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五代秘色瓷及相关问题

(0)

相关推荐

  • 新春赏国宝 | 南越汉玉

    新春赏国宝 | 南越汉玉

  • 真假龙泉窑瓷器辨认

    龙泉窑,熟悉瓷器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著 名的窑口.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由五代创烧,发展于北宋,盛行于南宋,经过元代中期的没落,由明代洪武宣德上升到另一个高峰,直至清衰落. 龙泉窑釉色苍翠 ...

  • 【古文探奇】南越笔记-三峡

    三峡 自英德至清远有三峡,一曰中宿,一曰大庙,一曰浈阳.大庙介二峡之间,尤险狭,故尉佗筑万人城于此.汉杨仆先陷寻陕.姚氏云:寻陕在始兴三百里,地近连口,即此.然其险,盖与蜀异,蜀三峡其险在滩,粤三峡其 ...

  • 宋代越窑瓷器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越窑自从中唐时期出现匣钵装烧工艺之后,其艺逐渐流行,至晚唐时期成为装烧工艺的主流,尤其是碗.盘类器物都是放在匣钵内装烧.北宋中期出现明火叠烧,无疑是装烧工艺的倒退. 越窑青釉在晚唐时期胎质细腻紧致,胎 ...

  • 【广州】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位于广州番禺区大学城中环西路 建于五代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为刘隐.刘岩兄弟所建.都城在番禺,即今广州,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及湖南.贵州.云 ...

  • 宋越窑四系盘口瓶收藏有什么价值,如何鉴别宋越窑四系盘口瓶?

    环境影响可能才是主要的.瓷器的烧制需要最基本的两个点,一是原材料,二是炭火.越窑青瓷对原材料要求极高,普通的黏土根本无法满足,古代没有保护植被这一概念. 越窑是唐朝时的名窑,在越窑生产的青瓷中,有一种 ...

  • 国庆赏国宝(七):南越汉玉

    南越汉玉 玉,石之美.玉,比王字多一点.即使身为王,也会在时间里湮没.有了玉,便多了一点能与时间并肩的力量. 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天地间的美石,是通晓人心意的灵物.它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美人如玉.君子 ...

  •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66号 始建于汉高祖三年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末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遗迹层层相叠,不仅有南 ...

  • 南越国宫署遗址之闲得蛋疼的南越王

    古代的垃圾成了今天的宝贝,岭南第一简出土于一口渗水精中.其中几只竹简很有趣:捉不到老鼠笞五十.数一数枣树结了多少颗枣. 古代的娱乐活动一定很少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广州越秀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南越文王墓

    广州越秀秦代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南越文王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西侧南越文王墓博物馆.距广州古城墙西北600米.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越文王墓1983年基建时发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国宫署遗址

    南越文王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66号 始建于汉高祖三年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朝末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在都城番禺(今广州)兴建王宫御苑.南越国宫署遗址内遗迹层层相叠,不仅有南 ...

  • 南越国宫署遗址 | 从南越到南汉,一眼望千年

    曲流石渠复原视图 来源:博物馆官网 1995.1997年,在广州市中山四路,经过先后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南越国宫署御苑中的大型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 石水池砌筑讲究池壁为斜坡状,用砂岩石板呈密缝冰裂纹状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光明广场负一层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广场负一层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水闸位于当时南越国都城番禺城的 ...

  • 【广州】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位于广州市光明广场负一层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广场负一层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水闸位于当时南越国都城番禺城的 ...

  • 论丛|南越国出土封泥余话

    岭南汉代封泥的考古发现,始于1973年发掘的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在此之前,没有文献和考古出土记录.1974年.1983年.1997年先后发掘的广西贺县高寨四号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南越国宫署遗址,以 ...

  • 南越国

    南越国(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11年),亦称南粤国,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一共历经五任国王,享国九十三年.秦末,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封关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