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黄芪、三七或西洋参,有哪些副作用?

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之功效,用于气虚血亏,表虚自汗,气短心悸,四肢乏力,脾胃不壮,精神不足或久病衰弱,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此外,黄芪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铁、钙、锌、核黄素、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药食同源,用于炖汤、煮粥、泡茶都是不错的选择,营养又健康。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属于强壮补药,是补中益气之上品,收录于《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多部中医药经典医学著作。黄芪食用,营养丰富,深受百姓推崇。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芪总皂苷、黄芪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芪总皂苷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炎、抗菌、促进生长,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胶原增生、降压、利尿、镇痛、镇静、促进胰岛素分泌等作用。黄芪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调节糖脂代谢、清除氧自由基、强心、舒张小动脉和冠状动脉、降压、抗疲劳、保护肝脏等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血糖、抗炎、抗凝血、抗过敏等作用。

三七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又名人参三七,以干燥的根和根茎入药,其性温,味甘、微苦,归肝、胃、大肠经,三七生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三七熟服,补血和血,用于贫血,失血虚弱,月经不调。三七‬药用‬历史‬悠久‬,在‬《本草纲目》、《本草求真》、《中药大词典》等我国‬古代‬和‬现代‬‬中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西洋参是三七的近亲,是一种“清凉参”,其味苦、微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用于气虚阴亏所致的咳喘,烦躁体倦,口燥咽干。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和西洋参中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的人参皂苷、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其中人参皂苷具有抗炎、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强心、抗心肌缺血、缺氧、抗疲劳、抗肿瘤、兴奋中枢神经、改善记忆力、抗肿瘤等作用。多糖类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清除氧自由基、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循环、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尽管关于黄芪、三七和西洋参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停留在初步阶段,即对这些中药材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通过提取它们的成分,用生化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中含有哪些物质,然后在细胞上和动物身上做实验,探索其功效。当然,也有很多人体研究,但高质量研究很少,因此目前黄芪、三七和西洋参对人体功效还不是十分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高质量的人体临床试验来证实。

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有两种作用,即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法避免,黄芪、三七和西洋参也不例外。有病例报道显示,黄芪常见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荨麻疹、斑丘疹、哮喘发作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此外,少数患者服用黄芪后出现头痛、失眠、呕吐、腹胀、腹泻、牙龈出血等副作用,个别患者出现四肢剧烈疼痛伴有震颤。

三七常见恶心、腹痛、腹泻、皮疹、瘙痒、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口干等副作用,少数患者出现下阴瘙痒、鼻出血、结膜出血等副作用,个别报道服用三七粉后发生药物性食管炎(干吞三七粉)、过敏性紫癫、过敏性休克、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等严重副作用。西洋参常见心情兴奋、烦躁忧虑、失眠等副作用,少数患者可见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心率增加等副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