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先早课 | 会通六合,临观八极
相关推荐
-
静逸先生之《 云谷六合养生茶》
文/朱思宇 六合养生,源于<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崔公如药镜>等中国经典文化养生专著,根据天地道法合.阴阳五行 ...
-
论理人形
论理人形: 论理人形 其信然乎 论理人形, 列别藏府,端络经脉, 会通六合,各从其经: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谿谷属骨,皆有所起: 分部逆从,各有条理: 四时阴阳,尽有经纪, 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
-
经络数目的确定以何为据:“人之合于天道”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经络数目的确定以何为据:"人之合于天道"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 ...
-
尚先早课|肾气通于耳,肺气通于鼻
本句取自<灵枢·脉度>:"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 ...
-
尚先早课|参天地,通阴阳
参天地,即人与天地相参.<灵枢·经水>曰:"黄帝曰:余闻之,快于耳,不解于心,愿卒闻之.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参天地而应阴阳也,不可不察."又:"凡此五脏六腑十 ...
-
尚先早课|心气通于舌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身体中任何一处均为整体的一部分,相互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在各种联系中,又有相对密切者,如心与舌相通应,中医称"心开窍于舌",也称"舌为心之苗". ...
-
尚先早课|肾气通于耳,心气通于舌
<灵枢·脉度>有一段关于五脏与五官的论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 ...
-
尚先早课|传导,通调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灵枢·本输>称大肠为"传道之腑".道,同"导".大肠为消化 ...
-
尚先早课|肺气通于鼻
鼻为五官之一,外通自然,内连于肺,又主司嗅觉.鼻由肺所主,为肺的外窍,二者常常相互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主鼻."肺的功能正常,则鼻能顺畅通气且嗅觉正常.& ...
-
尚先早课|三气杂至,两神相抟
上句见<素问·痹论>:"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此言风.寒.湿三气混合侵犯人体而 ...
-
尚先早课|厚德清静,府精神明
厚德清静,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敦阜,言土气太过.敦,厚.阜,土山.敦阜之纪,即土运太过之年.土主长 ...
-
尚先早课|阴平阳秘,阳杀阴藏
上句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