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 | 杜甫应酬诗小议

(0)

相关推荐

  • 杜甫与湖南(二)

            二.杜甫在湖南的漂泊行踪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更致穷困潦倒,生活漂泊. 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冬(2月),有家不能归的杜甫携妻儿一行至少6人(杜甫自己加上夫人杨氏四十多岁.次子宗 ...

  • 杜甫夔州诗

    X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集大成之时代的集大成之诗人,也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一千三百年风雨依旧 ,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quo ...

  • 79 唐诗解读——杜甫之《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郴州》

    贤良归盛族,吾舅尽知名. 徐庶高交友,刘牢出外甥. 泥涂岂珠玉,环堵但柴荆. 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 舟鹢排风影,林乌反哺声. 永嘉多北至,句漏且南征. 必见公侯复,终闻盗 ...

  • 谈谈杨慎《升庵诗话》的内容和意义(上)

    当我们不经意的翻开<南诏野史>,也许会想到作者会是怎样的一个学者,没有意识到他还写过多部语言文字和音韵的专著,他就是杨慎.杨慎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状元,他当时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可以说是春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上)

    古典诗学的审美概念"老",自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汪涌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论>始加注意并予阐发以来,不断有学者加以补充和深化,主要是在宋代文学的语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中)

    二."老"的美学内涵 由唐至清,对老的审美知觉和理论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这一历程同时也是"老"的美学意蕴不断丰富的过程. 以老为生命晚境的原始义涵,使对"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下)

    三.与"老"相关的负价概念 与"清"一样,老也不是个纯粹的绝对正价的审美概念.正如许印芳所说:"凡天地间事物,有一美在前,即有一病随之于后.惟诗亦然: ...

  • 蒋寅|关于《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

    1994年新昌唐代文学研讨会上,陈尚君.汪涌豪两位发表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论断:历来视为唐代诗学最重要成果之一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不是司空图的作品,而是明代景泰间怀悦所作,在明末被伪托于司 ...

  • 蒋寅 |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蒋  寅 内容提要: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 ...

  • 蒋寅|绝望与觉悟的隐喻—杜甫一组咏枯病树诗论析

    一        英国诗人奥登在<19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的序言中曾说"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则下列五个条件之中,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才行",余光中<大诗人的条件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下)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杜甫不仅是诗歌美学中"老"境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创造者.他晚年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持续不断的反省相伴.而对庾信文学老成之美的发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上)

    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风格上通常能创造一种新的审美范型.自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开始以来,曹刘.嵇阮.潘陆.陶谢.颜鲍.徐庾乃至沈宋.王孟.李杜. ...

  • 蒋寅|论王渔洋悼亡诗

    悼亡作为古典诗歌的一个类型,自唐代韦应物.元稹之后,艺术表现方面的开拓大体已完成,以后的诗人似乎再没什么创新的余地.自元代傅与砺以降,明清两代诗家赋悼亡者甚众,名诗人如王彦泓.王夫之.屈大均.尤侗.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