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是如何得其名的?与郦道元有关?

旧巴渝十二景中的“黄葛晚渡”遗址位于现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南桥头下,是古代重庆城长江南北两岸之间的重要渡口。历代不少人认为其地名的来源与郦道元有关。笔者经查阅史料考证,认为是谬误相传所致。

(一)著名的古代地理学家

郦道元是哪个时代的人呢?

清人撰写的《中国历史歌》云:……南为东晋居江左,宋齐梁陈踵其都,北则五胡而北魏,东魏西魏分为二……郦道元就是诗中所述的南北朝时代(420-589年)北魏人。

他字善长,生于仕族家庭,自幼除了聪明好学,喜欢博览群书外,还喜欢我们现在所说的当驴友四处去旅游。

在北魏中后期入仕当官后,亲自参加了许多涉及地理方面的实践活动,比如曾跟随孝文帝去巡视边境地区,每到一处地方,他都要十分认真地勘查地势和水流,了解当地的地理、地貌、土壤、气候、地域变迁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

他在任鲁阳太守期间,朝廷要求绘制山川地图。郦道元十分注重实地考察,不搞“闭门造车”,以保证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实践出真知,他通过多年的勤奋努力,不仅见识不断增长,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悉心收集到不少有用的资料,成为了一个精通地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在那个时期,《水经》是中国最权威的记述河流水道专著,但书是何时写成的?作者是谁?说法不一。要说这些并不十分重要,最大的问题是全书仅记载了137条河流的水道情况,仅有一万多字,记载过于简略,缺乏系统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知识渊博、治学勤奋的郦道元阅读了相关的400多种书籍,查阅了能收集到的多种地图,还亲自考察了多个地方,把河流增加到1252条,注释增加到30多万字,算起来增加了20多倍,撰写的新书取名《水经注》。

《水经注》的特色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河流为主线,写出了河流发源地和它的流向,流经区域的地理状况和历史变迁,自然景观,现有的水利设施等多种内容。

二是该书不仅把以前同类书籍中的相关内容全都包括进去,还把当时各地的水文、水利、建筑、园林等收罗其中。后世历代学者评价,不愧为那个时代及以前地理知识的结晶。

三是文章结构安排和文字用语方面很有特色,既是一部优秀的专业书籍,也是一部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散文著作。

《水经注》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受到后世历代专家的关注和推崇。

(二)郦先生笔下的三峡和江州

《水经注》三十四卷《三峡》中有段文字,后世人取名《江水》,作者仅用不到两百字,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色。全文可分四小节。

第一小节,写出了三峡之间的群山逶迤连绵,长江两岸狭窄高陡,白天抬头望是“一线天”,午夜时分才可仰眺天上的月亮。

第二小节夸张地突出了长江之水,在夏季波卷浪翻,汹涌奔流,一泻千里的气势。李白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诗《朝辞白帝城》,就是在他的巨作中产生灵感的吧?

第三小节,用“素湍”,“绿潭”,“怪柏”,“悬泉”,“瀑布”,“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出了三峡两岸景物的色彩、情态和作者的审美意趣。

第四小节,以“霜”代指秋季。在萧瑟的秋风中,听到山猿的叫声,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狭窄、水长。猿的叫声悲凄,渲染了秋天的肃杀气氛。表现出了三峡打渔人家生活的艰辛。

郦老先生在《水经·江水注》中云: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右迳明月峡。读者朋友知道啵?其中说的阳关,就是现在重庆渝中半岛一带。黄葛峡,就是现在重庆的铜锣峡。据查阅史料和当地有关专家介绍,在古时候,铜锣峡中生长着不少高大繁茂的黄葛树,就是至今也还尚有不少,因而又被称为黄葛峡。

(黄葛晚渡)

据说郦老先生还曾路过黄葛古渡口,但而今我们怎么也看不出郦老先生在文中所述的模样儿。可能是在以前那些年代两岸为泥土坡,经年遭江水冲刷,致使水土流失、江岸步步后退,变了样子。

昔日黄葛古渡口旁的江岸上有一棵巨大的黄葛树,来往乘船人都喜欢在这树下纳凉和小憩,如何称呼这渡口呢?

郦老先生属古往今来的网红人物,其大作中有“黄葛”为名的涉及到重庆的峡谷和树木,恰好此处也有这么一棵树,不叫黄葛渡叫什么渡呢?因此后世不少人认为黄葛渡的取名与郦老先生有关。

(水粉画,黄葛晚渡)

(三)郦道元没来过江州

郦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时期,那时期南北分治,政权更迭频繁,南北方各国是对立的,相互攻伐见怪不怪。郦道元作为北魏的官员,从没担任过外派使臣。他有北魏官员身份,也不可能作为一般旅游者到属南方一带的江州来周游考察。

此外具体分析《水经注》的内容,所记述的内容涉及的地域范围很宽,不仅包括了中国南北两方的地理情况,还记述了一些北至朝鲜、南至越南和柬埔寨、西南至印度,西至伊朗、咸海,北至蒙古沙漠地区的地理情况,可以说,《水经注》是北魏以前世界地理学有关亚细亚部分的一个总结。

2017年教育部在审定语文教科书时就对《水经注》作了说明:涉及南方江河那部分,是博采众长通过精细加工而成。有人还这么评价:《水经注》开创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先河。

(如今的重庆)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理事。

(0)

相关推荐

  • 一个始终在路上的“直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说起郦道元,凡是有初中学历的朋友都知道他的存在--大名鼎鼎的<水经注>的作者,他的名篇<三峡>还成功入选中学教材. 爱旅游.爱写作,那么郦道元是不是李 ...

  • 老妖杂谈之历史的繁星点点-郦道元撰写《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出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郦道元. 郦道元 郦道元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他为<水经>做的注解,也就是著名的<水经注>. 什么是<水经>呢?<水 ...

  • 重庆城这个植物园也是够大的……

    重庆城除了有一个大型的"动物园",还有一个大型的"植物园". 在重庆市40多万条地名库中,还有不少植物地名,如大竹林.蒲草田.李子坝.梨树湾.枇杷山.芭蕉园等. ...

  • 重庆千年古镇“变形记”,摇身一变成“新巴渝十二景”

    每个城市都拥有一个充满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的地方,重庆也不例外.起初,每一个到重庆旅游的游客都会慕名前往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古镇逛逛,来了解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 但随着名气渐响,磁器口慢慢变成了一个 ...

  • 网红重庆有一个免费景点,是“巴渝十二景”之一,竟然鲜为人知

    最近几年,每到燥热的夏天,就能看到说唱类节目.来自各个厂牌的选手们,带着自己的风格,在荧幕上尽情地释放真实.说来也是奇怪,尤其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这两个地方的说唱文化非常特别. 成都和重庆都是网红城市 ...

  • 清  戴本孝《华岳十二景图册》欣赏

    清·戴本孝<华岳十二景图册>欣赏(上海博物馆藏) 戴本孝(1621~1691),字务旃,号前休子,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 ...

  • 清·戴本孝《华岳十二景图册》欣赏(上海博...

    清·戴本孝<华岳十二景图册>欣赏(上海博物馆藏) 戴本孝(1621~1691),字务旃,号前休子,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人.终生不仕,以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号鹰阿山樵,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 ...

  • 这里有九潭十八瀑七十二景,这里号称“大秦...

    这里有九潭十八瀑七十二景,这里号称"大秦岭第一森林浴场",这里有触手可及的白云,这里有垂手可得的清泉,这里更有雄奇险秀幽的山峰! 位于太白县桃川镇的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AAA ...

  • 清 王翚《虞山十二景图册》

    书画文化 书画文化 品位优雅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良宵引 管平湖 - 管平湖古琴曲集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江苏常熟人.王翚是清初"四王&quo ...

  • 王翚这套《虞山十二景图册》饱含深情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乌目山人,江苏常熟人.王翚是清初"四王"当中以职业画家的身份跻身于文人山水画正统派阵营的特异才子.王翚出身于绘画世家,他的曾祖 ...

  • 钱松嵒:《金陵十二景》

    1965年,钱松嵒在江苏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约请下,创作了一套"南京风光"十二幅作品.这十二景是当时南京公园的真实写照,如鼓楼中心的喷水池,马路上的无轨电车,已让现在的年青人感到陌生, ...

  • 大辽河上之二十二—雾中从南河沿到上口子

    大辽河,是辽宁省独流入海河流浑河与其支流太子河合流后形成的下游河段的别称,系指浑河干流在盘锦市三岔河与太子河汇合后,由三岔河起始,向西南方向流至营口市永远角的大辽河口注入渤海辽东湾的下游94公里河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