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沃顿:实业+金融“倒逼”企业创新

导读

通过“实业+金融”手段的结合,打通企业资金链条,用不断的并购推动利润的爆发增长和企业价值的高速扩张。

来源:融资中国  作者:张莹


融中传媒:thecapital

《融资中国》杂志官方微信,整合十年报道资源,用心传递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人与事

中财沃顿董事长罗蔚

中财沃顿是一家将实业运营与金融杠杆相结合的综合性投资金融平台,经过30多年的沉淀,目前中财沃顿已成功参股、控股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市场本身无处不存在巨大的风险,尤其是二级市场的风险更大,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一步一步的前进,可中财沃顿多年的行为作风却有些“离经叛道”。

据中财沃顿董事长罗蔚介绍,中财沃顿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在过去30年间,成功运用“基金+并购+上市公司重组”这一巴郡式独有的投资模式,将“金融+实业”投资理念从美国延伸至香港再到中国大陆,目前已成为一家将实业运营与金融杠杆相结合的综合性投资金融平台。”在中国大陆,中财沃顿从稀缺资源开始投资,从黄金、稀有金属到高科技、新材料、基建、商业地产等,涉及领域众多,这些年来做出了许多的成绩。

巴郡式并购控股商业模式

“资本寒冬”状况下,并购逐渐成为资本市场退出选择的主流方式,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登陆资本市场的路转向了并购。另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也将并购作为摆脱“夕阳行业”定位,提升自身估值的重要手段。

然而与一般追求投资企业上市退出的PE不同,中财沃顿却反其道而行,打破了投资行业一些以往旧的规则,“坚持做永不退出的控股并购”。这一方式被称之为“巴郡式并购控股模式”,目前也是中财沃顿的核心投资策略。

关于“巴郡式并购控股”这一模式业界早有耳闻,简单解释为“基金+并购+上市重组,”即通过基金进入需要资金的未上市企业,再联合上市公司对适合的标的企业进行并购,公司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从实体经营和资本市场上获益。在标的选择上,实行优质资源项目筛选原则,不投竞争激烈的行业,不投非垄断性的高科技企业。由于政策风险较大,中财沃顿避开A股市场,以高科技企业扎堆的美股市场也并非中财沃顿的首选,而是将上市地集中在港股市场⋯⋯目前中财沃顿旗下控股的十多家企业,至今没有一家退出的,时间最长的一家控股企业,控股期已超过了20年。

罗蔚说:“别人并购是为了退出,而我们的理念是永不退出。既然永久不退出就要控股,如果不退出又不控股,那就避免不了系统性的风险。通过这种不退出的长期投资方式,可以将中财沃顿与合作方捆绑,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达到金融运作过程中的高效合作和深度互信”。 

实业运营+金融杠杆

中财沃顿多年来一直在不断追求创新突破,作为一家将实业运营与金融杠杆相结合的综合性投资金融平台,关于定位模式的选择罗蔚认为金融与实业相结合应是中国企业今后的命运和选择,也是未来趋势化发展的方向。

罗蔚分析到,“实业卖的是产品,金融卖的是预期。实业目前面临着四大难题,设计、品牌、技术、销售。而贯穿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资金链,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就是将实业运营与金融杠杆相结合,通过“实业+金融”的方式解决。对于缺乏资金或者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个融资渠道;对上市公司而言,这是它们短期内扩大规模的途径。这种“曲线融资”的方式为那些在传统融资渠道难以融资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即通过“实业+金融”手段的结合,打通企业资金链条,用不断的并购推动利润的爆发增长和企业价值的高速扩张。

对于“实业+金融”的模式尽管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但要将实业和金融的理念统一还是有一定困难的。现实中,当金融要介入时,实业经营者的一个本能反应是: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会不会被稀释?这是实业经营者顾虑的问题。为保障上市公司和资产注入标的公司的合作前景,中财沃顿也设计出了一套从基金投资、到参股控股、市值管理以及跨境并购和上市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更好的去把控这其中的风险。

“实业经营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经营的角度去看的,但从我们是金融从业者的角度看,最终是否会合作,看的是在资本市场上是否能够实现双方共同的利益。金融的参与在于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体企业同样能够获益。”罗蔚说。 

在“实业+金融”的这一模式下也决定着中财沃顿在项目的选择上必须要非常的谨慎。目前中财沃顿对于标的企业的选择有几个严格的标准:一类是资产、业务状况很好,但是缺乏资金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企业;一类是业务收益稳定,但是缺乏进一步提升的项目或者业务的企业;再有就是具备市场前景和行业潜力,但是无论从资金还是业务构架上都还需要完善的企业。“这几类企业都有明显的长板和短板,正因为如此,对其进行资源的重整就显得关键且必要。”罗蔚说。

虽然实业+金融这个模式在中国很新,但是在美国,这种模式已经运行了60年,罗蔚认为:“这个模式只有在美国跟中国能实行,因为其它国家金融市场不够大,实业也不够大,这其实是一个优势。”

以下是中财沃顿董事长罗蔚接受记者专访部分内容:

《融资中国》:中财沃顿2015——2016年间业绩如何? 

罗蔚:现在2016年已经过半,就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去年我们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我们支持了中国国际模特大赛,这是我们第二次支持这个赛事;此前,我们还支持过“左麟右李”十周年演唱会广州站和深圳站等。2015年中财沃顿主要重点发掘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成功协助沃顿股份(股票代码:831440)登陆新三板。算是交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是这还不够,对于中财沃顿来说,创新和探索是永恒的主题。

《融资中国》:当下互联网和科技行业越来越火,有人担心这会出现类似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对此,您是怎样看?

罗蔚:在我看来,现在的互联网热潮和此前的“互联网泡沫”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目前政府提倡的是“互联网+”。以金融行业为例,是“互联网+金融”。我们原来是“实业+金融”,以PE基金+对冲交易+价值管理的5D运作模式去推动实业发展——但这是我们发展模式的1.0版本;2016年中财沃顿将进入到“实业+金融+科技”的2.0版本发展模式,推动金融和科技相融合,促进实业发展——用“互联网+”打通线上与线下,打造立体式的体验式金融。

关于这个发展模式,我可以打一个比方:实业为车——脚踏实地,无实业不稳;金融为翼——加快实业发展速度,无金融不快;互联网就像导航定位,引领前进方向。相信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中财沃顿将会走得又稳又快又好。

另外,我们所关注的科技,其实并不局限于互联网科技——中财沃顿一直关注大健康领域的技术进步,推动医疗科技创新,助力医疗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近年来,我们大力投资干细胞应用研究及心脑血管、乙肝、癌症领域的生物医疗发展,从技术、设备、市场、服务等方面支持中国医疗产业及生命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融资中国》:近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能谈一下您的看法吗?

罗蔚:巴菲特有句名言:“过去238年,没有人靠押注自己的国家崩溃而获得巨大成功”——首先我们从历史来看,如果我们把中国看成是一只股票的话,那么它的经济就是这只股票的价格。这只股票表现出来的走势,其实还是非常强劲的。

大家都知道长期持股的最大风险是这只股票的股价一直不如人意。那么过去100年,中国经济真正有持续10年以上的“熊市”有几次呢?其实不多,而且都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了。至于最近几十年间的大大小小危机,无论是1998年金融风暴,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还是2008年金融海啸和2012年欧债危机,中国的经济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更加强劲。如果从纯粹赌局的角度分析,一只股票100年间只有20年是下跌,剩下80年都是上涨,那么你要赌它下一个十年是升还是跌呢?我个人而言,自然是赌它上升的赢面更大。

《融资中国》:对于2016的战略目标,您提及到会关注到上市公司?

罗蔚:我们一直定义2016年是中财沃顿实现大飞跃,正式起飞的一年;所以在下半年,我们还将抓住更多的机遇,实现跨跃式升级。除了将金融与互联网、科技紧密结合之外,我们还会关注到基金、上市公司、娱乐、地产、慈善、传承黄埔精神等多个方面。

未来中财沃顿将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境内外金融市场,包括但是不限于建议A股、新三板、港股,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海外资本市场。

我们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牵头成立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协会,也是为了充分发挥自身在资金实力、金融服务、国际接轨等方面的优势,联合政界、学术界、各行业业界的力量,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实质性助力,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上市梦,合力打造全球最多上市公司的商会。

《融资中国》:留意到近段时间,中财沃顿好像在公益慈善方面也有挺大的动作,能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吗?

罗蔚:我们在6月的时候,联合了政府相关单位、媒体、文化艺术界以及慈善机构,主办了“大爱沃顿“艺术善行助学公益关爱行动,探访了多个贫困的山区小学。与过去一般的扶贫探访不同的是,这次我们组织了多位知名艺术家,去到贫困边远地区,为这些孩子们提供艺术启蒙教育。这是一种“文化精神扶贫”的尝试,也是和国家现在提倡的“精准扶贫”相一致的。

我一直认为,企业不能单纯地以赚钱为目的,需肩负起社会责任,扶助弱势群体、积极回馈社会。沃顿团队很早就在香港成了慈善基金,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我们在国内也成立了专门的沃顿慈善基金,今后将更高效地开展公益慈善项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