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四》柱础

器型解读:

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在古代古人为了不让木制的立柱受潮湿而腐烂,在木柱的底下垫一块石墩,使柱脚与地隔开,起到了相对防潮作用。只要是木架的房屋每一根柱子都有一个柱础,缺一不可,在防腐烂的同时又加强了柱基的承压力,所以在古代人们对础石十分重视。

随着年代的推移,柱础也因需求发生变化,柱础渐渐成为柱子的收头,使得单调的柱身发生视觉上的变化,后期更是在柱础上使用雕刻艺术,使得民间的建筑花样繁多,后人更是将柱础演变成具有审美功能的装饰,成为艺术品。

《柱础》壶由陈曼生设计,曼生十八式之一,造型即来源于古代使用十分普遍的柱础。以柱础为壶型,造型稳重大方,别致优美,自陈曼生始一直流传至今。

▲石柱础

柱础之形早期多为圆鼓式,而后不断演进变化,到道光以后,下手部有明显的内缩形制,显的细高秀挺。

一件好壶,首先带给你的是一种感官上的美。在分析成型工艺、泥料品质优劣之前,学会欣赏一把壶的架子(整体气度,神韵,各部件的协调性皆在于此)很重要。

柱础壶,取形自中国古代建筑元素——柱础。一把形体得当、气韵到位的柱础,堪称紫砂器中点、线、面完美塑造,尤其是经典款的曼生柱础:

曼生柱础

▲曼生柱础

此壶式最早由陈曼生创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壶身似圆石鼓凳,由上而下渐舒展,收敛至圈足。

①圆润的线条,舒展的曲面,视觉上极具张力,过渡却一气呵成,柔和的曲线营造的挺立质感,非常符合中国古典审美。

②柱状壶钮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壶体,身、钮呼应。

③柱础壶的嘴、把在察社看来是非常考验匠人功力的地方,也是一把形体得当的柱础壶不可或缺的。壶流、壶把分别以传统的“一弯流”、“环耳把”为基础,在下方以曲面的形式与壶体融合,自然、又凸显出视觉上的立体感,“飞把”的设计,与壶流胥出的角度形成左右平衡的舒展、张力。

杨彭年制阿曼陀室款柱础壶

杨彭年与文人陈曼生合作,对诸传器均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与大彬之皇皇重器,好比一钟一笛,各臻其妙。所镌铭文,应为陈曼生自己宝用之器。此壶泥色纯正,肌理表现丰富,工精艺高,不可多得。此壶器表铭刻“石臼泉柱础间。壬午首夏。元纲铭”,壶底钤“阿曼陀室”,把下钤“彭年”。

玉成窑柱础

▲玉成窑柱础

此为曼生之后的文人壶代表,玉成窑传器,遗照曼生柱础而制,法度周正,线条流畅自然,颇具气韵。

壶身为梅调鼎刻绘:久晴何日雨,问我我不语。请君一杯茶,柱础看君家。

子冶柱础

▲子冶柱础

此壶为子冶铭刻,瞿子冶之名应该很多壶友都了解,这款柱础壶同样非常精巧,一股直流顺势而出;圆肩平颈,盖钮圆润。

壶身铭文:坐中有佳士,一片冰心清。

邵杏元柱础

▲邵杏元柱础

此壶取材白泥作,较为少见。壶身上收下展,底部又收进,如柱础般稳重大方。

壶流弯短,壶把弯曲有致,整器线条曲折优美,气度潇洒。

壶身一边刻:中流一壶不如一柱,蒸为甘露,元仲。

寿珍柱础

▲程寿珍柱础

此壶仿柱础样式而制,嵌入式平盖,流把均称,比例协调,其中最大的改动是将柱形钮改为桥形钮。

壶身由石溪氏题诗落款并镌刻仿古金石图文,笔法熟练,书刻隽永。

方式柱础

▲潘持平柱础

此为当代紫砂大家潘持平先生所制柱础,其被誉为方器天王,对方器的把握极为到位,将柱础之圆改方,真正做到了方中寓圆,气韵贯通。此壶也可以说是方器柱础中的代表之作。

当代 江洪军制 仿曼生柱础壶

顾景舟 柱础壶

顾老柱础壶简洁、曲线圆韵、过渡自然、转折流畅。由上而下渐舒展,收敛至圈足;直流顺势而出,圆肩平颈,盖钮圆润。亭廊状壶把匀势而起,舒展大方,颇具动感。

壶身铭文:“何如玉川翁,松风煮秋水”,落款“玉如刻”。诸葛勋,号友石、卧龙、又号云石、玉如,民国陶刻高手。

民国 程寿珍制紫砂傲梅图柱础壶

此壶仿“柱础”形制而作,上小下大,腰间微敛,形如柱础。外壁正面刻画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背面刻“温香如玉”诗文铭,尾落“跋陶刻”款。壶底正中阳文篆刻“铁画轩制”款。盖内钤篆书“寿珍”委角四方印,为程寿珍早期作品。

清晚期 范静安制东溪铭诗句柱础壶

此壶以精炼紫砂制成,胎质缜密温润。通体光素,壶身略似柱础,平口肩圆沿,身腹下撇,折腰包足。截盖平面,钮座塑以长拱式,弯流鋬环,中腹铭刻诗句,署款“东溪”,底钤“范庄农家”,盖内钤有“静安”。全器形文相合,颇具文人气息。

清中期 蔡锡恭款柱础壶

(0)

相关推荐

  • 壶中百变,石瓢为首

    紫砂壶历史悠久,款式众多,备受人们的喜爱. 但在这众多壶型当中,唯有一壶可以称为紫砂壶中的王者,也只有它从诞生之日起,到如今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可以说,只要是爱壶之人,手中必有它,这就是--石瓢壶. 石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四》掇球

    壶型解读: 掇球作为紫砂经典器型之一,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此型为邵大亨首创,由莲子大壶转变而来,去莲子把下耳. 掇球从一开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演变,分别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三十一》却月

    器型解读: 却月,辞典给出的解释是半圆的月亮.最初看到该词,武断地想象,可能古代"却"与"缺"通假,故"缺月"也可写作"却月&qu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七》汉方、四方、斗方

    器型解读: [汉方]是紫砂方器中的经典款式,据史料记载,明朝就有了汉方壶.被广泛制作是从清中期开始,盛行于乾隆年间,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至今不衰. 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雅流>记载:&q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六》宫灯

    器型解读: 伴吟月下,且启我心.宫灯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宫灯是悬挂在厅堂梁上的照明灯具,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建都洛阳后,为庆贺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盏盏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五》竹节、 竹鼎、竹鼓

    壶型解读: 借物抒情是艺术创作的一个传统.宜兴的紫砂壶艺也是如此,只是生活在竹海里的艺人,把竹子引入壶艺创作比较晚罢了.我们曾为此写作过"迟来的竹节壶".从文献的记载看,葵花.菊花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三》周盘

    壶型解读: 梅花周盘壶,自明代起就十分的流行,其经典造型深入人心,诸多紫砂艺人不断模仿.创作,使梅花周盘精彩纷呈. 梅花周盘属于筋纹器,形制取自梅瓣造型,是于梅花抽象中得灵感.从壶盖到壶身由六片筋纹一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一》汉方

    清雍正-乾隆 惠逸公制朱砂泥小汉方 汉方壶是历史传统经典壶型.其造型可能是仿陶钫或青铜方壶而来.钫是西汉时流行的一种陶瓷明器,仿青铜式样,方腹外鼓,方顶盖.而汉方壶身造型正是高身方钟形,敛口.短颈,直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二十》一粒珠

    壶型解读: 在紫砂壶的造型艺术中,有数款几何形制的壶型极为经典,如三角造型的子冶石瓢.数圆堆砌造型的掇球,四方壶型等等. 这些壶型有的我们之前都讲过,不多赘述,而我们今天要聊的壶,也是几何中的一个圆. ...

  • 紫砂壶经典传器系列《十九》梨形、思亭、君德

    壶型解读: 梨形壶是指梨子的形状为设计灵感的一大部分壶的统称.最具代表性的,身筒比较矮的我们叫做矮梨形,也叫作经典梨形壶:还有一类比较高的,清代初年的陆思亭做的,我们叫做思亭壶,壶颈部进行了拉高,壶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