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若水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九)

(0)

相关推荐

  • 人杀蝗?蝗杀人?看姚崇如何劝唐玄宗灭蝗虫?真可谓是力挽狂澜!

    唐玄宗庆历四年(公元716年),山东一带发现大量蝗虫.当时,老百姓认为蝗虫是上天派遣来的,眼看它糟蹋庄稼,却不敢捕捉,只是整天焚香叩拜,希望老天垂怜. 这个消息很快就报到朝廷,百官也是主张姑息,祈求上 ...

  • 8000万蝗虫袭击印度,这是该国25年来最大蝗灾,更大灾难还在后面

    这是唐宁街上的猫第1338篇原创文章 一群多达8000万只蝗虫在印度肆虐,这是该国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虫入侵.这些害虫已经摧毁了50多万公顷农作物,侵袭了城市和乡村.一个中等大小的蝗虫群约有四千万到 ...

  • 蝗虫还够吃吗?20万只粉红椋鸟到达新疆,灭蝗大战开始!

    在我国的新疆伊宁县,20万只粉红椋鸟目前正忙着在这里安家.为了吸引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的到来,当地搭建了很多巢穴,仅两周的时间就吸引了大量粉红椋鸟前来筑巢.那么,当地为什么要吸引这种鸟类的到来呢? 粉 ...

  • 姚崇灭蝗,在没有农药的时代,人们怎么消灭蝗虫

    三朝贤相姚崇 姚崇字元之,原名姚元崇,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因为要避讳唐玄宗"开元"年号之讳,所以改名为姚崇.是唐朝名相姚懿之子. 姚崇曾先后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 ...

  • 唐诗中的治蝗理念: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

    "飞蝗蔽天,禾草皆光",近日蝗虫在东非及西亚大陆入侵,巴基斯坦.印度等邻国纷纷进入紧急状态,很多人想必隐隐担忧蝗虫会不会飞进我国范围内,以至于中国腹背受敌(肺炎和蝗灾).农业农村部 ...

  • 轶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八)

    京兆尹崔日知贪婪残暴,不守法度.御史大夫李杰准备检举他的恶行,崔日知得到风声后却反诬李杰有罪.侍御史杨玚在朝廷上上奏玄宗说:"假如负责检举弹劾的部门,可以让奸邪之徒随意恐吓威胁,那么御史台也 ...

  • 玄宗幸东都轶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十四)

    开元五年春季正月癸卯(初二),太庙之中有四室倒塌.唐玄宗为此身着丧服,离开正殿,到偏殿办公.当时玄宗正准备到东都洛阳去,便向宋璟和苏颋征求意见,两人回答道:"陛下的三年之丧尚未守完,就急忙前 ...

  • 姚崇巧谮魏知古(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一)

    自唐中宗即位以来,皇亲国戚竞相营建佛寺,奏请度人出家为僧,其中有不少弄虚作假的.富裕人家的子弟以及身强力壮的男子纷纷削发为僧以逃避徭役,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于是姚崇向唐玄宗建言道:"佛图澄未 ...

  • 兄友弟恭(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二)

    薛王李业的舅父王仙童侵夺霸凌百姓,结果被御史上奏弹劾.李业为王仙童求情,唐玄宗于是让紫微.黄门复审此案.姚崇.卢怀慎等人奏称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对他的弹劾也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 ...

  • 薛婆失利契丹(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三)

    当初,营州都督治所设在柳城,以镇抚奚和契丹诸部.武则天时期,营州都督赵文翙执行政策失当,柳城被奚.契丹攻陷.此后,营州治所就寄居在幽州东部的渔阳城.当地有人传说:"靺鞨.奚.霫等部落非常希望 ...

  • 救时之相姚元之(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四)

    开元三年春正月癸卯(二十日),唐玄宗任命卢怀慎为检校吏部尚书兼黄门监.卢怀慎为官清廉谨慎,生活节俭朴素,从不谋求资财产业.他虽然作了卿相的高官,但却常将得到的俸禄和赏赐随手周济给自己的亲朋故旧,因而他 ...

  • 汝叛其兄,何有于我(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五)

    突骑施可汗守忠的弟弟遮弩对于自己所分得的部落少于其兄而极为不满,于是他背叛了守忠,逃入突厥,并请求作突厥兵的响导,共同讨伐守忠.突厥默啜可汗大喜,派二万人马进攻守忠,并将守忠俘获带到了突厥.默啜对遮弩 ...

  • 姚崇灭蝗(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六)

    有一年,山东地区爆发特大蝗灾.有些灾民在受灾的田地旁焚香膜拜设祭祈福,却不敢动手捕杀蝗虫.姚崇奏请朝廷派御史督促各州县组织捕杀蝗虫.有些人认为蝗虫数量太多,无法尽行除灭,玄宗自己也对此举能否奏效感到疑 ...

  • 韦凑论守西域策(资治通鉴卷二一一之七)

    开元三年十一月丁酉(十九日),唐玄宗任命左羽林大将军郭虔瓘兼任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经略大使.郭虔瓘请求朝廷允许自己自行招募关中士卒一万人到安西以讨击胡人,并且要求由官府负责向这些人提供运输工具和做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