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

一、概念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西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所致的自汗、盗汗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在头面、颈项,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曰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

(二)鉴别诊断

1.脱汗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其汗出的情况及病情的程度均较自汗、盗汗为重。

2.战汗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故战汗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

3.黄汗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的症状。黄汗也可以在自汗、盗汗的邪热郁蒸型中出现,但其汗出色黄的程度较轻。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二)分证论治

1.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为半身或某一局部出

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面色恍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基本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10枚,甘草10g,黄芪15g,防风10g。

2.心血不足证

证候: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

淡,脉细。

治法:养血补心。

代表方:归脾汤。

基本处方:人参30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0g,当归15g,龙眼肉15g,酸枣仁15g,远志15g。

3.阴虛火旺证

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

基本处方:当归30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黄芪10g。

4.邪热郁蒸证

证候:蒸蒸汗出,汗黏,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化湿和营。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

基本处方:龙胆草30g,黄芩15g,桅子15g,柴胡15g,泽泻10g,木通10g,车前子10g,当归15g,生地黄15g,糯稻根10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1.自汗

取穴:风池、风门、肺俞、曲池、外关、合谷。发热加大椎穴。

操作:常规进针后,行捻转手法得气,再用提插法平补平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2.盗汗

取穴:心俞、膈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郄、太冲。

操作:常规进针,除太冲外,其余穴位用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刮痧疗法取穴:

①头部:额旁1带(右侧)、额顶带后1/3。

②背部:大椎至至阳、双侧肺俞至心俞、与大椎至至阳平行的双侧夹脊穴。

③胸部:膻中。

④上肢:双侧阴郄。

⑤下肢:双侧三阴交、双侧复溜。

操作:在刮痧部位抹上刮痧油,由上到下、由内到外刮拭。

五、药膳食疗

(一)党芪五味炖猪心

适用于肺卫不固型自汗。

原料:党参12g,黄芪12g,五味子9g,猪心1个,水100m1。制法:加入原料于适量水中,隔水炖1小时,吃肉饮汤,每1~2天吃1次。

(二)枣豆黄芪煎

适用于心血不足型自汗。

原料:红枣20枚,黒豆50g,黄芪30g,水250m1。

制法:黑豆需要提前浸泡8小时左右,然后把上述原料用武火煎煮30分钟左右,分2次饮用,每天或隔天1次。

(三)桑椹乌梅饮

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盗汗。

原料:桑椹、乌梅各10g,冰糖适量。

制法:将桑椹、乌梅加水煎10分钟,加入适量冰糖,每日1次,分2~3次服。

(0)

相关推荐

  • 自汗效验方——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其原文: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也. [方药]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用法] 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15克),水二盏,煎 ...

  • 治表虚不固之出汗方类比应用

    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熟地 生地 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之盗汗证 牡蛎散 [组成]黄芪 麻黄根 牡蛎 小麦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体虚自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颈椎病】

    颈椎病 一.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急.慢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临床上分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崩漏】

    崩漏 一.概念 崩漏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证,或量多如注,或淋漓不断,多发生于青春期.更年期.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注意患者的年龄及月经史,尤其要咨询以往的月经周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绝经综合征】

    绝经综合征 一.概念 绝经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年龄过渡到无生殖能力年龄的阶段,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暴盲】

    暴盲 暴盲是由视衣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骤下降或失明的内障眼病.多见于西医的许多急性视力障碍性眼底病,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内出血和急性视神经炎等.属眼科急症之一,对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 视直如曲是因津液输布失调或血溢络外,导致患眼视正直之物如弯曲之状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黄斑部疾病.系临床上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多见于20到45岁的青壮年健康男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云雾移睛(眼科)】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因神膏为邪所乘,浑浊不清所致,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者视物昏蒙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玻璃体浑浊.本证可由多种内障眼疾引起,病因复杂,涉及面广,预后随内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圆翳内障(眼科)】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因高年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浑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本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呈双侧性,但两眼的发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喘证】

    喘证 一.概念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证.西医学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哮病】

    哮病 一.概念 哮病是由于禀赋异常,遇诱因或感邪引发,以致肺失肃降,痰阻气道,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疾患.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常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