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风险与危机应对之良策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法国哲学家兼科学家帕斯卡尔的这一番描述,一方面突出了人的伟大——能依靠复杂的语言创造和表达思想。这是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人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从动物界脱颖而出)之前,关于人的本质的一个著名论断。另一方面,帕斯卡尔也强调了人的生命的脆弱性——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风险与挑战同在,危险与机遇共存,顶天立地或者化为烟尘,一念之差就立见分晓。
        天灾人祸,世事无常。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暴发、泥石流、火灾、恶性传染病流行、雷电、水灾……;车祸、溺水、触电、凶杀(情杀,谋财害命、恶言斗狠)盗窃与抢劫、嗜烟、酗酒、嫖赌、吸毒……如果不多加防范,如果不洁身自好,人时时刻刻都会遭遇无妄之灾。
        汉语词典中将风险解释为可能发生的危险、灾祸。而在社会学理论中,“风险”这个词已经从最初的人身和家庭“遇到危险、灾祸的可能性”扩展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风险,尤其是社会风险,都具有普遍性、不可感知不可预测性、关联性、扩散性和破坏性等共同特征。
        就个人而言,生存风险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财产风险:财产风险是指导致一切有形财产的损毁、灭失或贬值的风险以
及经济或金钱上的损失的风险。如住房、家具等会遭受火灾、地震、爆炸等风险;在旅途中可能会遭受盗窃、抢劫、车祸、飞机失事、船舶沉没等风险。
        2.人身风险:人身风险是指导致人的伤残、死亡、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增加医疗费用支出的风险。如人会因生、老、病、死等生理规律和自然、职业等原因而早逝、伤残、工作能力丧失或年老无依靠等。
         3.责任风险:责任风险是指由于个人的疏忽或过失行为,造成他人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依照法律、契约或道义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由于一方违约或违法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如借了他人或者银行的债务用于不动产或者生产投资失败,到期偿还不起。
        一般情况下,风险管理方法包含以下四种:风险自留、风险规避、风险转移以及风险降低。
        1.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也称为风险承担,是指个人主动承担风险,即以自有资源来弥补损失。风险自留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会使人们为承受风险损失而事先做好种种准备工作。例如:对于有社保的朋友,感冒咳嗽等小毛小病的钱不一定需要购买商业保险,小钱自己就可以承担。因此对于过低保额的门诊医疗保险、意义不大。
        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在实际生活中尽可能避免它。例如,若知道某个地方近期地震频繁,可以选择取消去该地方的旅程;动物园猛兽区不要下车和爬墙。因此大家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注意意外和健康方面的尝试,遵守各种纪律和规则,注意风险规避。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其他个人或者法人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转移是对风险造成的损失的承担的转移,当风险来临时,以小额的确定的成本,补偿大额的不确定的损失。对于发生概率小造成损失大的风险,风险转移的方法最经济实用。因此保险是用最小的钱去转移人生最大的风险的最好工具。人生不是赌博,用日常最小的现金流去转移人生的大风险,那就可以过的安心坦然。
        4.风险降低
        风险投资的损失控制是指在对风险投资的风险因素进行充分地辨识和分析的情况下,事前对风险进行预测和预控,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发生后的损失程度。对于可控的风险因素,可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等方式对其加以预防和控制,对于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方式进行处理。例如:积极参加健身活动,努力将患病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及时、足额缴纳失业、医疗等保险,预防由于失业、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
        以上四种风险管理方法的运用并非孤立的,结合起来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通过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机构,化风险事件对财务影响的不确实性转化为确定的结果,这个的风险转移方式正是现代意义上的保险。通常说“生老病死残”,由疾病或者意外导致残疾失去工作能力造成的杀伤力往往风险中最大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首先要给一个家庭顶梁柱成员先购买保险,因为家庭主角出现风险,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最大。
        个人危机是指突发性、紧迫性和社会性的可能造成当事人声誉、财产、自由以致生命损失的严重事件;是个人面对某种困难的境遇,运用自己的资源与应对机制无法解决问题时,在一段时间内所出现的混乱与解体状态。
        理解“危机”这一概念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危机是由破坏性的境遇带来的心理上的震惊、恐惧、无能为力的主观状态,而不是指破坏性的境遇本身。
        (2)危机对个人生活有较严重的干扰,会引起个人生活的迷惑、混乱、失衡、解体。此时仅仅依靠个人资源与应对方式不能使自己调整到正常状态,需要借用额外的资源(专业的或非专业的咨询、帮助)才能解决问题。
        (3)危机有一定的时限性。大多数危机时间较短,最多不过几周时间,以后主观不适的感觉会减轻。
        (4)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危机期间的严重焦虑和痛苦为成长和改变提供了动力。战胜危机的过程能使人获得应付压力的经验,变得更加成熟。
        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体存在着认知、情感、行为多方面的功能失调,重要生活目标受到挫折,生活周期紊乱,应付压力的机制遭到破坏。功能受破坏的程度依危机严重程度而定。
        在严重的情况下,认知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沉湎于对危机事件的沉思,因强迫性思维、过度怀疑而丧失了作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上,负性情绪反应与环境的威胁程度明显不协调,极度愤怒、恐惧、悲伤、冷漠、沮丧;行为上,失去能动性与主动性,或出现针对目标的冲动行为,或出现无目标的随机行为,或出现对不利情境的极力逃避行为,处于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
        危机使得个人不能有意识地主宰自己生活,严重的可导致精神病态,伤害他人和自己,甚至会酿成杀人或自杀的悲剧。
        按危机来源,可以将人生危机分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指在正常成长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儿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一系列阶段,处理一系列人生主题,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果缺乏有关知识和技能,缺少社会支持系统,或缺少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机遇,就往往不能度过一个个人生转折,从而产生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是指个人面临着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超常事件时出现的危机。这些事件通常是随机的、突然的,具有灾难性和震撼性的。例如,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遭强暴、受性虐待,失业、失学,亲人死亡,身患不治之症等。
        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责任、独立性、自由与承诺等问题上的困惑而出现的内部的冲突与焦虑。这种危机可能是基于现实的,也可能基于个人的主观感觉。
        此外,一些严重的精神疾患也会带来危机。危机的一种类型是在重大创伤后,相对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痛苦折磨、心理功能紊乱,称为创伤后应急障碍。
        青少年的危机来源同样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是发展性危机;其次是由亲人去世、父母离异、交通事故致伤致残、升学无望、遭受暴力伤害、受到严重羞辱、身患重病、恋爱受挫等带来的境遇性危机;此外,也有人生意义迷失造成的存在性危机。
        成年人可能遭遇的最主要的危机则是职场危机与婚姻情感危机。
        一、职场危机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没有办法在继续提升自己的事业,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一大问题。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存在4个危机时段,但是面对职场中的危机时段该如何处理?或许你还应该学习了解:
        1.定位危机
        ⑴为什么会有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期。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
        ⑵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碰了几次壁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除了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外,不少产生自卑感的人,会草率地找个工作。而自视甚高的那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福利薪酬都会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择业的境地。
        2.升职就业危机
        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以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中国人从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以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时的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失意。
        3.方向危机
        照中国人的说法,应当是“四十不惑”,而40岁左右恰恰是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危机时段,我们称为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或者你已经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能手”、“专家”,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会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跳槽、改行、转业、创业等问题。
        4.淘汰危机
        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的年龄,人也更加成熟。但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的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可能是自己的饭碗,这不仅仅指的是普通岗位上的老百姓,也涉及身居高位的官员。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地混日子的想法,应当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否则,真的可能会丢掉饭碗。
        二、婚姻情感危机
        结婚成家前,会可能有失恋,三角恋等情感困扰。凶杀、情杀都是由于无底线斗狠、婚恋处理不当造成的。年轻汉子要切记“戒斗”、“戒色”。年轻女子切不可在感情上朝三暮四。
        结婚成家后,由于受工作忙碌、职业压力大、交际圈子窄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延误个人情感生活,或者目前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感情上出现失重状态。三观不合,婆不慈媳不孝、家务及经济压力,至亲好友亡故,夫妻冷战,婚外情等婚姻家庭矛盾会严重干扰正常的家庭关系。所谓“七年之痒”、“中年危机”,都是指向这一阶段的人生问题。
        深入了解伴侣的梦想和恐惧,包容彼此的差异是感情天长地久的要素,和相爱的人结伴度过一生是每个女人的美好的愿望,“能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困扰着许多已婚女性。然而,在这样一个物质时代,爱情会被很多的东西冲击,改写,细致、敏感的女人也经常会被身边一些小的风吹草动扰得不得安宁。
        聪明的妻子要学会静观其变,收放自如,在火速摸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在对老公进行“人道”的处理。睿智的沟通是改善婚姻欢喜的润滑剂,盲目的疑心只会加速婚姻的解体。总之,婚姻这座“失火”的天堂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去“救援”才能有完美的结局。
        经营婚姻的忠告:巧妙的以幽默感化解吵架的僵局,对婚姻的发展很有帮助,夫妻应包容彼此的缺点,尽量看到对方的优点,这是婚姻能否幸福的极重要关键。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谈论风险侧重于经济因素,要精心选择保险、理财等经济杠杆来加以解决。谈论危机则侧重于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要自主调节好心理状态或者求助于亲朋好友和专业的咨询师加以解决。人身安全问题则需要自己早做预案,多加防范。活到老,学到老,无论是为了日常生活,还是为了赚钱养家,学习永无止境。
        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公众人物,还可能遭遇信誉危机,需要聘请公关专家和律师指点迷津,及时借助媒体或公益活动及时消除或降低不良社会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