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消失的家织布

(0)

相关推荐

  • 赵和平:原创散文《撒谎》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穿衣服不但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甚至一天的早中晚,上下班也换衣服.条件更好的,则讲究面料.款式.品牌.          过去不是.特别在农村,每个人的衣服基本是一单一棉:夏天穿 ...

  • 【美文选粹】潘红岗丨织布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潘红岗,1966年生,山西临猗人,兰州大学哲学系毕业,基层公务员,现供职于永济市文化局.工作以来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工作,偶有闲暇写有杂文.通讯.散文.诗歌等散见报刊. 作家新 ...

  • 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牛郎本不姓牛,是他从小就是放牛娃.古代把小子都称郎,由于人们见他是放牛娃,就给他起了外号叫牛郎,时间一久,人们也叫顺口了,他也听习惯了.久而久之人们把他的姓也忘了,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姓啥,因为牛郎也叫出 ...

  • 背粮(散文)//马腾驰

    背                 粮(散文) ·马腾驰 民国时期,关中平原上的老家大张寨,多年粮食短缺,每年到了冬上,各家各户的青壮年劳力,不得不外出搞粮. 当时,外出搞粮,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南山秦 ...

  • 散文||消失的洋布棚,消失的庙会

    消失的洋布棚,消失的庙会 金利波ll河北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记得儿时想要穿套崭新的没沾过水的衣服,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也是件程序复杂的事.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 ...

  • 兖州染坊史话

    兖州染坊史话 杜心广 染坊,即印染绸.布.衣服的手工作坊,古代亦称为染彩商.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的先人从掌握纺棉.织布.织绸缎的工艺不久,就掌握了初步的染彩工艺. 我县春秋时代受儒教文化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母亲的家织布/张西云

    织布,对母亲来说,是最值得荣耀的事情.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村子里盛行织布.家里老老小小.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是家织布做成的.除了衣服之外,家里的床单.被子,也都用家织布,有巧手的妇女用剩余的线头织成提 ...

  • 散文:岳父家的日历

    二零二零年九月十一日是一个令我们全家悲痛的日子,这天早晨六点十分,我尊敬的老岳父因突发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七十八岁.岳父家的日历也永远定格在这个日子. 我们从殡仪馆回到岳父居住的小院 ...

  • 村医有话说:《村卫生室2017年一年消失4000家》感言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作为乡村医生的一员,本人谈谈粗浅看法:为啥现在的村医都不想干了?如果仔细分析,导致村卫生室消失的原因很多-- 一 村卫生室只能使用基本药物, 弊大于利 ...

  • 《散文十二家》第3辑出版

    [琅嬛书院讯] 由阿滢策划主编的<散文十二家>第3辑,近日,由黄海数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山东济南张期鹏.安徽五河杨中广.山东莱芜侯训惠.河北霸州张明柱.山东泰安王凌强.山西沁源韩晓 ...

  • 【原创】配乐散文《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网名:青牛居士)

    NO:866 [原创] <姥姥家的记忆> 作者:赵五朝 (网名:青牛居士)     昨日到邻村参加活动,偶然来到源泉渠旁边.一座很有年代感的渡槽横跨大渠两侧,桥中间水泥浮雕上有" ...

  • 【原创】配乐散文《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NO:859 [原创] < 翟家大院>  作者:翟志秀     夕阳年岁时间富足,于是参加了老年大学文学班.学员全是退休干部和职工,唯有我是纯粹种地的农民."你知道翟英吗?&qu ...

  • 【散文】‖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

    天津散文· 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匡家湖的泥鳅挂面湖北 匡天龙中国各地的面条的制作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制作工艺及配料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 ...

  •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 <胶东散文十二家>出版暨作品研讨会在日照举行 (王婷婷.梁绩科报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

  • 当代散文‖【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吕胜开

    作者简介 吕胜开,山东省青岛胶州市人.高级教师,一直奉献于农村基层教育事业,获市优秀教师荣誉.爱工作,爱学生,爱家人,心生阳光,快乐度过每一天.     于家村,住着我的父亲 广袤的齐鲁大地,有个于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