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字画,美不胜收
郎世宁还以擅长画马闻名清朝画坛。他画马尤为注重马匹的解剖结构,几乎不用传统中国画延绵不断的线条塑造形象,而是采用短细的小线来造型,讲究马匹皮毛质感的表达,强调马匹的立体感和厚重感。而作伪者基本上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西洋绘画训练,没有学过素描画法,没有学过人体和动物解剖课程,伪作恰恰在就以上诸方面,由于功力不逮而露出马脚。

雍正在对待郎世宁辉煌艺术上不那么苛求,不过有时也有挑剔,譬如有一次说:“西洋人郎世宁画过者尔得,小狗虽好,但尾上毛甚短,其身亦小些。着郎世宁照样画一张。”雍正五年,郎世宁在圆明园被召见绘画,完事后,雍正看了表示说:“此画窗户档子太稀了些,着郎世宁另起稿画油栏杆画。”
郎世宁的作品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结合西洋画,色彩明暗聚焦透视的绘画手法。八骏图,是在一棵壮实粗大的柳树下,在境界秀丽视野开阔的环境中,画着色彩不同的八匹骏马,神态各异造型逼真色彩外貌十分准确生动无不栩栩如生。

要判断郎世宁的画是国画还是油画,除了造型方法,还有一个值得深究的重要线索——构图。写实油画的构图法则是焦点透视,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是散点透视。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1688年生于意大利的米兰,19岁加入耶稣会,为助理会士,曾为热那亚教堂画过两幅壁画。后抵葡萄牙的里斯本哥因勃拉耶稣会修道院,逗留两年,并为该院作壁画。当时的欧洲己对中国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强烈兴趣,不断派使臣和商人到中国来,但派遣更多的却是神职人员。郎世宁请求教会把他作为传教士派往中国。他于1714年搭乘圣母希望号船从里斯本启航,经过15个月航行,第 二年的11月到达北京。
自意大利的传教士,郎世宁。他来到中国后,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如何更好地融合中西方艺术。所以他能得到祖孙三代皇帝,尤其是乾隆帝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