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古诗词,首先得选好方向

有些同学对古诗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有必要理顺一下中国古诗的概念,才能择门而入,不浪费学习进步的宝贵时间。

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是想学“唐诗”,还是“古风”,抑或“词牌”?

这些种类的诗词虽然大的概念都是古诗,实际上牵涉到古意以及格律的区分,如果是喜欢“唐诗”(近体诗),学习平仄格律是逃不开的步骤。学习词牌,同样要理解格律,如果只想学习写古风,就不必关注平仄格律,要将心思更多地用在古意的了解、理解并熟悉运用上,不能用今天的调调去写古风。

否则就是“伪古风”,也就是当下最盛行的不古不今的一些作品。这也是有市场的,如果你的兴趣就是玩儿,那当然就这样也能对付,但是长久来说,越是对古诗词不尊重,越是无法真正深入古诗词的腹地,真正通过诗词来触及我们老祖宗深厚的文化积累。

诗是韵文。而中国的诗歌大体分为古诗和现代诗。现代诗包括近代诗和当代诗,也包括平时的梨花体之类的创新体诗,连歌词也能算进去。

现代诗就不说了,这里说说古诗。

古诗又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划分的标准是唐朝诗人制定的格律标准,也就是说合格律标准的就是近体诗(这个名字是宋人取的,一直沿用到今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唐诗”,基本上指格律诗,包括七绝,五绝,七律,五律。

格律诗有严格的平仄韵律规定。

古体诗其实是不讲究格律的,因为诗歌从《诗经》算起,到格律体产生的时候已经过了近千年,这些一路改革进步的诗体都统称为古体诗,也就是平时俗称的古风。

格律体(近体诗)产生之后,古风也是大量存在的,因为不用守平仄格律,写起来比较随意,浪漫,所以古风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写。但是,格律体因为通行于科举,成为高级文人通用体式。

要是学写古体诗,注意押韵就好了,顺带着能通畅朗读,意境古朴幽远,就是一首合格的古体诗。

如果学写唐诗(近体诗)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写格律诗必须遵守平仄格律。

至于语言通顺和遵守格律,这两件事根本就不冲突。

不要相信那些叫嚷着“格律是诗意的枷锁”之类的话,那是因为他们本身没有诗意,和格律毫无关系。

因为你觉得格律难住了你,你完全可以脱离、超越它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啊。

可是往往没有了格律,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更加一塌糊涂。

格律是帮助诗人快速入门近体诗的一套工具,并不是宝典,也不是不可抛弃——你必须有抛弃格律,依旧将作品写得有声有色,清朗通顺的能力。

它对李白是没有用的,但是对小白是有用的。

那些痛恨格律的,大多是古诗词的小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