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灼见丨 张蓝天:《绿皮书》影评

这是两个反差极大的个体邂逅,一个视角和价值观都属于白人最底层的意大利裔美国白人司机Tony,粗鲁暴力却温情善良; 一个受过美国上流社会白人精英教育的黑人古典钢琴家Don,优雅克制而孤独深沉,内心是个矛盾体,也不愿与人敞开心扉。在演奏舞台上他如此璀璨耀眼,但是下了台依然是被白人严重种族歧视的黑人。两人从偏见不屑到彼此懂得彼此成长彼此救赎彼此为对方打开了新的世界。Tony 用他善良朴实的心灵温热了Don那颗受伤拘谨的灵魂,Don用他博学雅致的才思,与带着绅士般高尚的隐忍与韧性雕琢着Tony的不修边幅,让他逐渐被洗礼,完全改观了起初对黑人的莫名歧视。


Don said, “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You only win when you maintain your dignity.”
Tony said, “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真正绵长的友谊是彼此祝福激励彼此成就与扶持。接纳自己比改变自己要难很多。活在当下是时刻要提醒自己的。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公平,还是要通过不懈努力提升自我并且不可懦弱才可能赢得尊严!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是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其实电影节奏真的很慢,刚开始,我甚至有点看不下去的意思,但是慢慢地,你就会适应这个节奏了,然后想着,为什么好呢这部电影?于是我带着疑问?好奇坚持看下去了,然后,看到最后,你会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赞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唐在雨中喊出了自己的内心深处,是挣扎的,他不愿意这样,他想正常的生活。
我想它好就好在它的主题。
林语堂先生有过一段评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话,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今年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看得很有感触。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段打破偏见的温暖友情之旅!从各怀偏见,到携手同行,琐碎又平常,细腻又充满力量,是友情的见证,也是生活的诗意。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你有你的频道,我有我的律动,然而缘分会让你遇见一个人,从排斥到听懂彼此的声音。我们从来不需要一样,就因为与众不同所以我们才有靠近的可能性。


剧中一个场景让我很动容,当车子在南方的田野公路.上抛锚的时候,托尼下车给车加水时,博士下车看到田野农场上劳作的黑人们,他们更是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像看待外星人一样地看着他,好像是在问他你 怎么可以像一个白人一样生活?是多么可笑又如此可悲可叹。总感觉这是我作为未婚人士在越来越靠近三十岁的阶段,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长辈们对我投来的眼神是如出一辙,来得如此措手不及而猛烈。
朋友一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让我们走出孤独,彼此扶持和陪伴着一路向前,面对社会的恶意,接受自己的独特个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柏邦妮在微博发布影评说“很喜欢《绿皮书》,一个活得像黑人的白人,一个活得像白人的黑人,比肤色更严苛的是阶级。金钱,教养,艺术熏陶,口音,仪态,你克服了所有一切,却克服不了肤色。你可以为上流社会演奏,享受掌声和白宫,却必须在杂物间更衣,在树丛中如厕,在黑人中吃饭。为什么要去自取其辱?因为他想去了解他的同胞所真正经历的,去承受他不应该却本来会承受的,这从北部向南部的旅程,是一个小型的耶稣受难路。最触动我的,一个有尊严的人在被羞辱的时候,怎么保持尊严。看着对方,背脊挺直,轻轻地说,爱就够了。”
影片最后,圣诞夜,黑人钢琴家唐拜访白人司机的家,四目相对后,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南下巡演之旅虽然结束,两人的友谊才刚刚启程。
文字来源:张蓝天
责任编辑:敬 阳
文字编辑:王梦瑶
图文排版:高 欣
图片来源: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