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换一种参与形式,理解更透彻

“你也来参加面试?”
“嗯呢,”我微笑着说。
“怎么在群里没看到你名字啊?”
“一会面试时我会在你的对面,是面对面,看得更清楚。”我认真得说。
“不会吧,难道你不跟我们一起比?”
我就只是笑。
“你傻啊,他是评委。”旁边的一位朋友说。
是的,本来是准备参加这次县级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但是权衡再三以后还是决定不参加了。一则获得过市级一等奖了;二则最近四年里获得过三个县一等奖(有一年因为没参加)一个市一等奖、一个市二等奖,三则即使再次获奖对评职称也没多大用(很实在的)。
但是却很幸运的被选聘为本次比赛的评委。
评改了笔试的试卷,发现有很多选手还是很厉害的,抓问题的本质和答题的思路都让我赞叹;也有部分选手只是重在参与的,连题目都没读懂,更不能提有针对性的答题了;更有甚者,卷面还不如二年级小学生那样工整,洋洋洒洒写一大圈我们几乎不认识一个字。这些都只是表面的,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发现太多的答案不是为了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是运用教育理论在那大书特书自己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典型的重理论轻实际。诚如社会上流传的那样,解决的是问题学生而不是学生的问题。
很多不同风格、不同理念、不同方法的试卷走过我的眼前,因为本次笔试试卷题型为四个论述题和一个班队会设计,全都是主观题。全新的题目样式让我从中学到了做试卷时要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去说去写,不可胡吹乱侃瞎谈,当然也要注意相关的细节。
如果说笔试考察的是选手的理论水平,那面试绝对能考察到选手平时的积累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不,有的选手进入面试室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以至于整个面试过程极度沉闷;有的选手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时完全自我,根本不考虑学生及其家长的感受;有的选手大话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却没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选手言左右顾其他,从头到尾不知所云。当然也有让我佩服的选手,一个把教育理论谈的活灵活现并能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一个不紧不慢,始终头脑清晰,正确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把问题处理的到位;一个井井有条,不管评委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能从容面对且态度温和、不卑不亢;一个至始至终都能站在学生角度,用真心真爱取得评委的认可。
19位选手、19种风格、19种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因为有很多种方法我从来都没用过,有的甚至没看到过、没听说过,虽然有的方法我认为不大好,但是不管怎么样它毕竟是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就像我们知道的名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样。其实,越多的风格越多的方法让我学到的东西越多。和我的思想碰撞后产生的火花越来越大,越来越旺,让我忍不住的参与其中。
和其他两位评委的交流也让我学习到了看问题的多面性和问题解决的多样性。各人各有所长,取个人所长学习之,顿觉收获很多。
一次看似错误但异常正确的决定让我用不同的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我发现,以评委的身份参加让自己在经历评判过后眼界变高了,看问题的角度变宽了,也能更好地看待所遇到的问题了,不仅仅是课堂上或者课堂下学生遇到的问题,也让我对诸多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判断等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
我在想,如果我只是以参赛选手参加此次比赛活动,或许我的能力稍强一点,能脱颖而出,但是我却看不到其他选手的智慧和问题;但是我以评委的身份参加了本次活动,不仅看到了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和不足;也和其他的评委交换了意见,有了讨论交流;更重要的是我全程参与后,在和所有选手(评委)有了思想的碰撞后,自己对于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学到了很多优秀的选手的优秀做法,让我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冲击,激励我更加的努力,因为我要前进,不然下一次连参加比赛被突显出来的机会都没有了。
反过来说,也让我看到了诸多选手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如果也遇到类似的情况要学会机智的处理。因为,学习不仅仅可以向优秀的人学习,也可以从其他人做出的自己感觉有问题的事中反思,继而让自己进步。
换了一种参加比赛的形式,让我对班主任工作理解的又透彻了一些,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未曾想到的,让我变得更加理性,更能多看并看到问题的本质。
感谢比赛活动,感谢领导信任,感谢所有选手,感谢深刻反思,感谢自己参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