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文字学最低限度书目丨李学勤
相关推荐
-
西安美术学院王卫民教授:我说大篆
王卫民 王卫民,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博物馆副馆长.美术馆副馆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美术学类)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书协教育委员 ...
-
对史家遗址的甲骨文字的解读的解释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史家遗址由岳石文化和龙山文化发展而来,其两片甲骨文为最早的甲骨文比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早三个世纪以上,在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600年之间相当于夏商之际.也就是说对史家遗址文字的解 ...
-
新书资讯|彭裕商:《汉语古文字学概论》
彭裕商:<汉语古文字学概论> 作者:彭裕商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定价 :98元 内容简介 本书对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相关材料进行了系统概述,由上下两卷组成 ...
-
家谱的起源之(二)
来源:王大良的<家谱文化知识与编修技巧> 无论是口传家谱还是结绳家谱,尽管具有家谱的性质,但仅能够记录族人的传承情况或相互之间的关系.男女数量等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远非后来的文字家谱可比适当陈 ...
-
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观迹定书:考古学视野下夏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2 04:31 作者:袁广阔,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河南焦作府城遗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综 ...
-
书讯|新书推荐(一)
<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輯) 基本信息 书 名: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十輯) 作 者:宋镇豪 主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 价:168.00 装 帧:平装 I ...
-
我所撰写的《商代文明》(剧本第二稿)
书写历史必然会带上作者的个人色彩.比如<商代文明>这一集,我因对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直很感兴趣,所以王懿荣的故事便成为切入整个剧本的一个基础.至于商朝的甲骨文.酒文化.玉文化.青铜文化.占卜 ...
-
百体书法—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百体书法- 甲骨文书法发展史及现状分析 郭 谦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镂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因形生意的字体,距今已有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文字笔画比较简单,向上下 ...
-
凝思杂记丨李学全:世事之难,莫过于二,一是自知之明,二乃平常之心
<凝思杂记>(三十二) 1 溪浅,哗哗个不停: 湖深,默默地不语. 2 美丽比漂亮有分量, 智慧比聪明有分寸. 3 无情原来是寻常,真情少有应珍藏. 少为多的冷酷伤怀,多为少的温暖感慨. ...
-
青铜器研究要注意五个方面丨李学勤
木雕鉴赏 快来加入我们吧!传播木雕木文化知识.普及木材鉴赏要点,以及最专业的木雕木匠工艺素材分享,全方位资源共享平台. 木雕鉴赏 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 ...
-
【视频赏析】学习缠丝劲 刚柔自相济——纪念恩师李学刚先生去世十周年
上大学初的前几年,我依然受到关节痛.失眠.胃病的困扰,所以我暗下决心,锻炼身体,克服病痛.起初,我只是通过打篮球.跑步.爬山等方式锻炼身体,没有一个固定爱好.1985年年初,我们学校(山东中医学院)图 ...
-
访谈丨李学用:难熬的日子已扛过,捷途要加速度
李学用被称呼为"超级销售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在媒体和业内人士印象里,但凡有他出现的发布会,总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海量信息.最重要的是,全部都是干货. 也正因此,在现实工作中, ...
-
凝思杂记丨李学全:梅花自在香,不用风捧场
<凝思杂记>(四十) 1 梅花自在香,不用风捧场. 2 人生,转来转去一个圈,算来算去一个零. 3 一辈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做个好人.读万卷书的益处,就是千万次地学习做人. 4 荷花的启示 ...
-
沪剧进校园丨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学习沪剧《敦煌女儿》蕴含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
她,用一生坚守,献给苍茫大漠 她,以敬仰之心,经历一场文化苦旅 她是上海女儿,也是敦煌的守护者 在半个世纪的风沙磨砺中 樊锦诗与敦煌守护者一起 谱写一首永不褪色的红色诗篇 昨晚,沪剧<敦煌女儿& ...
-
医学十三经:学中医全程书目推荐 | 中医学习笔记
如果你想通过最少的书,学最上乘.最完整的中医.那就非<医学十三经>莫属.儒家有"十三经",佛门有"释氏十三经",中医也有"医学十三经&qu ...
-
李学利原创丨端午诗(七首)
李学利原创端午诗(七首) 一.七绝·端午节(新韵) 端午节因甚起源?屈原故事世相传. 楚江流水堪为证,直谏忠臣怨问天. 二.七绝·过端午 又逢双五节端阳,文化承传得发扬. 香粽寄情舟竞渡,和谐盛世诵华 ...
-
李学利原创丨跳崖壮士刘俊林(山东快书)
跳崖壮士刘俊林(山东快书) 文/李学利 和平时期阳光灿, 幸福的生活多美满. 盛世今朝来不易, 怎能忘过去的战火与硝烟. 抗战打了十四载, 无数的先烈血流干. 红色的记忆育后代, 尘封的历史常为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