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知识管理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内容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张斌教授在“2015中国知识管理论坛”的主题演讲内容,题目为《知识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内容未经本人审阅。文章末尾有相应PPT获取办法!

先我代表学院,代表我们共同的主办方欢迎大家到人民大学来,每年参加这个论坛。这个论坛我们已经办了12期,每年办的时候,大家还是有期待,从第一期开始,我们办的时候,在一个小的会议室,十来个人,到今天已经非常壮大。这个论坛,我想我们宗旨和其它很多论坛不一样,每年都在强调的,我们是一个业界,大家做知识管理的人在一起交流的论坛,不想做特别形式上的东西,所以刚才村长(很多人都喊田主任,也有喊村长的),在今天会留比较多的时间,大家做一些交流,因为这个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后边我想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做交流。每次论坛志刚总让我做一个发言,实际上勉为其难,这一次应该说针对这个主题做一个简单的交流我对新时代知识管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自己的一些思考,抛砖引玉。

今天主要是三个主题词,第一我们面临一个什么时代,第二我们遇到什么样的挑战,第三未来有没有机遇。

关于这个时代

首先刚才志刚也说了,知识管理在中国的传播和实施,我们从1998年开始与大家探讨知识管理,到今天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早期的知识管理和今天的时代不太一样的,特别是我自己感觉,2008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导致了我们管理上的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它渗透在很多领域,包括知识管理领域。

在这样的时代,首先在今天大家都明显看到,它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过去说互联网,今年从中央国务院提,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提“互联网+”这样一个概念,在去年,我们建了一个中国人民大学CRI研究中心,在工信部指导下,三个发起端之一,我们成立了中国首席信息管理联盟,我是常务副理事长,在这几年,在信息化领域中间,他们也在谈这样一个概念“互联网+”,

去年4月份,我们学院在二层小会议室,当时邀请了两波人来探讨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因为去年是互联网金融比较热,一波人我们的商业银行的CTO,他们的科技组,在商业银行里面,他没有CIO,CTO相当于CIO,另外一波人像360,还有中粮下面的文脉网,互联网涉及金融的企业。双方探讨一个焦点,就是互联网对金融业,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这里面,双方的观点是极大的不同,商业银行传统的观点,认为银行就是现在这种体系,而互联网公司,他们认为未来的银行是互联网状态的银行,我们没有租一块地方,去盖一个楼,我没有穿着制服的这些员工,坐在那个地方等着客户,而是互联网状态。这是很明显的。今年的“互联网+”在座很多行业都会感受到“+”的概念非常的重要。

因为互联网将对我们实体产生很大的冲击,这里面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包括我跟志刚,我们探讨过的,原来很传统的像房地产业,我小时候,我们家里面的人,或者周围的人,都会讲你只要一个门面房,你就坐地收租就行,当时门面房价格很高,但是近几年我们会发现,这种需求在大幅度下降,它改变我们传统的一种思维方式。你再买一个门面房,不一定升值,可能不一定挣钱。什么原因?大家在微信上可以看到,前一段有一张搞笑的说,甩卖了,打的牌子就是谁是罪魁祸首——马云,他把做实体的,都改变了它的一些方式。

第二,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它是一个社交媒体时代,或者叫自媒体时代。

过去我们的知识,依赖于一些权威机构的发布,包括出版机构、电视台,可以想一想,传统我们知识获取的途径,像图书馆、出版社、新华书店,然后我们每天看电视,现在也许做个调查,现在在座的很多人不会再看很多电视,最多可能会追一些热剧,比如说最近热播的三个字的电视剧——《芈月传》,你们也会发现,最近正在打官司,因为有人把它的版权偷偷的弄出来,弄出来以后,传统电视台就不能挣钱了,因此它得控制这种知识,这种传播的渠道。在未来,在这个时代,可能是自媒体,社交媒体,也就是我们的微信微博等等。这个可能会改变我们知识管理很多的表达方式。这个一会儿会谈,在知识管理里碰到的挑战。

第三个,很明确,已经被炒的很热的,大数据时代。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发展让大数据炙手可热,似乎成为企业、政府追逐的热点,大家看到新闻,国家从国务院发布了大数据的纲要,各个地方都在做,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抢这个制高点,像宁夏、贵州,还有很多地方,过去都是边远的一些地区,按照传统的经济中间,资源也不丰富,所以像这些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很多过去在工业时代,它不能领先或者落后的地区,恰恰都在讲一个词叫弯道超车,大家都同时进入大数据,边远地区有它的优势,像贵州、宁夏,上周我到贵州去了一趟,明显他们具有一种优势,就是成本低的优势,像用电,还有当地政府为了培育这个产业,给他很多的政策等等。这样就有可能在大数据时代,它会形成一些新的英雄,过去我们认为这些人不可能成为英雄,包括某些边远地区的某些上市公司,跟信息化数据相关的公司,我认为在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投资的机会,我不是讲证券投资,但是我认为,有很多我们是可以去观察的,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去观察。这是我们面临的三个特征的时代,也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特征,大家去总结。我能力有限,我就观察这三个方面。

因为时代的变化,给我们明显带来一种挑战

这种挑战首先对我们高校来说,整个知识管理理论界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刚才谈到在上世纪末,知识管理传入中国,很快成为管理学界的一个热点,在早期,包括今天研究知识管理的,大体上有三个团队,或者三部分人,第一部分就是企业管理界,包括在座很多企业的人,在企业管理中间,他会探讨知识管理,所以在我们人民大学,像商学院曾经开设过知识管理课程。第二波人,像我们学院这样一些人,以信息资源管理、内容管理、数据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院,我们也在研究知识管理,这个知识管理的流派,我们更多的偏向,知识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流派。第三波人,以信息技术,软件等等这样一些领域,像计算机学院,还有做软件的公司,这一波人,在研究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应用,远远大于这三个团队,在座的各行各业都有,有政府机构的,有企业的,还有高校的,还有我们律所的等等,电视台、出版社等等,这么多年的知识管理论坛,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在很多领域都在应用。

过去理论研究,有些热点,但是在今天来说,因为技术变化时代的变化,导致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更加的宽泛,比早期拓展面更大,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在理论研究方面出现了一种热度的退减,一会儿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数据,我带研究生分析了一下,1998年以来,以中知网知识管理发表的论文数量作为一个简单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从1998年到2008年,有一个快速上升的过程。从2009年开始,2010年开始缓步的下降,到2014年已经在1200篇左右,今年因为后面还没完全统计,我估计大概在1100到1200的水平,有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这里面有各种原因,我们在分析中发现,实际上一种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从98年,我们从西方引入知识管理理论之后,国内有一个快速的模仿学习,所以这个时期,文章上升,到08年以后,慢慢的缓慢下降,当然各种原因,一是可能人们对于理论研究逐步的转向实践的探讨,或者他去做实践。再一个可能的理由,我们没有证据去判断,只是一种简单的理论,或者大体上的判断,在近几年有新的名词在出现,像云、云计算、大数据的出新,特别是大数据,可能要探讨的问题。它实际上,它很多工作,或者它研究的领域,可能包括了知识管理,因此可能过去我们讲的传统知识管理,在今天有很多,它不再叫知识管理,这种现象不一定完全是负面的消息。他可能体现了知识管理已经融入到各个业务中间去了,人们不是为了做知识管理而做知识管理,更多是解决实践的问题。所以这个是在理论方面面临的挑战。下一步我们到底在理论上怎么突破。

第二个方面,面临技术挑战。

新技术的出现,这个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我一直在我们学院里面,我们也在探讨知识管理学科,或者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我们学科在人民大学里面,人民大学有很多学科,人民大学现在是26个学院,其中有22个学院和学科相关联,还有的像成人教育学院,培训学院是行使内部权利,有22个学院,在这里面包括很多一级学科,在学科发展中间,我们有时候会交流,你突然会发现,有些学科越老越值钱,比如说像中文、哲学、历史,因为一辈子的积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的知识没有说短时间要更新知识,相反的,越老他可能越有它的积累,同样在职业中间,我们也会发现,可能像中医、医生,某些类别的教师,还有律师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越做越有名气,或者他的积累越多,因为接的案子越多,他更有名气。而在座的有很多人,可能你们会发现,如果你是做信息技术的,你就不敢说,你越老越值钱,纯做技术的,越老越不值钱。网上人们做自嘲,做软件编程的人自嘲自己,这个活很辛苦,也是年轻的活。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在我们学科,我们会发现,管理虽然自身有发展规律,近十年中间,我们明显感觉到,我们管理越来越受制于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出现,导致管理的变化,这个我自己感觉,我研究管理学,过去没有这么快的变化。比如说你的管理系统的变化,有时不是我们想变,而是计算机的厂商,软件厂商它不断的在鼓动大家,如同我们手机在不同的换一样,它制造很多新的热点,让你去购买它,因为你不用不行,别人用了,别人用了以后,说我们用这个技术,你用不了,那就不行,实际上技术对我们管理来说,它会产生一种挑战,我们怎么去在技术变化中间,保持知识管理它本质的一些东西。

新技术出现,它是一种发展趋势,虽然是一种挑战,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机遇,我们很好的应用新技术以后,可能带来知识管理新的变化。

第三个方面是实践方面的挑战。

实践方面的挑战,一会儿后边村长会专门来谈这个问题,他这一年多,他自己的体验。他就感觉到,现在知识管理实践越做越难,曾经做知识管理的一批人,慢慢淡出江湖,突然发现老知识管理人没有了,在座的人很少了。包括我们一会儿还要做演讲的温老师,也是在知识管理界元老了,我们老面孔并不多,你会发现新人不断增加。当然原因有很多,有的企业在实施中感觉效果不好,领导不重视,还有一些人,他自己感觉做不好,有的淡出去了,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我们了解的,因为知识管理做的很好,领导看重了,把它给提升了,也有这种情况,他做的很好。总的来说,我对实践的了解,不如志刚了解的多,他会有更多的感受。但总的来说,有一些同感,知识管理的实践现在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个可能也是我们今天下午大家也还要去探讨的一个问题。

最后,我们有没有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刚才我们看到,虽然知识管理的研究不再像08年的时候,非常热门,至少在学术界非常热。

但是我们发现有三个方面的变化,是我个人感受到的,就是知识管理理念开始渗透到我们组织或者个人它的架构中,或者个人的头脑当中。我们发现经过十几年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知识管理理念已经被接纳应用,并在各种组织中被融入。我做知识管理从01年开始做的,到今天15个年头,明显感觉到,实际上在早期人们更多研究知识管理它的定义,对它理论的一些探讨,很多企业在做知识管理的时候,为了知识管理而做知识管理,我们有些调研,早期不少企业,比如成立知识管理部,很多领导并不知道知识管理到底是要做什么,因为他看到了,我的同行,国外的某个企业,现在有知识管理,所以他现在要去做,还有我接触一个企业老总,他就是因为在清华大学读了一个MBA课程,MBA有一个讲企业管理的课程,老师讲了一小节,说现在西方很多企业,流行知识管理,讲的不错,把副总讲的热血沸腾,他回去就说,我们要做知识管理,所以早期的知识管理,我觉得很多时候是未知知识管理而做知识管理,到08年有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开始反思,知识管理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所以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所以很多企业不一定特别谈知识管理,但是在它的工作中间已经渗到里面。

第二,我们明显看到,政府企业,特别企业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意识,比十多年前明显的增强,人们知道在工作中间,他有可能,他不一定说我这个方法就是知识管理方法,但是我们也发现,它有很多的工作已经融入了知识管理的思想。

第三个,很明显的一个变化,知识管理融入到业务流程中间,这也是在08年以后,08年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小文章,在咱们中心的网登了,叫做中国的知识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应该把知识管理和企业业务进行融合。在近几年中间,我发现,知识管理的融合比以前做得更好,可能说我做的就是业务工作,但是在业务工作里面,已经渗入知识管理的内容,这里面像政府机构,我以前也在党政机构工作过,我们会慢慢的给它一些知识管理的东西,大家知道在工作中间,当碰到问题时,他也知道要寻找文件。当然现在很多人,第一想象的,他能想到的是先上网百度,百度里面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知识的需求,因为一个组织,它的核心知识是在它的内部,包括这个组织,它基本的规章,它的流程,还有它的人事资料,客户资料,都在它内部,你在网上是无法找到的。因此,很多政府机构人员,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想到要查一下,当查不到的时候,他可能会想到去寻找某一个专家,这种方法,就是知识管理的方法,我们传统都去做知识库,专家库,在企业里面也有很明显的事情。还有律所,现在对知识管理的应用,它已经和它的业务,应该融合在一起。

第二个机遇,IT技术或者说信息技术发展。

一方面成为一种挑战,另一方面,它也让我们知识管理,它和知识管理进一步的结合,这种结合就表现在,在某种程度上,IT技术,它促进了知识管理发展。比如像早期或者说一代的知识管理中间,当时我们说知识管理三大法宝,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社区,这是08年之前,我们看到很多企业认为把这三个做好,知识管理的工具就运用的比较好,今天我们看到,有些新的技术,像社交媒体的运用,我想大家都知道微信,西方的Facebook等等,云技术、大数据的技术等等,使得知识管理价值实现更加充分。像Web2.0涌现的自媒体、社交媒体的涌现,使得信息和创造交流组织和共享,产生了新的模式,按照我们传统的一个企业,内部建一个知识社区的模式,已经完全突破了,过去我们依赖于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有一个知识社区,在这里面交流,但现在大家会发现,社交媒体让我们的圈子变得更大。包括现在国外也有很多人用我们的微信。还有云技术发展,使得我们知识的存储、检索,或者说查询,产生一种新的知识服务的模式,过去我们依赖于一个企业,现在可能在未来云技术出现以后,会产生一种新的储存管理的一种模式。还有就是大数据,很明显给企业知识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平台。

对于大数据这个问题,人们谈的非常多。过去我们在讲知识管理的时候,实际上数据这个概念,是最基础的概念,我们通常讲的金字塔,底层数据,然后是信息,然后是知识,知识是最高层次。所以今天反过来又再讲大数据概念,当然大数据的概念提出,可能有某些商家来造这个概念,但是我认为大数据的本质,实际上它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很重要一块,如果没有大数据支撑,信息挖掘,包括知识的提升是很难去做的。在我们很多领域,像政府领域,它通过大量的各种数据分析,它可以找到一些经济运行的规律,突发事件,产生变化的一些原因或者迹象,这个在我们数据研究中间越来越多,在座也有我们国家信息中心的同志,他们下面有网络政府研究中心,跟我们这边有合作,我们一些学生也在他那实习,他们帮助政府做门户网的改进,很重要的思想就是通过人们上网,上政府网的行为分析,来去看人们的信息需求,他在政府网的网页上,做一个软件,技术我不太懂,所有进入门户网的时候,我们都知道它从哪个网络来,在我这呆多长时间,在每个网页点了什么内容,然后到了哪个网站,这个都知道,最后数据分析下来,就能获得一个结论,在首页中间,哪些信息他们最关注第二页,第三页,这样分析之后,他们就认为,政府关注的内容,并不是老百姓关心的内容,有一个热力图,鼠标点最多的地方,就是关注最多的地方,最热的部分,有的在第二第三层次,把它放在首页,好像给欧莱雅这个公司,欧莱雅他们认为这个技术没什么用,我们对于化妆行业了解是透彻的,最早也有网页,官网,他们说我们这种分类方式,呈现方式是科学的,后来植入这个以后,分析之后发现,购买这个品牌的信息需求并不是他们想象的,根据热力图进行官网改造,包括销售渠道信息改造以后,后来欧莱雅发现他们销售额在往上增长,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后来他们就相信了。这个就是通过数据的分析来获得人们需求信息规律的认识,根据这种规律,我们再去做我们的营销,这个营销概念是广泛的概念,包括我们企业,我们的电视台,你怎么知道谁来看你的东西,政府也应该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所以大数据的研究,可能未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很高的价值。

最后一个机遇,就是在于,我感觉比十年前,我们知识管理的文化变得更加的宽松,或者说人们对于知识管理的那种。

因为在十几年前,包括现在我一直谈一个观点,知识管理和方法技术的应用,大家都可以找到案例,但是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的影响,这个文化是大的概念,包括法律、政策,包括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员工道德素质等等,都是整个知识管理文化的一方面,中国人在传统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比较封闭,知识封闭这样一个概念,不太讲究知识的共享。

在文化变化方面,我自己看到有三点。

第一从我们国家来说,知识产权意识在逐步增强,我的知识管理课程里面,我经常谈,美国为什么要做知识产权这个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它通过这个战略来制定它的法律政策,来去约束,我们很多商业行为,它的根本目的是保护知识。美国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一开始很多人觉得美国人挺傻的,因为做完以后,导致知识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像光盘、唱片、书等等,它的价格大幅度上升,很多人说,中国人说,在中国五块钱一张光盘,在他们那卖的很贵,后来发现,美国人不傻,因为他这么做了以后,就产生了风险投资愿意在高知识领域,高科技领域投资,世界上一流的人到美国开发,因为在那个地方受到保护,可能在中国,咱们不说体制怎么样,在中国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很快就盗版了。一流的资本到美国。近些年我们会发现,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这个实际上不要小看它,它一定会对知识管理,知识分享带来非常正面的一个影响。

第二,社会对知识人价值的认可。就是对一些知识性员工他的价值,比起十几年前,现在很多企业,包括政府机构,越来越重视,所以当你拥有知识之后你就会发现,你会越来越受到尊重,从某些行业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得到。

第三个知识共享文化逐步得到组织认同。我举两个小例子,我接触的,第一个就是2013年1月份的时候,当时我们学院为了新办一个专业,叫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专业是我们第三本专业,我们之前有信息管理系统,12年教育部本科新增一个目录,叫信息管理专业,在全国我们率先开设的,像北大、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跟我们这个学科靠近的,他们都没开,华东示范大学开了,他们和我们借鉴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案,是我们学院帮教育部定的方案,所谓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于数据的管理,本科层次是做数据管理,到研究生博士生开始做信息的数据分析这一块,一路可以上去。在整个调研过程中间,走访一些企业,像阿里巴巴有一个研究院,在东四环那边,去了以后,阿里巴巴当时的副总和研究院的院长,梁春晓,原来简单聊一下,原来约半个小时以内,我们征求他对这个专业的意见,后来聊着聊着,我们最后聊了两个多小时,其中他就谈到,他因为后来发现我们思路跟他们比较接近,后来聊的比较多,在聊的中间,我们发现一些共同性,他也说阿里巴巴现在文化发生了变化,他们自己自夸为在业界电子商务中间走在最前面,但是走在最前,既是老大,同时他们也认为风险很大,挑战很大,他有一个观点,阿里巴巴现在很紧张,如果我们选择的模式错了,可能一批的人跟着我们在沙漠里面就迷路了,所以为了不错,所以他改变了过去企业里面,或者知识管理里面有一种观点不要做重复劳动,像企业里面,我研究一个新产品,一个企业有三到五个团队都来做,最后整合最好的人来研发,而在阿里巴巴研究院他们发现,这种方式不行了,因为很多商业模式是不确定的,或者你不知道它是好还是不好,一个团队是有限的,比如说我最近要研究一个商业模式,电子商务的模式,这时候他就招标,说哪些人感兴趣,很多团队,如果三个团队说,我都想研究,他就把钱分给三个团队,你们都去研究,到一定时间,三个团队来PK,大家选谁最好。这种文化,当然过去来说,很难的,有一次我到360,他们的老总说,这个方法在360曾经试过,失败了。就是因为有的团队收了,结果这个团队一批人,在360呆不下去了,没面子,就跑掉了,当然这个方法,我一直认为,可能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应用,如果在360这样的公司,技术路线比较清楚的企业,做技术的企业,可能它不太适合,但是对于做商业和管理的,我觉得比较适合。另外,很鼓励团队之间的共享,这是我看到的。知识管理文化逐步得到认可。

第二个,我跟一些律所开始接触,近几年律所需求更高,根本原因,他们认为律所是个体户,实际上是一批个体的律师,在某一个名称下面,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所谓的合伙制,但是后来他们发现,随着国外大的律所,或者大家联盟的出现,小的律所生存空间很小,因为你没有很多资源,这个时候近些年出现了律所联盟,有二三十个所,大家一起成立联盟,在联盟中间,除了大家关系的维持,战略的总体考虑,后来大家发现,知识共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抱在一起知识共享,大家的成本都下降,如果大家不共享,你的成本就是高,比如像我这个所做过的案子,我可以共享出来,你就不必要再做法律研究了,比如劳动合同法出现新的,只要谁已经有了研究,做了一些官司,他就做了很多案例。这样大家来共享。

后来天津在这个所里面,在天津还有一个小的联盟,后来他就提出来说,确实知识管理很明显提升了它的竞争力。因为它的报价可以比其他的所报的更低,但是做的比别人更好,就是因为有大量案例的分享。所以这个行业中间,本来我们认为是很难共享的一个行业,所以我就觉得,当大家认识到知识管理这种变化以后,我认为在未来很多领域,对知识管理,它的需求会更多,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例子我不再多说了。

我想机遇与挑战往往是相伴而生,正如一枚硬币两个方面,有时说,它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所以直面挑战是我们知识管理必须面对的现实,分析挑战、寻找机遇,利用机遇,是知识管理走下象牙塔,为实践服务的必经之路。我就分享这么多。

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