何政廷、阮继凯、诸弘宇、

赵灵灵、江曙斐、张彤、

何思宣、姚毅

监制:凌梅芳丨策划:钱程

项目总监:朱国平丨制作人:蒋亮

编剧:梁定东丨导演:虞杰

作曲:曹勤升丨舞美设计:唐琦

灯光设计:孙浩丨服装设计:韦拉

造型设计:范丛博丨道具设计:王斌

专属折扣!8折特惠抢票

4.10-4.12

(本活动两张起购,购票请戳下方小程序)

交易担保 上海滑稽剧团 大型滑稽戏《弄堂里向》购票窗口 小程序

一台二八自行车

是弄堂里向zui扎台型的交通工具

时光如车轮在飞转

陪我们走过整个青春

一个搪瓷痰盂罐

是弄堂里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童年记忆中的搪瓷物件

镌刻着上海制造的烙印

一扇老虎窗

是弄堂里向独具一格的zui佳视角

老虎窗外透进来的微光

为茫然的人点亮了心灯

原创滑稽戏《弄堂里向》

地址

天蟾逸夫舞台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701号

演出时间

2021/4/29-5/1 19:30

(0)

相关推荐

  • #老寿见闻#第31集上海弄堂婚礼

    老寿读图,不看视频等于没读. 五.六十年前上海弄堂婚礼习俗是以各个居住区居民的构成决定的,一般来讲落后地区集中移民过来弄堂讲究反而比较多,而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反而不太讲究.这就是区域居民的构成不同所称 ...

  • 踏入2021,但100年前的上海你知道长什么样吗?

    大家好,我是阿蒙,我们好久不见! 魔幻的2020总算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我用手机拍了不下2万张照片,但相册中大多数是手机评测样张,少了许多更贴近于生活的人文作品,好在还有一些. 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想来跟 ...

  • 征集上海老建筑背后的故事

    熟悉的朋友肯定已经看了我前面写的不少上海老建筑和老弄堂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是通过与老居民采访后获得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有朋友说不如汇编后出版吧,于是最近把这些文章做一个归类整理,然 ...

  • 雷森妈妈带你看世界之《弄堂里的上海文化》

    弄堂里的上海文化 你还记得今年国庆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1984年,10岁的小东东将家里的黑白电视机贡献出来摆在弄堂中间,邻居们摇着蒲扇磕着瓜子聚在一起观看中国女排那场奥运夺冠赛的 ...

  • 这些藏在弄堂里的美食,只有40岁以上的老上海才懂!

    上海的弄堂, 一直都被视作城市的地标与回忆, 穿梭其中, 感受最平凡自然的市井常态, 那些令人怀念的儿时记忆, 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 不过弄堂对于吃货来说, 并没有那么多文艺的情怀, 千言万语都汇成了 ...

  • 上海曾经的土地局,藏在天津路一条弄堂里

    写公众号就像讲故事,故事总要有个由头.今天的由头,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说起.我记得中学历史书里有这么一段,说孙中山先生早年在英国从事革命活动,有一天在马路上碰到位同乡,聊得投机就去了人家家里.没想到进 ...

  • 《我和我的父辈》感言|藏在上海弄堂里的药酒香

    昨天 世间温柔 <鸭先知> 温暖延续 上期我们向大家介绍<我和我的父辈>第一篇章<乘风>中的中医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第三篇章<鸭先知>.  改革春风吹满 ...

  • 新作《画说新渔阳里6号》| 觉醒年代的青年们在上海这条弄堂里做了几件大事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当"后浪"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时,百年前"觉醒年代"的青年们如何在峥嵘岁月中谱写青春之歌的最强音?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首本讲述青年团历 ...

  • 杭州藏在弄堂里的一家菜馆,开了25年,被蔡澜称为“杭帮菜之光”

    这是一家藏在杭州西湖附近一小区弄堂里的饭馆,已经开了25年,名气很大,在杭州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家店被蔡澜先生称为"杭帮菜之光",坊间传闻开元名都的大厨.外婆家的吴国平.江南 ...

  • 这条已经消失的上海小弄堂里,曾来过《风声》里顾晓梦的原型

    徐家汇商圈和居民区交界的地方,曾有一条叫做"赵巷"的弄堂.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一批革命者聚集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红色的足迹. 当年的徐家汇赵巷 如今已变成高楼大厦 近日,新民晚报与 ...

  • 李菁摄影 | 寻找上海老弄堂里的氛围

    从前的生活  那种天长地久的氛围  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    从前的家庭  不论贫富尊卑  都显得天长长,地久久    生命与速度应有个比例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自然  人类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    ...

  • 上海弄堂里的故事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多少故事典故.多少名人记忆,都与上海里弄交织在一起.那种石库门里弄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它们将森严壁垒全做在一扇门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