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童谣】河南王水宽童谣10首(附创作感想)

插入音频:

作者:王水宽

朗诵:阿 俊

选稿单位:童子童谣

第一首

堆雪人

雪花飘,满地撒,

一片一片像棉花。

小朋友们忙的欢,

一会儿堆出个胖娃娃。

胖娃娃,笑哈哈,

大大的肚子大脑袋瓜。

摁个辣椒做鼻子,

小嘴一张像喇叭。

(收入《中国儿歌大系》)

第二首

大自然

高高的岭,

低低的原,

沟沟壑壑叫山川。

山川树儿多又多,

层层绿色到天边。

山里有树就有鸟,

各种动物万万千。

小溪河流成湖泊,

共享白云和蓝天。

山清水秀的大自然,

才是我们的好家园。

(获得河南省儿歌征文特等奖)

第三首

祖国在心里

小小外孙爱国旗,

见了国旗就敬礼。

问他为啥这样做?

他就拍着小肚皮,

祖国就在俺心里。

(上海市五句子征文二等奖)

第四首

小猫咪

小猫咪,脏兮兮,

花花的脸儿不爱洗。

眼角有眼屎,

嘴边挂鼻涕。

可它自己却不知,

大家心里都嫌弃。

我劝猫咪讲卫生,

一句一句说道理。

只有整洁爱自己,

人人见了才欢喜。

(获得世界华语童谣优秀奖)

第五首

小心大坏蛋

新肺炎,大坏蛋,

带着病毒到处窜。

小朋友,躲着他,

猫在家里就安全。

出门时,戴口罩,

回来洗净手和脸。

如果人人都这样,

坏蛋再坏都完蛋。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并获得省市抗疫十佳歌曲,发表在优酷网,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推荐到“学习强国”平台)

第六首

非常时期

小猫咪,串门去,

不戴口罩遭人拒。

非常时期要注意,

不然对你不客气。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

第七首

小口罩

小口罩,特别好,

预防传染是个宝。

疫期礼物送什么?

大家不说也知道。

拒绝病菌它最好!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

第八首

门岗

老爷爷,做门岗,

疫情时期特别忙。

戴口罩,细盘问,

熟人生人都一样。

情况不明不许闯!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

第九首

压岁钱

疫情期,不乱跑,

在家做个好宝宝。

看电视,玩游戏,

不怕传染添烦恼。

妈妈给的压岁钱,

我让妈妈买口罩。

快递疫区小朋友,

希望他们都安好!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

第十首

并蒂花

过年爸妈不在家,

我和奶奶很牵挂。

医院又忙又危险,

只能视频看爸妈。

他们都是大功臣,

应该好好奖励下。

我和奶奶商量好,

送上一对并蒂花。

(发表在《儿童文学信息》)

作者简介

王水宽,河南省灵宝市文联原副主席、作协主席。《函谷》杂志主编。系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词作家。省作协、民艺协、书协、诗词学会会员。创作有寓言故事、童谣儿歌千余首,二百多首(篇)收入《中国儿歌大系》《世界华语童谣优秀作品集》《中国诗歌网》《儿童文学》《儿童诗歌》《寓言文学》《少年诗刊》《童星艺苑》《巴渝儿歌》《学生家长社会》《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刊》和其他少儿报刊杂志。《大自然》《祖国在心里》《小心大坏蛋》《遵义城》分别获得河南省童谣征集、上海五字句儿歌征文、全国抗疫儿歌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和三门峡市优秀文学创作成果奖。歌曲《虎崽乐》获得全国少儿歌曲比赛金奖。《中华节庆歌》已与中国文联出版社签约。还出版有小说集《难秋》、散文集《父亲的紫砂壶》,并获省市“五个一工程“优秀成果奖。两篇散文入选《中国文坛》杂志。《白狼》《老子金像之谜》两部影视剧本获省市优秀作品创作奖,电视剧《税花》获得“五个一工程“”三等奖。散文《残桥遗梦》、小说《趟海》、《大国在东方》等50余篇小说、散文、诗歌获得“冰心文学奖”、福建省歌词征集二等奖和《河南日报》等征文各级奖项。

儿歌创作漫谈:

打开少儿的心灵之窗

文/ 王水宽

说起对少儿启蒙教育这个话题,我觉得最好莫过于童谣和儿歌了:简单、易记,通俗易懂。

这方面,通过几年带小外孙的体会较深。

说起与儿歌的結缘,和第一首儿歌的创作,还是来自一个偶然的春晚节目。那是2010年准备市春晚节目的预备会上,春晚导演说开场节目想用个热热闹闹的《虎娃闹春》的歌舞,建议我来写这首歌词。之前,作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我一直承担春晚的群口快板、小品和尾声歌曲的创作任务,儿童歌曲创作还没有过。但也没有感觉难度,就答应了下来。毕竟之前已经创作有二十几首歌曲了,并有几首获得国家和省市优秀歌曲奖。这首春晚的开场歌舞《虎娃闹春》的歌词很快也就写了出来,并且得到满意的认可。这个节目分别获得当年省,市春晚展播优秀节目。之后又获得全国少儿歌曲比赛金奖。歌词如下:

《虎娃闹春》

小老虎长得帅,

虎头虎脑真可爱。

冬天不怕冰雪冷,

夏天敢去游泳赛。

今年春天来得早,

俺们一起下山来。

个个迈着四方步,

蹦蹦跳跳闹春来。

闹得春联贴满门,

闹得家家张灯彩。

闹得城乡都和谐,

闹得五谷丰登来。

红红火火过大年,

虎娃献瑞福满怀。

第一炮的打响,给自己的儿歌童谣创作增添了信心,并也从此喜欢上了儿歌创作。

巧的是,第二年赶上政策退居到二线,离开了领导岗位,又恰逢添了小外孙需要去孩子家帮忙。这就有了大量的时间接触孩子的机会,为童谣和儿歌的创作获得了生活体验的机会。并从此喜欢上了这个体裁的创作。尤其2014年,自己的儿歌有五首入编《中国儿歌大系》,并在省内外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几十首,还多次获得省、市大奖。不少文友和朋友常好奇的问起我为什么喜欢上了儿歌童谣的创作,在这方面的创作有没有什么经验。在此,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个问题吧。

一,从孩子的身上发现素材和获得灵感

有了小外孙之后,自己就有了直接接触孩子的机会,和带孩子的生活体验。对我来说虽然辛苦,却乐此不疲。

在小家伙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教他一些童谣儿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开发他的语言和智力。随着孩子逐渐地长大,越来越爱提问题,看到什么新东西,都问:介系呷(这是啥?)。孩子求知欲越来越强,而儿歌童谣是最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学习和了解新事物的媒介。于是我就开始教他一些自己童年记忆里的童谣和儿歌,以此给他一些知识性的启发。后来发现有些儿歌童谣都已经过时落伍了。这才产生了想与时俱进,编创一些新儿歌童谣的念头。有了这个想法,就比较注意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孩子的玩耍和嬉戏中寻求灵感,发现素材。

有一天下午,带小家伙下楼玩,看到院里一只老母鸡带着几只小鸡娃回家。小家伙就吐字不清地问:“它们介系在干呷?”,我就告诉他,这是鸡妈妈带它的鸡宝宝出来寻吃的虫虫和玩耍。它们吃饱玩好了,天也快黑了,鸡妈妈带着小鸡宝宝回家呢。给孩子讲了之后,我突然灵感来了,随嘴说出了几句顺口溜:“小鸡鸡,叽叽喳,就像妈妈的小尾巴,吃饱玩好就回家。“没想到,小家伙很好奇,立即就要求,“姥爷姥爷你再说一遍“。我见他很感兴趣,就又说了一遍,没想到小家伙随即就跟着说了一遍,而且一字不差。这使我感到惊喜,一遍就记住了。这就是童谣儿歌的特点和魅力:形象,生动,易记。这些幼儿的脑子就是海绵,对感兴趣的东西一下就吸收了。有些不太形象的东西,他会及时问你,让你解释。所以,写童谣儿歌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力求比喻恰当、准确、有趣,使他们感兴趣,并理解意思,寓教于乐才好。

到家后再教小家伙时,就慢慢完善了一下,于是一首童谣就成了:

《小鸡娃》

小鸡娃,

叽叽喳,

就像妈妈的小尾巴。

早晨跟着妈妈出,

晚上随妈回到家。

天天高兴唧唧叫,

不知不觉就长大。

没想到这个阶段的孩子记性很好,等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就开始跟他们炫耀了,很有成就感。一遍遍地给他们说“小鸡鸡,叽叽喳,就像妈妈的小尾巴。吃饱玩好就回家……“

把他爸爸妈妈惊喜地眼睛睁得很大,一下把他抱了起来,在脸上亲了好几下。小家伙也自豪地不得了!

我说宝贝很聪明,见啥问啥,一说就记住啦。

没想到,小家伙突然问了句,姥爷姥爷,小鸡出去玩,为啥只见鸡妈妈,没见鸡爸爸?

小家伙的这个问题一下难住了我和他的爸爸妈妈,不知该怎么回答他。这也给大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尽量多读一些书,掌握各方面的知识。

有一天,我带小家伙在干涸的河滩上看到不少人在放风筝,他说,姥爷你看那个飞机和知了飞的多高。我告诉他那是纸做的风筝,用线绳牵着,有风的时候就能飞起来。他很好奇地跟着放风筝的人跑着喊着,非常地高兴。

随后又一次带他出去玩时,他把天上的飞机当成之前看到放的风筝了,问,为啥这个飞机大风筝没有牵的绳子?我很惊奇他的联想,告诉他这是真飞机,不需要绳子。

那一天晚上,联想到风筝和小鸡的事,感觉到求知心切的小外孙就是一首童谣,就随手写了一首《这是啥》:

这是啥

介细呷,介细呷,

宝贝问题一大把。

为啥小鸡有妈妈,

它的爸爸去哪啦?

飞机那个大风筝,

他的线儿在哪呀?

宝贝问题一大堆,

不知从何告诉他。

……

哈哈哈,哈哈哈,

姥爷也被问住啦!

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归类创作可以拓展思路

说实话,开始写儿歌那几年,我写的许多儿歌灵感都来源于小宝贝。《滑滑梯》和《小猫咪》,《堆雪人》都是带孩子玩耍时的体会和灵感。俗话说得好,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随着写作的兴趣加深,开始进行专题性的分类创作。诸如:文明,礼貌,卫生,安全,谦让,尊老,道德,运动和科普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可思考、琢磨。因为有体验,又知道孩子的心理和他需要的知识面,就比较顺手地创作了一首首符合幼儿心理和知识需求的童谣。

滑滑梯

滑滑梯,

都别挤,

一个一个轮到你。

你一趟,

我一趟,

滑了一轮再来上。

讲安全

讲安全,

很重要。

危险场所不能到。

过马路,

等绿灯,

红灯亮时不能行。

下楼梯,

不能跑,

一不小心会摔倒。

玩刀枪,

耍棍棒,

小心伤到人身上。

安全无需大道理,

时时刻刻记心里。

  三,创作也要与时俱进

新时代的科技发展非常地快,知识更新自然也是作家肩上的责任。于是,我把创作的重点往现代生活的方面转移,创作了一大批这方面的儿歌童谣。

手机游戏

小小手机很神奇,

里边很多小游戏。

可以看图去识字,

可以跟读学英语。

还可学习加减法,

还能听学好歌曲。

它是我的好伙伴,

天天拿在手心里。

玩一会儿歇一会,

保护眼睛是第一。

我驾飞船去太空

望星空,

月儿明。

我有许多小问题,

心里总是搞不懂。

为啥星星那么多?

为啥月儿就一个?

为啥月亮跟我走?

为啥星星眨眼睛?

不管我问多少遍,

他们就是不出声,

咳,

把我气得肚子疼。

等我将来长大了,

我驾飞船去太空,

揪住它们的小衣领,

哼!

非得给我回答清。

下边是整理后想出版的《新儿歌童谣100首》,其《中华传统节庆歌》已被中国文联出版社看中签约,配图出版发行。第二部《新儿歌童谣》正在整理中。

八年来,创作了一千多首儿歌童谣。不断的发表和获奖也给了很大的鼓励和动力,这是一个创作空间很大,且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愿与各位同仁共勉,一起分享儿歌童谣创作的快乐!为普及和推广这一少儿文学类作品做出新的贡献。

1

朗诵者简介

李俊,女,河南灵宝人,现居洛阳,微信名李丫~阿俊,喜欢人间真善美,热爱阅读、音乐、画画,擅长亲子教育与亲密关系研究。

编辑的心里话

王水宽老师是“童子童谣”组建后我们就开始接触的童谣老师,他与“童子童谣”可谓缘分很深。他一直密切关注着“童子童谣”的发展。可以说,“童子童谣”组织开展的许多原创征稿活动,他都积极支持,并且拿出作品引导示范。比如今年的疫情防控一来,王水宽老师就发来《门岗》《压岁钱》《并蒂花》等三首原创童谣。我们编辑了第一期“抗疫童谣”后,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我们组织的”抗疫童谣“,气氛越来越热烈。从这一点说明,王水宽老师虽然退休在家带小外孙,颐养天年。但是,他毕竟是担任过多年的领导职务,政治意识、大局意识非常敏感,而且密切关注国家大事,第一时间用童谣来对疫情防控进行宣传引导。
王水宽老师虽然是退休干部,但他的童谣没有“老干体”的味道。什么叫“老干体”?我的理解是,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以老干部认为的那一套来说教。说实话,老干部的三观是正确的,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也是精神食粮,必须传承。但是,童谣最怕板起脸的空洞说教。而王水宽老师的童谣,就像哄小外孙一样亲切,从来没有板起脸、气哼哼地咕噜、训斥。所以,从王水宽老师创作童谣的成功经验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写童谣就是“说娃娃话、哄娃娃耍”,做到了这两点,小孩子喜欢你,你的童谣就有了“市场”。如果你一念童谣,就像老唐僧念紧箍咒一样,“小孙”就喊脑壳疼,谁还喜欢你的东西?我的感受是,一首童谣念出来,小孩子能呵呵一笑,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小孩子听不懂、不想听,你写那些“四言八句”做什么呢?把那些政治口号、广告标语变个模样套成顺口溜就叫童谣的话,那么往街上一走,不是满大街都是童谣了?你听“走过路过,机会不要错过。买起走,带起走,免得回家婆娘吼……”这些句子很顺口,但这些是童谣吗?
因为“童子童谣”起步晚,还不到一年时间,所以对童谣创作的探讨,群内氛围非常热烈,有时候叫“激烈”,甚至为一词一字争吵起来。“讨论出真知。”我加入的微信群有上百个,但像“童子童谣”这样热烈讨论的,而且互相之间不计较“面子”,敢讲真话,愿说实话的群友,还是不多的。这是很多人加入“童子童谣”群后就爱上“童子童谣”的原因之一。很多朋友加入“童子童谣”群后,提升很大,也创作了不少作品。就像有的群友说:“我们在群里经常会这样讨论。这和各位老师的胸襟宽阔是分不开的。很庆幸我加入了这个群。”我觉得,童谣的核心是“玩”,玩中学,学中玩,就像登山,一群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提高,大家都达到了山顶,“一览众山小”,然后“荡胸生层云”,是多么的快乐。“童子童谣”群还有个好风气,就是不保守。许多有名气的“童谣作者”,也把原创作品发在群里面供讨论。这真是需要胸襟和气魄的。王水宽老师算其中之一。真诚地感谢他!也诚挚欢迎更多“童谣作者”加入“童子童谣”。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童子”,简单、清纯,少带功利。第二目标就是“童谣”,葆有一份童心童趣,对养生有好处,对处事也有好处。许多人家纠结得要死要活的事,你用儿童的目光一看, 也就看到了生活的本质,也就释然了。谁都知道童年是最快乐的,如果爱上童谣,那么中年也是快乐的,老年还是快乐的,这不是一生都快乐吗?这就是“童子童谣”的初心。前路漫漫,咱们慢慢走,开心一点,快乐一点,“不亦乐乎?”
喜欢的可关注《童子童谣》:

“童子童谣”原创作品

欢迎谱曲及制作儿童音乐

联系人:王宗伦  13511858621

征稿启示:
1、原创童谣在《童子童谣》公众号刊发。
2、优秀童谣推荐到报刊杂志刊登。
3、优秀童谣推荐到《有声童谣》朗诵传播。
4、优秀童谣推荐给作曲家谱曲,推荐制作音乐传唱。
5、优秀童谣配漫画,或者写成书法作品,然后编辑图书正式出版发行。
(童谣请投:909718793@qq,com)

【原创童谣】7岁小童星的童谣童诗4首(附视频)

【有声童谣】“金陵儿歌王”的童谣5首

【有声童谣】抗疫童谣第四辑(10首)

【有声童谣】抗疫童谣第三辑(10首)

【有声童谣】抗疫童谣第二辑(10首)

【寻找“小歌星”】陈禹彤( 8岁)演唱原创儿歌《菜园悄悄话》

【寻找“小歌星”】田雨彤(9岁)原创儿歌《白衣天使》

【寻找“小歌星”】谢欣浩(10岁)原唱儿歌《骑马马》

【隆重推荐】一个山村小学的“抗疫童谣”专辑

【有声童谣】江西陈园英童谣6首(附创作感想)

【寻找“小歌星”】江尚儒(客家人,10岁)发行全新单曲《我是缺牙耙》

指导单位:桐梓县文联  桐梓县文学协会

技术支持:桐梓县创新科技

播音主持:阿俊

审校:张 维 曾凡勇

责任编辑:王宗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