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系列之二——冬天的牛屋(一)

1958年,神州大地三级核算,生产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化骤然兴起。一时间,土地归集体,大车、犁耙、木锨、大杈等主要农具归集体,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也离开了一家一户,晃晃悠悠地归到集体中,集中喂养,集体使用。喂牛人被赋予“饲养员”之雅名,喂牛的地方成了牛屋。
生产队的牛屋,往往都极简陋。多是板打的土墙或土坯砌的墙,歪歪扭扭的又低又矮,上面随便苫些麦草遮风挡雨,屋檐墙,山墙都四面通风。一般是三间牛屋喂一犋牛,一间盘着牛槽,一间盛草。中间迎门靠后墙处,用土坯砌三至四道宽二尺左右,高一尺多的墙做为床腿,上面铺了高粱秆织的箔,是饲养员的床。也有两间房喂一犋牛的,只没有盛草之处罢了。
平时的牛屋,牛吃了草(平原地区的牛都是喂养,只有山区或牧区的牛才放养),喝了水,便会毫无顾忌地稀里哗啦排泄出来,饲养员会及时地垫层干土,掩盖起来,使其发酵成为牛铺粪,但仍挡不住刺鼻的味道向外漫溢,日复一日糟粕堆积,熏得人无法立足。
所幸,老百姓适应“臭”的基因早通过血液已一代代传了下来,大概就是古人说的“鲍鱼之肆”吧,不仅不知其臭,反倒乐在臭中呢。更奇怪的是,一到冬天,厚厚的白雪铺天盖地一压,刺鼻的尿骚气仿佛被凝重的冷气镇压了下去,浑然没有了浓重的异味,于是,牛屋便成了我们娃娃妞妞们晚饭后聚集的地方,偶尔还会成生产队的一道风景哩。
那时的隆冬,皑皑的大雪特别守时,小雪、大雪节气一到,天空便会及时地挥舞着洁白的雪花,飘洒下来,不久,大地便一片白茫茫的。雪积到地上,多日不化,每到喝罢汤,我们一群十来岁的小伙伴们便会不顾冷嗖嗖的刀子风往身上钻,腰里勒道草绳,俩手抄到袖筒里,蹅着雪茬子,咔嚓咔嚓地来到牛屋。
牛屋的当门地上,饲养员早已把左筛右晃筛下的碎草末生起堆火,给牛驱寒。虽从早到晚烟雾缭绕地持续不断,但挡不住牛屋八下透气,并不显得暖和。
人一多,便有人嚷嚷着要烤明火,这些铡碎只有二指长的麦秸,一般人总点燃不着。小栓他叔是饲养员,单身一人,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是个见多识广的“百事通儿”,心灵手巧办法多,就趋摸过来,猫着腰,顾不得咳嗽连连,把草拢成一堆,中间掏空,从中心抖抖索索地把火点着,很快,一簇底大上尖的红盈盈火舌,扑闪闪跳跃起来,直往上窜。我们一个个赶紧猫下腰,围坐在火堆边土坷垃上,从袖筒里伸出黑不溜秋裂纹纵横的小手,往火边伸。
烤一会儿,待感觉有些暖意,便有人提议烧东西吃。
小栓他爹当粮食保管,又跟着他叔睡在牛屋里,每天下午都会趁他爹发牛饲料时,跟着屁股溜进仓库,小手伸进黄豆茓儿,悄无声息地抓两把黄豆装口袋里,到了晚上,实诚的小栓便会把豆子拿出来给大家炒了吃。
每到这时,小栓他叔便会端起草筛,先给牛添半槽草,噗噗泼几马勺(一种专在水缸里舀水和牛饲料的铁勺,碗口大的平底边上,微微翘出一圈小沿,垂直的长柄也是铁的,上面自带一弯钩方便悬挂的工具)含有饲料的水。
为不使牛抢先舔食草上面的饲料豆瓣儿,抽出拌草棍,极快地在牛槽里搅拌,嘴里还念念有词,“有料没料,四角搅到”!直到把水、草、料搅拌得均均匀匀,滋滋润润,看到牛很香甜地咕吱咕吱咀嚼着,才操起马勺到火堆旁,把原先系在房檩或椽子上的绳子拉下,系着马勺吊在火堆的上边,映着下面微微的火光,噗噗哒哒放上豆子,然后用根小棍不停地戳饬搅动,等噼噼啪啪一阵爆响,升高马勺,稍晾下,豆子倒出,接着炒下一锅。
小栓他叔便给你捏一撮,给我捏几个,伙伴们手里搦着豆子,一个个往嘴里塞,和着弥漫的特殊气味,屋子里便爆出一阵咯咯嘣嘣脆响。
不知啥原因,那年头的小孩,光感觉饿,总想方设法弄东西吃,所以,到了牛屋,除了烧豆,还烧红薯吃。规矩是今天张三,明天李四,大家轮流兑红薯,不管你的红薯是从哪里弄来的,反正到时间你能拿来红薯就行。
因此,为了积攒红薯,稍大一点的娃娃妞妞平时便多了心眼,或是犁红薯地时,捡些放在草堆或其它隐蔽的地方,或是队上磨粉洗红薯时,捡几个掉在地上的小红薯藏起来,到时拿到牛屋里。
烧红薯很容易,往火堆里一擩,该烤火烤火,该怎么玩就怎么玩,停一会儿扒出来翻翻个,估摸着好了,扒出来大家分分,吹吹,剥了皮,三两下子就到肚里了。但多数时间猴儿急,等不到红薯熟透就扒出来,夹生也照吃不误,肚子也不会发胀。
未完待续——
【良子编后语:本文作者是尹中哲老师,尹老师没教过我,但是他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且仰慕已久。尹老师虽退休赋闲,但一直笔耕不辍,文章常见诸于各媒体。尹家可谓书香门第,他的堂弟尹中科老师曾教过我初中语文,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本号曾在3月17日刊登尹老师的《想起了牛》,那时,尹老师就曾说将写一系列的关于“牛”的故事。前几天尹老师将他的系列二、三发了过来,能看出尹老师写作手法的娴熟以及深厚的写作功底,如若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细致入微的洞察力以及对牛极深的感情,是很难写得出来如此优秀的文章。由于系列二《冬天的牛屋》篇幅较长,为了更适应阅读,分两次刊发以飨读者。本文插图由“中原第一牛”之称的画家张勇先生提供,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以下文章,点击标题可以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