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被误读的《论语》,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
相关推荐
-
真相:孔子反对“以德报怨”,还说“言必信,行必果”的都是小人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如最核心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很多约束道德的古语箴 ...
-
从对《论语》的误读,看中国的国学教育
文/阿蹦 主播/萧然 父亲上过几年私塾,小时候教我<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然后他这样解释,小子,学习后要经 ...
-
国学读书入门:现代人读《论语》与古人读《论语》的演进
<论语>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往往从<论语>入手.世人但知<论语>之名,未知读<论语>当本何书.现就今日常见.重要的<论语> ...
-
为什么说《论语》是被误读最深,误解最久,误用最多的一部经典?
我们现在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就是"干货思维",我一直提醒大家要特别警惕干货思维,因为那些所谓的干货,在挤掉了水分的同时,也挤掉了这些干货的前提条件.隐含条件.适用条件等等这些关键信息 ...
-
末见错抄成未见,论语误读千百年——一个高中生的偶然发现
小女新晋高一,学校要求通读<论语>.读完之后,她感慨的说:"感觉孔子好自大啊,目中无人,总是说未见未见的." 笔者拿起<论语>一翻,还真是,带有" ...
-
《论语》开篇三句话被误读千年,皆源于对“朋”字的错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开篇的三句话.三句话看似平常,但大量事例告诉我们,越是"平常&quo ...
-
被现代人误读的千古名句
刷新翻看我关注搜索被现代人误读的千古名句 ZAKER生活关注昨天00:21 很多古典诗词,已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语句,人们往往能脱口而出,掰开揉碎地解释,几乎到了约定俗成的地步.其实,随着现代生活远离古 ...
-
1983年:一页不该永久误读下去的历史
2021-05-08 10:04:31 来源: 酌月楼002 作者:陈先义先讲这样一则故事,我的老首长.共和国开国上将李聚奎,曾经是井冈山的红一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党中央任命他当了国家石油 ...
-
被误读的几个孔子的名言
"三思而后行"的原意不是要多思考,而是不要想太多.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原意是对季文子说你不要想太多,想两次就够了.想太多 ...
-
《被误读的敦煌》(一)王道士冤不冤 / 梁剑随笔(第1817期)
被 误 读 的 敦 煌 偶然一个机会,我应邀为一个活动临时救场,做个关于敦煌的主题宣讲.对于敦煌,我一直心向往之,遗憾的是从没有去过.对于敦煌学,我也略有涉猎,那也仅限皮毛而已.受人之命,遂临时恶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