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祖传的一味中药,专治失眠的传世秘方:百治百愈,永不复发,老百姓亲测​

传统中医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人体的正常睡眠和睡眠障碍均有深刻的论述和描绘。中医古代文献谓之失眠病症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中医认为,失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运行不能同步所致,而人体阴阳之气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机体诸脏腑功能的正常和协调。因此,如果五脏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睡眠功能而发生失眠。

在治病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失眠的病人。失眠病症的发生率很高,男女老少皆可失眠,常见病症是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和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其主要表现是晚上卧床难以入眠,间断多醒,早醒,难再续睡,通宵梦扰,似睡非睡,甚至彻夜不眠等,白天会有头晕,头胀,头痛,心慌,乏力,昏昏沉沉等明显的不舒服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给患者不但造成很大的躯体痛苦,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不小的负面心理影响。长期失眠还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降低和代谢功能紊乱,引发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病,老年痴呆等多种疾病。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制定了中国成年人失眠的诊断标准:①失眠表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③总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

在上述症状基础上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包括: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

失眠根据病程分为:①急性失眠,病程

在临床上,中医药治疗失眠病症注重辩证论治,“心藏神,主血脉”,失眠病位主要在心,并涉及肺、肝、脾、肾,机体诸脏腑功能的运行正常且协调,人体阴阳之气的运行也正常,则人的睡眠正常,反之,就会出现失眠等睡眠障碍。从脏腑辩证来看,人体心、肝、脾、肺、肾五脏常见的临床证型各有不同,在治疗上选方遣药上也必须一一对症,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心病不寐

1、心火亢盛型

临床症状可见: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红口渴,尿黄便干,舌尖红绛,口舌溃破,梦遗滑精,脉数有力等。

治疗原则:清心泻火,除烦安神。选用方剂:导赤散合交泰丸加减。

2、心胆气虚型

临床症状可见:睡眠不安,常伴有惊惕恶梦,白天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善惊易恐,胆怯如有人捕等。

治疗原则:益气养心,镇惊安神。选用方剂:安神定志丸加减。

二、肝病不寐

1、肝郁气滞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晚卧床,思虑万千,转侧难眠,日间精神抑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腹胀,嗳气频作等。

治疗原则:疏肝散结,解郁安神。选用方剂:小柴胡汤合逍遥散加减。

2、肝火化火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间失眠,卧床久久不能入眠,或间断多醒,多梦纷纭,甚者彻夜不眠,兼见头胀,目赤,口干苦,心烦易急躁,大便干结,小便红赤等。

治疗原则:清肝泄热,佐以安神。选用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脾病不寐

1、心脾二虚型

临床症状可见:头蒙欲睡,睡而不实,多眠易醒,醒后难以续睡,同时可见心悸,健忘,神疲乏力,胃口不佳,面色萎黄,口淡五味,食后作胀,舌质淡,舌苔白,脉象细弱等。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选用方剂:归脾汤加减。

2、脾胃失和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间睡不安稳,时睡时醒,多梦,兼见口,口淡,不思饮食或纳食无味,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或有欲解不尽感等。

治疗原则:健脾导滞,和胃安神。选用方剂:保和丸加减。

四、肺病不寐

1、肺失宣发型

临床症状可见:睡眠不安,甚至不能平卧,胸闷,咳嗽,呼吸不畅,无汗,甚则心悸,喘息,胸闷,气短。舌苔白腻,脉象滑弦等。

治疗原则:宣肺平喘,宁心安神。选用方剂: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肺阴不足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不能寐,或虽能入睡,但通宵梦扰纷纭,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干咳少痰,舌质嫩红,脉象细数等。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补肺安神。选用方剂:生脉饮合黄连阿胶汤。

五、肾病不寐

1、心肾不交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难入眠,甚至彻夜不眠,心中烦乱,头晕耳鸣,潮热盗汗,梦遗健忘,口舌生疮,大便不畅,舌尖红,脉象细弦等。

治疗原则:交通心肾,补心安神。选用方剂:交泰丸合天王补心丹。

2、肝亢肾虚型

临床症状可见:夜眠不酣,间断多醒,或早醒,有梦,醒后难再复述,常伴有头胀,头痛,颈项板牵不适,口干苦,眩晕,耳鸣,面颊色斑,两颧升火,腰酸膝软,夜间尿次频繁,或四肢不温,背脊时寒等。

治疗原则:滋肾平肝,养精安神。选用方剂:天麻钩藤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失眠患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非常痛苦,如何降低失眠症的发病率和提高临床疗效,向失眠专科医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从预防入手,这是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我们倡导科学的饮食作息,自觉遵循自然界的昼夜节律和机体自身的睡眠规律,每天幸福地拥抱健康睡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