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为中华续文明——《论语》悟读【45】
相关推荐
-
论语:夷狄之有君(3-5)
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教化人心,通过礼乐文化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操,促进移风易俗,从而维持统治者所建立的政治秩序.孔子一贯倡导"礼乐",就是希望通过教化,促进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礼仪规范 ...
-
素说《论语》:述而篇(五)
素说《论语》:述而篇(五)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三)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二.释 解 原壤张开双腿,膝盖高耸放肆地蹲踞着.他的这种 ...
-
素说论语:八佾篇(26)
一原文八佾第三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试解]孔老师说:"身居上位却没有宽以待人的仁德之心,行礼的时候却没有庄重恭敬的诚敬之心,参加 ...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四)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二.释 解 ...
-
素说论语:八佾篇(14)
一原文八佾第三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试解]孔老师说:"周朝的礼乐制度是以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为根据,借鉴了夏.商二代制度中合乎时代要求的部 ...
-
素说论语:八佾篇(05)
一原文八佾第三3.0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试解]孔老师说:"边远的夷狄之国虽然有君主,但是没有礼乐文明:还不如中国虽无君主,而能一秉周礼的礼乐文明好 ...
-
素说《论语》:泰伯篇(二)
素说《论语》:泰伯篇(二)
-
素说论语:八佾篇(24)
一原文八佾第三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试解] ...
-
素说《论语》:子罕篇(五)
素说《论语》:子罕篇(五)
-
素说《论语》:子罕篇(十三)
素说《论语》:子罕篇(十三)
-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三)
素说《论语》:述而篇(十三)
-
论语连载(320)《子路篇》第3章,“名不正则言不顺…..”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