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难怪甄嬛要治死余莺儿,除去给甄嬛下毒,看她还做过啥事

导语:有句话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也就是说,你的身份和福禄如果远远高过了你的德行,那么,这种荣华富贵一定不会长久的。因为你的德行不配拥有这一切,所以,只会损耗自己的福报。

1、什么叫“德不配位?”

这个话题甚至可以引申到家长过分宠溺孩子上,越是过分被家长宠溺的孩子,往往越是多灾多难。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孩子刚刚立世不久,根基尚浅,尚未为自己积德行善,或者说还没有为家庭、社会做贡献,就享受了如此多的厚爱,反而会折福折寿。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就曾经叮嘱凤姐:“以后奶奶少疼一些大姐儿就是了,她小小年纪,怕经不起。”

而马道婆也对贾母说过,给宝玉供奉灯油不宜过多,哥儿年纪小,反而会经不起,倒怕折福折寿了。

言归正传,《甄嬛传》中的余莺儿就属于德不配位型,她虽然没有华妃的家世好,也没有华妃的位份高,却过早地拥有了华妃的嚣张跋扈、张扬狠辣。

她并不仅仅是给甄嬛下毒,而且还另做了一件更恶劣的事,她居然将碎玉轩的史美人打入了“慎刑司”——也就是崔槿汐后来被关押的地方。

一般进了慎刑司的嫔妃或宫女,都活不了几个月。这件事不但史美人遭到迫害,而且还殃及到了淳常在,把淳常在吓得大哭。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原著原文如下:(为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原著原文里的人称与人名换成电视剧里面的人称与人名了,基本情节不变。)

2、余莺儿越职权,降罪史美人

原来,晚膳后大雪渐小,史美人在淳常在处用了晚膳正要回宫,淳常在便送她一程。天黑路滑,点了灯笼照路,谁知史美人宫女手中的纸灯笼突然被风吹着燃了起来,正巧妙音娘子坐着凤鸾春恩车驶了过来,驾车的马见火受了惊吓,饶是御马训练纯熟,还是把车上的妙音娘子震了一下。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妙音娘子却不依不饶。史美人仗着自己入宫早,位分又比妙音娘子高,加之近日妙音受宠,本来心里就不太痛快,语气便不那么恭顺。妙音娘子恼怒之下便命人把史美人关进了“慎刑司”服役。

淳常在与史美人都是碎玉轩的嫔妃,史美人住在西配殿,淳常在住东配殿,甄嬛是一宫主位。

既然同殿住着,交集自然就会多一些,相互走动,一起吃个饭啥的也很正常,不料一顿晚饭竟引发一场灾祸。尤其是史美人简直如同祸从天降。

“慎刑司”是废黜的妃嫔和犯了错的宫女内监关押服苦役的地方。史美人既未被废黜,又不是犯错的宫女,怎能被关入“慎刑司”? 甄嬛忙问道:“有没有去请皇上或皇后的旨意?难道皇上和皇后都没有发话吗?” 淳常在茫然地摇了摇头,拭泪道:“妙音娘子说区区小事就不用劳动皇上和皇后烦心了,谁要惊扰了皇上皇后定不轻饶。”

也就是说,妙音娘子没有帝后手令,竟私自下令把宫嫔关入了“慎刑司”。即便是华妃要处置比自己位份低的嫔妃也要先请示皇上,并向皇后报备一下,哪怕是象征性的。

毕竟,曾侍过寝的嫔妃都是皇帝的女人,即便皇后也不敢擅自处决,当初华妃赏夏冬春一丈红,也就仗着夏冬春还没侍寝罢了。否则,华妃绝对不敢公开犯法违纪。即便想要除掉沈眉庄也是用暗箭,而不敢用明枪。

然,余莺儿居然嚣张跋扈到如此地步,连一向沉稳的甄嬛都为之震惊了。骄横如此,真是闻所未闻!

甄嬛暗忖:“如此恃宠而骄,言行不谨,恐怕气数也要尽了。”

余莺儿的作死模式并未就此打住,而是仍然在继续。并且还敢迎风作案,在太岁头上动土。

后来,甄嬛得宠,被皇帝破例晋封贵人,余莺儿大怒,竟甘愿冒险为华妃剪除异己,给甄嬛的汤药中下毒。

原本,甄嬛对史美人的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料,这余莺儿自不量力,居然还把毒手伸到了自己这里,那就怪不得甄嬛铁面无情了。

甄嬛索性把她在依梅园冒充自己的事,以及后来对史美人下毒手的过程一并禀告给了皇帝。数罪并罚,余莺儿再无翻身的可能了。甄嬛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所以亲自到冷宫去监督苏培盛给余莺儿行刑。小夏子几乎勒断了余莺儿的脖子,甄嬛看到这里,才觉得出尽了胸中的恶气。

这余莺儿正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侥幸得宠就该好好惜福,多行善事,以自己的恩宠去帮助不得宠的嫔妃,这样才能获得人心,积累福报,像她这种根基浅薄又无容人之量、且不懂得拉拢人心的人,不招灾惹祸才怪。既然已经恶贯满盈,那就得自尝恶果呀,此正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