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诊断关键是什么?保髋方法怎么选?
本文为作者原创整理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或大腿疼痛,有激素治疗或嗜酒史。
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的髋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
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呈新月征,软骨下骨折(图1)

图1,X线表现股骨头内有硬化带,软下有新月征
股骨头MRI的T₁加权像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₂加权像有双线征(图2)。

图2,MRI显示股骨头内低信号点双侧股骨头头坏死
骨闪烁成像显示热区中的冷区,组织活检证实骨坏死,骨闪烁显像显示热区或冷区损害。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对具有类似的X线改变或MRI改变的病变,应注意鉴别。
1. 中、晚期骨关节炎:当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出现软骨下囊性变时可能会混淆,但其CT表现为硬化并有囊变,MRI改变以低信号为主,可据此鉴别。

2. 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股骨头包裹不全,髋臼线在股骨头外上部,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硬化、囊变,髋臼对应区出现类似改变,与股骨头坏死容易鉴别。
3.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常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为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特点为HLA-B27阳性,股骨头保持圆形,但关节间隙变窄、消失甚至融合,故不难鉴别。部分患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合并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可出现塌陷但往往不严重。

4. 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女性。常见股骨头关节面及髋臼骨侵蚀,鉴别不难。

5. 具有类似MRI改变疾病的鉴别诊断
暂时性骨质疏松症:可见于中年男性及女性患者,属暂时性疼痛性骨髓水肿。X线片示股骨头、股骨颈甚至转子部骨量减少。MRI可见T₁加权像呈均匀低信号,T₂加权像呈高信号,范围可至股骨颈及转子部,无带状低信号,可与股骨头坏死鉴别。此病可在3~6个月内自愈。

软骨下不全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髋部疼痛,不能行走,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股骨头外上部稍变扁,MRI的T₁及T₂加权像显示软骨下低信号线,周围骨髓水肿,T₂抑脂像显示片状高信号。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多发于膝关节,髋关节受累少见。累及髋关节的特点为:青少年发病,髋部轻中度痛伴有跛行,早、中期关节活动轻度受限。CT及X线摄片可显示股骨头、股骨颈或髋臼皮质骨侵蚀,关节间隙轻、中度变窄。MRI示广泛滑膜肥厚,低或中度信号均匀分布。

股骨头挫伤:多见于有髋关节外伤史的中年患者,表现为髋部痛及跛行。MRI示位于股骨头内的T₁加权像呈中等强度信号、T₂加权像呈高信号,内侧较多。
滑膜疝洼:为滑膜组织增生侵入股骨颈部皮质的良性病变,MRI示T₁加权像呈低信号、T₂加权像呈高信号的小型圆形病灶,多侵蚀股骨颈上部皮质,通常无症状。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
对股骨头坏死进行分期有助于医师对这一疾病进行诊断,并预测股骨头坏死的演变过程,有利于医师根据不同的病变时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众多分类中目前被广为接受的有以下几种:
Ficat分期法
1980年, Ficat和 Arlet根据X线片和骨功能检查提出股骨头坏死四期分类法。这种方法简单,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它阐述了骨的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不可缺少的,但其对坏死范围没有量化,也就无法判断预后。
Ⅰ期:X线片表现正常,但有髋关节僵硬和疼痛,且伴随髋关节部分功能受限。可进行血流动力学、核素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
Ⅱ期:X线片上有骨重建的迹象而股骨头外形及关节间隙无改变。表现为坏死区骨质疏松、骨硬化和囊性变。临床症状明显,髓芯活检肯定有组织病理学改变。
Ⅲ期:X线片上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股骨头顶端可有塌陷或变扁,尤以与髋臼接触处明显。死骨局限于相应受压部位,可有断裂和嵌压,并可见呈圆锥状下陷,出现新月征,关节间隙正常。临床症状加重。
Ⅳ期:X线片示股骨头进一步塌陷,关节间隙变窄,呈典型的骨关节炎表现。臼顶变形以与扁头相对应,圆形关节变为椭圆形状。临床疼痛明显,关节功能障碍,只保留伸展功能,外展和旋转功能完全丧失。
Steinberg分期法
1995年, Steinberg根据股骨头坏死X线改变、骨扫描检查及MRI表现将股骨头坏死分为七期。这种方法首次对坏死范围进行了量化,并指出骨坏死的预后和疗效主要取决于病损的大小。它第一个将MRI作为骨坏死分期的明确方式,并第一次将测量坏死形状和大小的方法引入骨坏死的分期体系。
0期:怀疑股骨头坏死,X线片、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或)MRI异常。
ⅠA:轻度,MRI股骨头病损范围小于15%。
ⅠB:中度,MRI股骨头病损范围15%~30%。
ⅠC:重度,MRI股骨头病损范围大于30%。
Ⅱ期: X线片显示股骨头内囊变和硬化变等异常表现。
ⅡA:轻度,X线片股骨头病损范围小于15%。
ⅡB:中度,X线片股骨头病损范围15%~30%。
ⅡC:重度,X线片股骨头病损范围大于30%。
Ⅲ期:软骨下骨折产生新月征,X线片上表现为软骨平面下1~2mm处的细小透亮线,延伸到整个坏死范围。
ⅢA:轻度,软骨下塌陷(新月征)不足关节面的15%。
ⅢB:中度,软骨下塌陷(新月征)占关节面的15%~30%。
ⅢC:重度,软骨下塌陷(新月征)超过关节面的30%。
Ⅳ期:股骨头关节面塌陷。
ⅣA:轻度,关节面塌陷小于15%或压缩小于2mm。
ⅣB:中度,关节面塌陷15%~30%或压缩2~4mm。
ⅣC:重度,关节面塌陷大于30%或压缩大于4mm。
Ⅴ期:髋关节间隙狭窄和(或)髋臼软骨发生改变。
Ⅵ期:股骨头和髋关节进一步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逐渐消失,关节面显著变形。
ARCO分期法(国际分期法)
1992年,国际骨微循环研究协会(ARCO)在X线、MRI、骨扫描等检査基础上提出了更系统、更全面的ARCO分期。此分期考虑到了股骨头坏死的部位在分期中的作用。
0期:骨活检结果显示有缺血、坏死,其他检查正常。
Ⅰ期:骨扫描阳性或MRI阳性或两者均阳性。病变根据部位划分为内侧、中央、外侧
ⅠA:病变范围小于股骨头的15%。
ⅠB:病变范围占股骨头的15%~30%。
ⅠC:病变范围大于股骨头的30%
Ⅱ期:X线片异常,示股骨头斑点状表现,骨硬化,囊性变,骨质稀疏。X线检查及CT扫描无股骨头塌陷,骨扫描及MRI呈阳性,髋臼无改变。病变根据部位划分为内侧、中央、外侧。
ⅡA:病变范围小于股骨头的15%。
ⅡB:病变范围占股骨头的15%~30%。
ⅡC:病变范围大于股骨头的30%。
Ⅲ期:X线片上可见新月征。病变根据部位划分为内侧、中央、外侧。
ⅢA:病变范围小于股骨头的15%或股骨头塌陷小于2mm。
ⅢB:病变范围占股骨头的15%~30%或股骨头塌陷2~4mm。
ⅢC:病变范围大于股骨头的30%或股骨头塌陷大于4mm。
Ⅳ期:X线片上见股骨头关节面变扁,关节间隙变窄,髋臼骨硬化,囊性变,边缘骨赘形成。
股骨头坏死正确而良好的分期有助于医师对这一疾病进行诊断,并预测股骨头坏死的演变过程,有利于医师根据不同的病变时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准确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
(4)MRI:骨髓水肿。
出现上述四项中的(1)和后三项中的一项者尽早手术干预。
一、Ⅰ、Ⅱ期 力求保髋
Ⅰ、Ⅱ期的M型,可随访观察或安慰治疗。Ⅰ、Ⅱ期的C型,可采用药物、体外超声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Ⅰ期的L型,治疗同Ⅰ、Ⅱ期的C型,Ⅱ期L型可采用病灶清除及各种植骨方法(带血管腓骨、髂骨或打压植骨等)治疗。
二、Ⅲ期(围塌陷期)
对已出现髋部疼痛,特别是腹股沟痛、跛行,临床怀疑或CT、X线片已显示坏死,但未见明显关节面塌陷的患者,应行MRI检查,脂肪抑制像可显示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此时的ONFH不是Ⅱ期,实质已进展到Ⅲ期(ARCOⅢa),或称围塌陷期。围塌陷期是成功保髋的最后良机。此期患者占骨科初诊ONFH患者的多数。一旦进入围塌陷期,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低,原则上都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依各医师经验选择。
三、Ⅳ期(塌陷期)
此期行保髋治疗多数会失败,保髋治疗只适用于≤50岁的中青年患者。此期的保髋治疗可选择股骨头脱出病灶清除加植骨,也可选择经股骨转子间或股骨颈旋转截骨术。Ⅲ、Ⅳ期ONFH保髋成功的关键是外侧柱重建,对部分留存的外侧柱应尽可能保留并加强,而不要轻易切除、替代。

保守治疗
1.避免负重 可先依靠手杖、腋杖等支具,严格限制负重,可使缺血组织恢复血液供应,并免受压力作用,以控制病变发展,预防塌陷,促使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自行愈合。但一般认为,限制负重并不能挽救股骨头坏死的病情发展,此法主要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老年、一般情况差、缺血性坏死进展期及预后不良的病人。
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与病灶的大小及距离关节面的远近有关:病灶小或远离关节面的,多能自行愈合;如病灶邻近关节面或病变范围较大,即使不负重,自行愈合的可能性也极小。
手术方法的选择
1.核心减压术

2.打压植骨腓骨支撑术
适应症:
ARCOII期或III期 塌陷<4mm 疼痛<6个月 硬化带不明显者


异体腓骨支撑

关节镜辅助

辅助前路切开


优势:
微创 不切开关节,不影响关节稳定性 可改善股骨头血运、纠正塌陷、促进修复 增加股骨头内的稳定性 不干扰其他组织结构 不增加保髋失败采用其他保髋手术或行关节置换的手术难度,
病灶累及前外侧柱及壁者慎用!
累及前外侧:
缝匠肌骨瓣 股方肌骨瓣 阔筋膜张肌骨瓣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 联合骨瓣…… 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



血管恒定,血供丰富;
骨瓣向头颈部转移时无肌肉遮挡;
视野清楚,彻底清除死骨;
头内髓腔供血联合骨瓣为修复提供保障;
松质骨打压植骨联合游离骨块为前外侧柱提供力学支撑;
骨瓣植入提供部分力学支撑有利于股骨头的稳定及关节软骨的修复。

4.关节置换时代对保髋的要求:
减少创伤;
更快康复;
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干扰;
提高保髋成功率;
不增加THA手术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