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篇:唐朝的第一次削藩,是如何失败的?

(0)

相关推荐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33 山雨欲来风满楼

    NO.233 而杨炎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大不如前. 显然,相比作风强势的杨炎,他更喜欢乖巧顺从.开心时陪他笑.不开心时逗他笑的卢杞. 但杨炎却看不起卢杞. 在他看来,自己风度翩翩,卢杞奇丑无比:自己博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32 能干事,也爱惹事

    NO.232 当时郭子仪已经年逾八旬,退休在家,安享晚年. 他的生活作风颇为奢靡,每次会见客人的时候,白发苍苍的他身边总是有一大群年轻貌美的姬妾陪同. 但有一次听说来访的是卢杞,他却一反常态,严令随侍 ...

  • 《资治通鉴》通俗故事 唐德宗

    唐代宗去世,太子即位,就是唐德宗. 唐代宗期间,行贿得官的人很多,后期则矫枉过正,不论好坏,一律不提拔. 到唐德宗时候,崔佑甫做宰相,想改变现状,每天都筛选人才,选上很多人,又走向另一个极端. 唐德宗 ...

  • 囚徒困境造就的悲剧:唐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之死

    囚徒困境(英语: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囚徒困境的主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34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NO.234 最终杨炎的话没非但没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更强化了李适起用李希烈的决心. 李希烈的任命书还是发了下去. 不过,由于当时正值夏季,江淮一带阴雨连绵,不便行军,李希烈在接到命令后并没有马上出发.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25 美男杨炎

    NO.225 能够让各藩镇中最为狡猾的李正己输得毫无脾气,崔祐甫的能力可见一斑. 他也凭借自己的表现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普遍爱戴. 按照史书的原话就是:祐甫谋猷启沃,多所弘益,天下以为可复贞观.开元之太平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40 一浪更比一浪猛

    NO.240 于是李适转过头来对张镒说:爱卿才兼文武,声威素著,凤翔节度使一职非你莫属. 就这样,卢杞如愿以偿地将张镒排挤出了朝廷. 如此一来,朝中只剩下了卢杞一个宰相. 但卢杞觉得这样不好--容易给 ...

  • 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用推恩令削藩?

    这篇文章来自知乎的一个回答. 问题是:唐朝藩镇割据严重,为什么不参考类似汉代推恩令的做法削藩? 回答者为昭阳. 第一:首先方镇不等于割据,而且多数也无法世袭,少数能世袭的,大都也只是短暂的十来年就会被 ...

  • 201篇:历史上的削藩,为何总是那么难?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0篇 历史上的削藩,为何总是那么难?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的土地上诞生 ...

  • 204篇:安史之乱以后,唐中央靠什么去削藩?

    本文合计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4篇 安史之乱以后,唐中央 ...

  • 207篇:强力削藩,唐德宗李适兵发三路连战连胜

    本文合计4200字,预计阅读时间18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207篇 强力削藩,唐德宗李适 ...

  •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严重,为何没有效仿汉朝,实行推恩令削藩?

    唐朝藩镇共有89个,有造反劣迹的只有11个,百分之十多一点,从头到尾跟中央作对的只有河朔三镇,就是这河朔三镇,地方官员也是中央任命的,国家大的方针政策也在这里实行,只是财政不上交中央罢了,唐朝和外敌打 ...

  • 第二十五战:七国之乱(5)景帝削藩

    文帝死后,已经持续了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仍在释放着强大的惯性. 因为他将"黄老之术"交棒到了他的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窦太后不像当年的吕太后那样强势,她对于政策的影响力是依靠持 ...

  • 刘邦开国后大杀功臣?非也,那可是教科书级别的削藩

    本 文 约 488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大杀功臣?这或许是刘邦的千古奇冤.以萧何.曹参为首的丰沛原从集团和其他陆续加入的功臣们,只要不像陈豨这样公开叛乱,基本得到了封赏 ...

  • 汉武帝下令削藩,其兄弟靖王积极响应,生120多个儿子,属实高明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当一个优秀的人失去了他的价值之后,迎来的便是被抛弃的命运,多少开国大臣元老熬过了残酷不堪的战争,却没有熬过太平盛世. 打仗时的明枪易躲 ...

  • 古代那么多次削藩行动,为什么只有建文帝失败了?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是为明太祖. 两年后的1370年,朱元璋将除了皇太子之外的9个儿子全部封为藩王,赐予封地,"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这就意味着,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