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文学】马家骏​:【恢弘壮阔的惊世史诗——读鹏鸣《帝国的诅咒》随感】(上)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三秦文学

本期编辑:鱼儿姐姐

恢弘壮阔的惊世史诗

——读鹏鸣《帝国的诅咒》随感(上)

文/马家骏

收到北京寄来的厚书:鹏鸣95万字的小说《帝国的诅咒:纣王与妲己秘史》,这是一本大16开本620页的长篇历史小说。已经86岁的我,用了两三个月功夫才读完它。因为年纪大了,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最后干脆从头记记笔记,才算有了完整的印象,可以谈点浅见了。

著名诗人鹏鸣,创作、发表、出版过上万首诗歌,也创作出版过不少长篇报告文学专著;他写小说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由此,我想起普希金(有一个道德沦丧、人性泯灭、心术不正的投机钻营的所谓“评论家”特别忌讳这句话),不止普希金,还有莱蒙托夫、屠格涅夫,想起他们都是先写诗歌,而后写小说的。鹏鸣是不是也承袭先贤,由写诗歌进而写起小说来的呢?一般说来,爱好文学的人,青少年时代热血沸腾、想象丰富、感情充沛、心境浪漫,于是多爱写诗歌;年长之后,社会阅历日益丰富,理性成熟而冷静,见识增广积多,于是便多改写小说。

鹏鸣没有取材现实、写当代生活,而是写了一部历史小说。这部历史小说,不是汉唐、不是宋元,更不是明清历史的再描述,而是写了远古商周之际的一段历史。把这段历史写成小说,这在过去,是作家们较少涉足的。我只知道,有部《封神演义》或叫《封神榜》的书,是明朝作家陈仲琳(或说是许仲琳)写的。它和鹏鸣的小说,虽然都有殷纣王(子辛)暴虐无道、苏妲己兴妖作怪等故事,但是鹏鸣的小说,却是别开生面,富有独创性的。那么,作者别具匠心、戛戛独造的出新之处在那儿呢?窃以为:在于它的现实主义特色、史诗性的格局、圆形人物的塑造、审美艺术的丰富性等方面。

存在决定意识,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去反映生活,我们则有写实主义;按照理想的样式去反映生活,我们则有浪漫主义;按照传统规则去反映生活,我们则有古典主义。如果不去反映客观世界,而是表现内心世界,并以扭曲的生活、荒诞、象征、寓意或无意识及混乱意识去涂抹,我们则有现代主义的文学。

以前的写商周之际的小说《封神演义》是一部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它的想象丰富,其中超凡的东西很多:雷震子在天上飞,土行孙在地下走,哪吒、二郎神都参与了战斗,以至连燃灯古佛、通天教主都上场了,十分热闹。《帝国的诅咒》却没有这些东西,不去写什么骑黑虎的赵公明和他的三个各有法宝的妹妹,也不去写被填海眼的申公豹之类的人物。鹏鸣并没有沿用这些妇孺皆知的现成的故事材料、因袭其虚拟手法,而是别开生面地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帝国的诅咒》是写实的,是按照古代生活本身的样子来写那时的生活的。

当然,所谓写实。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它们二者是双胞胎,面貌相似。它们都讲细节的真实,都模仿自然,再现生活,所不同者,自然主义不太讲概括,常常巨细皆收,美丑并蓄。鹏鸣小说多次写男女做欢,但只是点到为止;小说多次写战争、杀戮,但没有去渲染残酷和血腥;在写生活细节时,也没有繁冗得让人难以卒读。总之,它不像自然主义那样照相式地复制生活,而是概括地再现了生活。这是一部清新而高雅的现实主义历史小说。

作为现实主义的历史小说,《帝国的诅咒》重视细节描写,纣王子辛的丹凤眼、姬发(后来的周武王)的大鼻子,都突出人物的性格。小说在重视细节真实的时候特别突出它的历史具体性。这就需要作者在动笔之前,去研究那个时代人们的吃穿住用、风俗习惯、民风民情、历史地理。看来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例如写祭祀:“辰时,数百诸侯尽着白色衣袍,手执朝见天子用的桓圭、信圭、躬圭、谷圭、蒲璧”来参加大典(第10页);这五种圭的名称及其代表的意义呀,诸侯都穿白衣呀,战争则用元车、长戈、短钺呀,诸如此类细节描写,都是不可信口开河乱弹琴的,都得具有一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才能使细节描写既具体生动又真实可信。再如,当时的爵位、官职、将校名称:什么“牧”“统尹”“少师”“常侍”等等之类。也须符合历史。又如小说介绍东夷,则具体引证《古本竹书纪年》《左传》《后汉书》等;说到东夷的最大方国“薄姑氏”,指出它地处今天的淄博西北50里;还说当时的人,没有内裤,仅以围裙遮羞等等。这些都体现出了历史的具体性和细节的真实性。

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更在于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典型性是现实主义区别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根本所在。《帝国的诅咒》所写的战场、宫殿、山野、森林,所描述的春、夏、秋、冬,所配置的雨、雪、风、夜等等,无一不是围绕着人物生活、活动的自然环境,从而托出人物的性格。小说所叙述的朝觐、聚会、日常生活、人员交往的种种社会环境,是有时代的和地域的典型特色的。当然,小说所描述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者多多:如姬昌,城府极深又能忍辱负重,在子辛的淫威下韬光养晦,甚至不得不装作不知情而食子;费仲,只知敛财,助纣为虐,一辈子干尽坏事,因耳朵被割而弄得胖脸像屁股;大将破,勇猛无敌、敢于直言不讳,他愚忠于殷纣王、庇护妲己,他派洪去打破、左强慢火熬煮姬考的毒计而显示仁心;美丽爽朗的西儿,她嬉笑人生地戏弄一厢情愿的尤浑,她为维护妲己去与得到纣王专宠的九女搞同性恋,使她无心应对纣王,最终纣王怒而诛杀之。林林总总,鹏鸣所塑造的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而又反映了社会本质。他们就如黑格尔说的“这一个”,如别林斯基说的“熟悉的陌生人”,都是些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至于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纣王子辛和妲己,那就自不待言而需专门分析了。

史诗性的格局,是《帝国的诅咒:纣王与妲己秘史》这部小说别开生面的又一个特点。

史诗性是源于它有着史诗的某些特点。史诗,是古代民族的人民口头创作,它长期在民众中歌唱流传、补充修饰,后来被搜集整理和记录固定下来。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里昂纪》与《奥德修纪》、中世纪撒克逊人迁徙去大不列颠时形成的《贝尔武夫》、法兰克的《罗兰之歌》、日耳曼人的《尼伯龙根之歌》、芬兰人的《卡列瓦拉》等等,它们不但都是诗体的韵文,而且通过战争、搏斗、冒险,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命运,其着重点不是写个人的命运,而是通过个人或集体去表现民族勃兴中的艰难曲折。当然,这些作品中也有中心人物,但它主要还是表现人民的精神,表现他们的智慧、勇敢和毅力。故而,史诗不同于后来的小说。小说一般写个人的命运,有的就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书名,诸如《大卫·科波菲尔》《高里奥老爹》《罗亭》《简爱》《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里斯多夫》等等。在我们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拥有过史诗,如藏族的《格萨尔王》、柯尔克孜族(外国称“吉尔吉斯”)《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撒尼族的《阿诗玛》、傣族的《厘俸》等等。不过,汉族古代虽没有长篇英雄史诗留下来,但后来却有许多历史演义的小说,如《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蔡东藩的十一部《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等等。这些写战争、写时代变迁、写民族矛盾的作品,除了它们是散文的以外,同史诗有许多共同点,都不是只表现个人的命运而是写中华民族的命运的,都有着广阔的地域转换、较长的时间延续。这些史诗性的作品同小说《红拂传》《莺莺传》《红楼梦》《花月痕》以及“三言两拍”或《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在时空范围、事件辐射面上都不一样。

史诗既然是历史小说,首先得反映历史。鹏鸣的《帝国的诅咒:纣王与妲己秘史》,并不是只写了当时最高层的一对男女的隐秘故事,而是反映了那个时代华夏民族的发展、变迁。这当然必须研究历史。从书中引用材料看,作者涉及了《尚书》《诗经》《国语》《左传》《史记》《竹书纪年》等典籍,以及现代人王国维、郭沫若、毛泽东、柏杨等的著作或言论。可见,作者博览群书并作了大量的求证检索工作。虽然小说所附柏杨《帝王之死》的子辛年表中纣王之死于“公元前1122年”同“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考证的“公元前1046年”不一致,而且,鹏鸣的后记注中也说早了100年,但毕竟研究历史对小说的史诗性的准确度是有所加强的。

《帝国的诅咒》用大量篇幅描写了部落之间的战争,这反映了华夏民族在部落合并中的不断壮大。殷商征服有苏族,有苏则征伐西落鬼戎;商朝大将祖伊伐鬼方、征东夷;另一大将蜚廉伐薄姑;西落鬼戎的石戌联合有苏的吉尔反殷;禄父征东夷盈野和奄侯翟而中箭身亡;西岐拜吕尚为帅,发兵灭崇、犬戎;密须侯平服阮、共各部,西岐又灭密须;西岐大将百翕征伐黎,而且邘、营、邦等部族俱归;最后,牧野之战,周灭商。当然也有不是凭武力而解决矛盾的,如:芮和虞有嫌隙,姬发用栗商和牵羊老汉过桥相互谦让的场景,以仁德的教育驯服了二侯。总之,部落合并,是民族发展的大事,对这样的大事,历史,光作交代点到为止,小说则加以描写,既描写场景,又描写人物,写当时人物的处境、心情以及自然风光,是形象思维的体现。有时,还可以插入作者本人的议论,以扩展描述的内涵。如:

在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候,有苏部族的族人同苏侯一起在广阔的草原上聚欢。族中男女老幼已经知道有苏部族将面临的凶险,尤其是这一战为了保护苏妲己,他们的心都火热了,宁愿为苏妲己一战,美丽的苏妲己是有苏部落全族人的骄傲。

英雄难过美人关。同属于公元前12世纪,同样有一场因为美女而引发的战争。在西方那场挑起大战的女主人公是海伦,人人皆知的特洛亚的围攻,希腊联军打了十年,才将特洛亚城攻陷。

当时,海伦出城劳军时,沙场战士们望见海伦的绝代风采,不禁叹曰:“再为她打十年仗也值得!”这便是美的力量、美的凝聚力。无疑问的,苏妲己与海伦一样,都是具有这种凝聚力的美女。(第35页)

作者把自己的小说同荷马史诗联系起来,说明他有意识地要把作品写成不同于一般讲纣王与妲己故事的室内剧。总之,小说的巨大的激情,崇高的情怀,包罗万象的社会景象,历史的广阔与深沉,悲壮的氛围,构成它的壮阔的史诗性特色。

(本文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马家骏,著名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资深文学评论家。河北清苑人,1929年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2~5届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1~5届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名誉会长(原会长)、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马家骏诗词选》《马家骏序评集》《马家骏序评二集》《外国文学作品选讲》《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域外文谈》《文学书苑评芳》《诗歌探艺》《文艺乱云》《菊姐走了》(散文集)11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俄国文学史略》《域外小说撷英》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世界文学名著选读》(5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等40余种名典。

往期链接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一)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二)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三)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四)

【三秦文学团队风采】(五)

【三秦文学】秋风:【古风九首】

三秦文学团队
三秦宗旨:营造一片文学爱好者的乐土,共创文学梦想的家园!
文学总顾问:鹏   鸣
平台总顾问:边士刚
平台法律顾问:李木子
顾  问:段恭让 白忠德   邓汉章 罗旭初
孙德科 朿宝荣 李爱霞 胡遵远
顾盛杉   崔启昌   昆 仑    史  波
李    静
策  划:李书忠 
平台讲师:方 天
宣传推广:鼎文
平台主播:梦锁清秋 英子 王迎旭   慧质
总 编:鱼儿姐姐
主   编:徐萱波   杨洪民  高  涛   刘  生
副主编:长青山人
编  委:水云天 唐桂英   米兰花   刘马陵
         张巧莉 凤尾竹 吴远红   张小鱼
刘旭平   冯   彪    谭文群   刘军英
王宝群   润    隆   梦而诗   张晓强
孙传志    秋日私语    秦岭人家
长青山人  吴风平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