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未满,还有危险。终于知道24节气,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一直很奇怪,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便有大暑,有小雪、便有大雪;有小寒、便有大寒,但是,唯独有小满,却没有大满。
小满:指夏季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处于满而未满,未熟将熟的阶段。
为什么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有民俗学专家解释说:
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都是在极冷和极热的时间段,由于冷、热持续时间长,相当于两个节气,且人们正好在猫冬、避暑,没什么活动,所以分成两个相连的节气。“但春种、秋收期间农事繁忙,事情比较多,节气本身的特点分明,不需要命名两个大小相连的节气,所以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
看了元代杰出的思想家吴澄所编撰的,用来作为说明节气变化和农事活动依据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满的解释: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再认真对照古代流传下来的谚语“小满未满,还有危险”,才发现,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一词,虽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却充满非常巧妙的人生哲理。
才终于明白古人的智慧,也才终于知道24节气中,为什么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一、 物极必反,“太满”和“大满”是一种忌讳。
《说文解字》说:“满,盈溢也。”意思是:太充裕了,太满了,就会溢泼出来。即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中国儒家传统讲究中庸之道,最忌讳“太满”和“大满”。
《易经》谦卦中说到: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意思是说:天的本性是使满盈者亏损而补偿不满者;地的本性是使满盈者溢出而流向不盈的一方;鬼神的本性是损害盈满者而福荫那些空无者;人的本性也是讨厌满盈者而喜好不满者。
可见,任何事物都有发展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趋于衰落,或者向对立面转化。
月亮太圆了就要开始缺了;水太满了就要开始溢了;金钱太多了欲望就开始膨胀了;人生太繁盛了就开始衰落了。
所谓的过犹不及,盛极而衰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永恒的完美,为人处世也切忌求全求满,所以讲究儒家中庸之道的老祖宗,是最忌讳“太满”和“大满”的。

二、小得盈满,小满才是古人追求的完美境界。
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从节气上来看,“小满”时节,农作物籽粒已经开始灌浆饱满,逐渐走向成熟,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心中对美好未来的祈盼又多了一分。
但是“小满未满,还有危险”,在未来的道路上,还需继续努力,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自己既定的目标。
小满节气的农事是这样,而人生,亦是如此。
因为只是小满,而未达到大满,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才能继续努力,不疾不徐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才能有所收获。
如果已经达到大满的界限,那就会出现不好的情况,可能“躺平”坐享其成,聊聊无趣;亦有可能欲壑难填,走向无法自拔的深渊。
所以说小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难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小满的解释是: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其中,已经深藏了元代杰出思想家吴澄的人生智慧。

三、现在知道为什么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了吧?
老祖宗在命名24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完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大满不是古人所追求的完美境界,反而是一种忌讳,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切达到极致后必然走下坡路。
而小满,“小得盈满”,是将熟未熟,小有成效,还有向上的空间,还可以“继续增长增高”,这才符合中国人的理想。
所以,老祖宗在命名二十四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