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欲望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所谓浪漫不能为虚荣买单
相关推荐
-
龙门阵 | 幻想与现实: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法国大文豪福楼拜有一句名言广为人知,他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这句话经常被用来表现一个伟大作家对创作的投入程度,但是有趣的是,在这部以包法利夫人命名的作品中,首先出场的是包法利先生. 作者用了两章的篇 ...
-
现实是根,浪漫是花
现实是根,浪漫是花 作者:岳亚楠 图片:网络 徐徐的清风,吹过雨下的窗.我拥书静读,忘怀徜徉,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泪流满面. 一个受过贵族式教育的乡下人的妻子,却向往贵妇人的生活方式,她把现实和浪漫混淆 ...
-
《包法利夫人》提醒我们:嫁得不好的,一般有四种女人,十有九准
插图:电影<包法利夫人>剧照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中有一位出场笔墨不多的瞎子,虽说出场次数很少,但却是最终点醒爱玛的人. 瞎子,不过是永乐镇的一个小人物,经常 ...
-
《包法利夫人》:已婚女人幻想的爱情,不过是隐藏的“欲望陷阱”
提起法国作家福楼拜,不得不提起这部让他打过官司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一生中的代表作,也是他耗时五年,呕心沥血创作的巨著.这部作品面世后一度在法国文坛引 ...
-
文学范本《包法利夫人》:故事荒淫露骨,为浪漫出轨,因欲望而死
1851年,福楼拜开始创作<包法利夫人>,那一年,他三十岁,此前还没发表过任何作品.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当时,福楼拜不打算写浪漫的故事,他要写一本很"现实"的书. 经过反 ...
-
不忠的悲剧”——弗洛伊德学说视角下《安娜卡列尼娜》与《包法利夫人》的比较
2018-05-13 23:21 周康平 引言 <安娜卡列尼娜>与<包法利夫人>都是外国文学史上的煌煌巨著,其中的安娜和爱玛的形象更是经典的文学形象.这两部作品均以悲剧结尾,通 ...
-
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包法利夫人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弯路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取自现实.夏尔·包法利的原型是欧解·德拉玛,1812年生,1834年前,在福楼拜父亲主持的卢昂医院实习,同年9月18日取得行医执照,但不得动大手术.1836年和三十岁的 ...
-
“包法利悲剧”:以为爱情是以为的样子——读《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讲的是一个婚姻(而不是"爱情")的悲剧"包法利夫人"已成出轨女人的典型形象,但是与一般情况下出轨的女人让人 ...
-
赏析《包法利夫人》:一只自投罗网的鱼
作者:梅荷 读<包法利夫人>时是在春天,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一个万物苏醒的季节,一个充满了美好和生命力的季节. 一.当包法利夫人还是一位少女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包法 ...
-
苏童:谈谈《包法利夫人》
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 ...
-
重读《包法利夫人》
我以前看<包法利夫人>,总以为爱玛遇人不淑,她对爱情和婚姻有很高的期望,不承想,丈夫查理是个无趣又迟钝的人.查理学习没啥天分,医术不佳,婚姻遵照父母的安排,对外部世界没什么兴趣.爱玛受过不 ...
-
《包法利夫人》:你的内心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吗?从心理动因入手,聊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著名的"本我"学说中提到,"本我"是人与生俱来的,它遵循快乐原则,完全隐藏在潜意识内部.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