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四十六)李景隆兵败北平城
相关推荐
-
靖难之役中为何朱棣会赢?除了他自身和舆论外,还有3点很重要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宣布起兵,援引"祖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以"靖难"为名争夺皇位的战争.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 ...
-
姚广孝:辅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主持编纂《永乐大典》,配享太庙
姚广孝辅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是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 一.47岁初遇朱棣 姚广孝是长洲人,小时候的名字是天僖,家人世代行医,他出生于元顺帝元统三年(133 ...
-
靖难之役后,各地藩王们结局如何
文:琴剑霜月 朱元璋为了稳固皇室,同时加强边防,分封诸子到各地为藩王.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深恐这些叔王们坐拥重兵.尾大不掉,便与黄子澄.齐泰等近臣密议削藩.但削藩政策操之过急,激起了藩王们的强烈反弹. ...
-
靖难之役:李景隆统兵五十万进逼北平,朱棣不全力固守,却去借兵
一.朱棣为何认为李景隆必败无疑? 收到建文帝派李景隆统领五十万兵马出征的消息后,燕王朱棣笑着对诸将指出,李景隆必败无疑,而且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这个观点. "兵法有五败,景隆皆蹈之:为将政令不 ...
-
史评:明朝的宁王朱权善谋,可善谋的他为何被燕王朱棣忽悠瘸了?
明朝"靖难之疫"刚开始的第一年,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就扛不住朝廷军队的进攻了,他只有北平一城之地,而当时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却有举国资源,即使最早派出讨伐朱棣的将领李景隆 ...
-
和成有:《和氏家谱》从和青墓志看明朝的“靖难之役”
和谷:堂叔父成有,乃民国<同官县志>总编撰文瑄先生之嫡孙,出生于毛泽东老师黎锦熙曾经客居的南凹古槐下的窑洞,曾就职于铜川纺织厂任工会主席.新世纪初,我从海南归来,他携我续修<和氏家谱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六) 刘伯温加盟朱元璋
刘伯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个传奇人物. 其传奇性之高,直追张良.诸葛亮.他们始终置身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混得风生水起,却总让人感觉他们是世外高人,而且淡泊名利. 刘伯温之所以拥有这种形象,很大程度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八) 陈友谅朱元璋第一次大决战六强产生
朱元璋不断崛起于江湖之际,陈友谅也在不断崛起于江湖. 1360之际,随着陈友谅主动进攻朱元璋,终于拉开了天下争霸战的序幕. 那一年,朱元璋33岁:他已占据了以南京为中心的广阔地区,成为天下最有影响的诸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四) 朱元璋兼并巢湖水寨
龙凤政权在北方如火如荼的在发展着,所以大元帝国军政资源,主要都用于在北方与龙凤政权死磕.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南京是距朱元璋最近的一个大城市. 关键是,现在的南京城,还控制在大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九十六)达延汗统一草原世界
(九十六)达延汗统一草原世界 明武宗的爷爷生前,也就是明宪宗生前,上一任蒙古大汗就死了. 当时的蒙古大汗,实力非常有限. 所以,蒙古大汗在位期间,高层争斗的那是一地狗血. 当然了,蒙古大汗死了,围绕大 ...
-
泪痕春雨漫评战国历史 (十六)三晋联手 一致对外
赵.魏.韩三大家族火并智氏家族后,晋国就成了三大家族并立. 以后,会如何发展呢? 据说,韩氏.赵氏掌门人,都想按常见的剧本模式,继续发展.总而言之,十大家族火并成了六大家族:六大家族火并成了四大家族: ...
-
泪痕春雨漫评春秋战国(四十六)三个世界的划分 天下弭兵
晋文公之后,争霸天下的事,其实就是晋.楚两国的事了:齐国.秦国已渐渐处于边缘地位了. 晋楚两国争霸的结果,就是苦了中原各国. 哪个国家,敢对晋国低头,楚国就率军攻打他:敢对楚国低头,晋国就率军攻打他.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九)进退失据中的张士诚
朱元璋第一次大败陈友谅后,江南各大实力派之间,渐渐进入了均势. 进入均势,就意味着各大实力派,只能暂时安于现状了. 处于陈友谅的角度,他缺乏了继续扩张了机会. 你让陈友谅继续攻打朱元璋,陈友谅实在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五) 跨越长江 朱元璋事业更上一层楼
朱元璋率军渡过长江后,第一个攻克的城池就是采石. 攻克采石之后,大家一时又紧张又兴奋,因为采石没有经过大战乱的洗礼,相对而言,物资还非常富足.所以大家难免觉得,好好抢上一票,赶紧撤回北方. 因为,现在 ...
-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十二) 大元丞相脱脱之死
上一节讲到,大元帝国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剿张士诚,打得张士诚惶惶不可终日,附近的郭子兴等人,对此也是吓得不断告饶. 就在这里这个关键时候,突然有一道圣旨传到了丞相脱脱那里. 圣旨的内容大意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