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的智慧(23)认清自己的“立身之本”
相关推荐
-
242.小人的谗言:狐假虎威
242.小人的谗言:狐假虎威 文∣杜若东 导读 狐假虎威这个寓言的背后,是一个小人陷害诽谤忠臣的恶毒,但即使是小人的谗言,仅就这个寓言本身来说,今天也被我们接受并认可了其中蕴含的道理:比喻倚仗别人的权 ...
-
楚怀王一把好牌打成烂牌,屈原无奈投江
楚怀王一手好牌打成烂牌 楚怀王原本拿着一手好牌的,兵强马壮,背靠齐国,还是六国纵长,连秦国都要忌惮三分. 公元前313年,为了拆散齐楚联盟,秦惠王派张仪出使楚国,游说楚怀王. 张仪说:"我们 ...
-
焦爱民丨来点幽默,多点快乐
幽默是一种语言艺术,它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胸襟.气度的外在体现.它通过有限的语言,运用反语.影射.夸张.双关.讽喻.谐音.自嘲等说话技巧,含蓄地表现出充满情趣又耐人寻味的道理.运用幽默,可以让人化紧张 ...
-
主动把自己推入危险境地,也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三 · 周纪三> [原文]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楚王曰:"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张仪闻之,请行.王曰:" ...
-
(原创)学习感悟[1.读书名言一184一379]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回到家里,张仪的老婆见张仪那般受辱,叹了口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笑着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 ...
-
《战国策》里的智慧(19)职场中人典范
战国时,王公贵族养士成风,著名的孟尝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招揽门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扬名,通过众多门客的交口称赞形成舆论力量,提高自己社会名望.同时,养士的行为更类似于投资人才,通过资助人才而获得人才资源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1)如何化解权臣谋夺民心的举动
自古以来,大权在握.功劳盖世的大臣一般有两个方向,为了自保而不断自污,或者不断收买民心以求实现更大的野心.前者一般是因为王权强大,无法挑战.而后者则是对自己实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足以取而代之或者至少在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2)“狐假虎威”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收集整理的先秦纵横家们的事迹,这些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诸国兼并的舞台上各显神通,或威胁或利诱,或以情理打动人心,或以寓言剖析人性.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就有许多出自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4)忠臣之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谆谆教诲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在任何时代,忠臣都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柱石.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体'臣子'这一概念,也仍旧敬佩称道那些忠于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5)兼听则明
作为领导,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建议.如何做到清晰认识,善加使用是领袖的必修课.每个建议的出发点都有不同,其操作难度与结果也必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掌握如何取舍,辩证的分析每一个建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6)“拐弯抹角”的妙用
读了许多篇<战国策>里的文章,我其中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解决麻烦.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是心理暗示,或是利益引诱,或是武力逼迫等等.那么当一切方式都显得不那么好使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今天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7)以退为进
苏秦奉命出使楚国,打算推销他的'合纵'之策.但是事情的开始就非常不顺利,不知道出于怎样的原因,苏秦竟然被长时间冷落.连最基本的外交礼节都没有得到满足,面对这种情况,苏秦该怎么做呢?是歇斯底里的大声质问 ...
-
《战国策》里的智慧-说话的艺术
在战国时期,君臣纲纪虽没有后世的不可逾越,但是作为臣子幕僚,面对君王所必须遵守的礼仪仍旧不容忽视,任何一个上位者都绝对不允许侵犯自己尊严的臣子出现.那么如何劝谏君主,并且做到不侵犯君主的威严呢?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