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里的智慧(27)以退为进
相关推荐
-
楚威王 景翠
楚威王七年,景翠在攻灭越国后楚威王移师北上,与齐师大战于徐州,击败齐国,进围徐州,此战齐国失利後,齐威王非常愤怒,改派田盼为将,楚威王随即被齐将田盼所率齐军击败.[1]楚国在楚威王手上是战国时期的顶 ...
-
战国 189 第一次失手——也是苏秦自出道第一次失手
上次说到,苏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稳住了赵魏韩三国,让他们继续屯兵成皋,挡住秦国人,让齐国放开手脚去打宋国.这一切只是形式的需要.仅仅过了一年,第二年,公元前287年,经过五国攻秦一番热热闹闹的折腾,苏 ...
-
细说苏秦与张仪的雄辩与谋略(下)
当苏秦已经在成功地实施他的合纵方略时,他的师兄弟张仪还在四处奔走,他先后到过韩.赵.魏.齐.东周和楚国,和苏秦一样,也在起步阶段尝遍了冰冷的世态.虽然张仪和苏秦不同,苏秦出身寒门,张仪却出身豪门,但到 ...
-
《战国策》里的智慧(19)职场中人典范
战国时,王公贵族养士成风,著名的孟尝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招揽门客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扬名,通过众多门客的交口称赞形成舆论力量,提高自己社会名望.同时,养士的行为更类似于投资人才,通过资助人才而获得人才资源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0)赵威后的“民本思想”
我国古代一直是男权社会,重大的历史事件,精彩绝伦的谋略几乎都是以男性唱主角.所以,当长河之中偶然泛起闪烁着女性光辉几朵水花,就会显得那样耀眼夺目.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故事,她用最朴素的语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1)如何化解权臣谋夺民心的举动
自古以来,大权在握.功劳盖世的大臣一般有两个方向,为了自保而不断自污,或者不断收买民心以求实现更大的野心.前者一般是因为王权强大,无法挑战.而后者则是对自己实力十分自信,认为自己足以取而代之或者至少在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2)“狐假虎威”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收集整理的先秦纵横家们的事迹,这些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诸国兼并的舞台上各显神通,或威胁或利诱,或以情理打动人心,或以寓言剖析人性.我们现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就有许多出自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3)认清自己的“立身之本”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人平白受到重用时,一定要想一想自己因何收到不一样的待遇.正确分析自己的'立身之本',才能更加清晰的认清自我价值,从而趋吉避祸,始终避免出现不利境地.今天我们来看看,究竟怎么分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4)忠臣之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谆谆教诲一直以来为人所称道.在任何时代,忠臣都是国家的脊梁,社会的柱石.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们不再体'臣子'这一概念,也仍旧敬佩称道那些忠于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5)兼听则明
作为领导,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往往会有不同的建议.如何做到清晰认识,善加使用是领袖的必修课.每个建议的出发点都有不同,其操作难度与结果也必然不同,面对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掌握如何取舍,辩证的分析每一个建 ...
-
《战国策》里的智慧(26)“拐弯抹角”的妙用
读了许多篇<战国策>里的文章,我其中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解决麻烦.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是心理暗示,或是利益引诱,或是武力逼迫等等.那么当一切方式都显得不那么好使的时候,又该怎么做呢?今天 ...
-
《战国策》里的智慧-说话的艺术
在战国时期,君臣纲纪虽没有后世的不可逾越,但是作为臣子幕僚,面对君王所必须遵守的礼仪仍旧不容忽视,任何一个上位者都绝对不允许侵犯自己尊严的臣子出现.那么如何劝谏君主,并且做到不侵犯君主的威严呢? 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