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解读丨中国农科院孙加强课题组揭示小麦驯化的分子机制
相关推荐
-
【Nat Biotech】未来养活100亿人的农业育种技术,全文翻译,值得收藏!
本文由基因农业网(Panda)翻译: 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发表了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植物遗传学家Lee Hickey题为"Breeding crops to fe ...
-
Annu Rev Plant Biol | 田丰/严建兵系统综述作物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展望未来育种...
2021年1月23日,中国农业大学田丰教授课题组和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课题组合作在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ti ...
-
黑麦缘何成为小麦族的“黑马”
黑麦缘何成为小麦族的"黑马" 来源:<中国科学报>2021-03-30 09:46 X ▲在西藏海拔3900米重度退化草地种植的黑麦作物.武俊喜摄 麦类作物里,大家熟知 ...
-
Cell | 朱新广/朱健康受邀撰写作物从头驯化评论文章
作物从头驯化知多少 随着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正在成为创制新作物的重要策略.利用这种方式,近几年来,国内外多个团队开展了对野生番茄.灯笼果等野生植物的从头驯化研究(Lemmon ...
-
Nature Genetics|华大基因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科研人员共同揭示莴苣的驯化历史:从杂草到心爱的蔬菜已有6000年的历史
莴苣(Lactuca sativa)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蔬菜作物. 栽培的莴苣 被认为是从L. serriola驯化的. 然而,其起源和驯化历史仍有待阐明. 在这里,我们对包括主要生菜作物类型和野生近缘 ...
-
Plant Physiology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学勇课题组揭示调控水稻叶片卷曲的新机制
2021年1月13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学勇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URL1-ROC5-TPL2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
-
一作解读|MP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示小麦重大品种基因组演变规律, 为解析育种“骨干亲本”找到突破口...
小麦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的主要口粮作物.建国70年来,我国育成了3 000多个小麦品种,为解决百姓温饱.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系统记录了这些品种的血缘关系,从遗传 ...
-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在植物中,存在一类特殊的PHAS (phasiRNA producing loci) 基因或者位点.PHAS转录本含有miRNA的识别位点,在miRNA的作用下,单链的PHAS前体被RISCs切割后在 ...
-
一作解读|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驯化和多倍化过程中基因可变剪接的变异规律
近日,Plant Phys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题为"Changes in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Response to Domestica ...
-
一作解读|PJ基于Oligo-FISH新技术体系解决小麦族物种染色体研究的难题
2020年11月19日,植物学重要学术期刊Plant Journal全文发表了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生物学研究中心杨足君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题为"An efficient Olig ...
-
一作解读 |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基因编辑及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已经在农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在小麦上进展相对缓慢.小麦基因组非常的庞大和复杂,每套基因组均相当于一个二倍体植物的基因组,而且小麦基因编辑系统与水稻. ...
-
PBJ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合作解析TabZIP15基因提高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2020年7月23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bZIP transcription factor TabZIP15 improves ...
-
南京农业大学赵方杰课题组揭示小麦镉低吸收高转运的分子机制
镉是一种对人体毒性较强的重金属,食物是人体镉摄入的主要来源.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镉污染土壤种植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超标,危害农产品安全. 赵方杰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小麦根系镉吸收能力 ...
-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小麦研究联盟推荐搜索 小麦 粒型 关联分析 籽粒大小是构成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DA1参与的泛素连接酶途径(包括GW2)是调控种子大小的关键途径之一.早期研究表明E3泛素连接酶SDIR1主要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