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球行书《石湖临泛和海峰丈二首》

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幻海,又号六止居士、群玉山人、侠香亭长。南直隶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书画家。随父迁居苏州吴县,从文徵明游,得承其书法,闻名吴中。尤擅大小篆、古隶、行楷,一时丰碑大碣,皆出其手。。善画兰,写兰草法,自赵孟頫后失传,复於公瑕仅见,尤得郑思肖法。间作花卉亦佳。 自具风格,有出新之妙。卒年八十二。

周天球十五岁便从文征明游,研习诗文书画,据于真行《谷城山房集》载:文征明“极许可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据此可知乃师对周的期许与赏识。文征明书风的形成,我想这其中除了文氏真、行、隶、篆四体皆功力非凡外,重要的是其他门类的艺术素养拓宽了文征明的胸次,于书画诗文外,文征明的读书“养性”及人格的修炼完善至为关键。才气纵横、放浪形骸的祝允明、唐寅对文明的“品性”也是心悦诚服的,而文氏更是“身教胜于言教”地传习于其弟子。无疑,周天球在艺德品格上全盘接受了文征明的教养,与文氏一样,周天球也享了高寿,文征明驾鹤后周天球执吴门艺坛之盟。
周天球的书法,冯时可《冯元成集》中亦云:“公瑕善大小篆、古隶、行、楷,皆模范文太史,晚能自得蹊径,一时丰碑大碣,无不出其手。”周氏四体皆擅,对文征明的书风并非全盘继承而无发展。以南博所藏《为园暑真止·五言诗轴》分析,从结构上可看出周氏取法文征明而抒已意,甚至取法了吴门派先期李东阳和师兄的王宠的结字,以章草代今草,删繁就简,使整篇布局沉稳而工丽、高贵而朴实。其在用笔上传承了太师吴宽的用笔浑厚与沈周的骨力生辣。“秃笔取劲,姿尽骨全”。周天球独取了文征明的书学精义即结字的坚实与节度感,这在鉴定文、周书画时其用笔结构、笔触亦是相同的关键所在。

周天球的结字间架“坚实”的,气息是高古的,这是功夫在诗外的一种书学气格,有论者在解析此幅书作时妄评不知所云,品评者没有目鉴古人原作便下笔千言,这是鉴家陋习。在南博库房当我打开周天球原作时,那种古雅气韵与用笔的生辣交融,方、园、涩、润矛盾的交叉而浑融一体,构成了一幅稳实凝重而蕴含静气、雅气、逸气的佳构,“士气”直朴观者眉宇。李应桢曾告诫文征明:博学而成一家。文征明的矜持节度周天球用苍润破法,吴门派传承发展的柔弱在于用笔过于尖峭而乏虚和,而在画学、书学上,周天球力克了此病,正如唐寅老师周臣最后感喟:我功夫比唐寅高,唯少读了几卷书而已。是的,少了这“几卷书”,“气格”就低了。这也是周天球的书法独到高明之处,写的就是读书人的“士气”而含润着这般拙趣。看易做难,做人亦如是,这便是古代读书人所谓的“养拙”功夫吧!

明代书画家周天球行书《衡翁元洲诸公石湖临泛和海峰丈二首》(陆治石湖图卷后跋文),波士顿美术馆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