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期/闻天语解析《诗经· 召南· 雀巢》/薛红诵读

优越寄语:

“薛红《诗经》经典诵读”栏目现在改版升级啦!除了薛红老师每周日固定的经典诵读之外,还特别添加了诗人闻天语老师特别为平台撰写的诗歌解析,天语老师全方位而又生动的为我们把每一首诗的背景与大意讲解开来,更特意配上有趣而鲜活的故事,让人在莞尔一笑中领略诗歌之意、之情、之美!愿大家每周日关注起来!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红

编辑/清慧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期已经在世上流传,被 称为”诗”或”诗三百”.而《诗经》 这个名字,则是由于汉代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它们作为经典而得。

诗经中的诗大多来源于民间.古代有负责采集诗歌的官员叫作”行人”,他们在全国各地搜集歌谣献给周天子,周天子用这些诗歌了解民情,教育贵族子弟以及宫廷中的宴饮娱乐.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 《汉书.艺文志》,巩固自己的统治。

《诗经》中的作品,大部分是四言诗,在当时都可以和乐歌唱的.按它们的来源,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带有诸候国地方特色的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郑风,王风,齐风,魏风等共十五国风,共有160,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方的音乐,包括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秦时被焚,后至汉武帝时经齐国辕固、鲁国申培、燕国韩婴及赵国毛苌重新整理,但三家已失,现存世的为毛苌整理的毛诗。

在讲十五国风《召南   鹊巢》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天,行人来到召南国,看见召南国到处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车水马龙,甚是热闹,行人觉得奇怪,就问召南人:“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热闹?”有好事者抢语说:“今天是我们召南国主娶新妇啊,新娘子特别漂亮,大家都想一睹美人风采。”

“召南国主不是有夫人吗?”

“你是说前国主夫人?那前国君夫人虽说是当初也曾貌美如花,那声音如黄莺,那曲唱的让人闻之心醉啊,可现在是人老珠黄,早已不复昨日了。听说被国君休了,在城南小隅住着,可怜啊,只见新人笑,谁闻旧人涕,路人甲边说边摇头叹息着,转身远去了,这行人听了,不觉心中有些向往,国主的前夫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如去窥探一番。行人这么想着,不觉得向城南走去......

突然听到有唱歌的声音,那声音清丽婉转,歌声悲伤哀怨缠绵。行人不觉神醉,驻足聆听: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行人闻之,为之动容,敢紧用笔记录下来,这就有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这首诗《召南·鹊巢》。

下面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下原文:

雀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

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词句注释:

⑴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手法,比喻男子已造家室。

⑵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占喜鹊的巢。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侵占其他鸟类筑的巢。

⑶归:嫁。

⑷百:虚数,指数量多,许多。两:通假字,”两”通”辆”,指车辆。御(yà)通假字:同“迓”, 御:迎接。

⑸方:并,比,此指占居。

⑹将(jiāng):送。

⑺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⑻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白话译文:

喜鹊筑成的巢,鸠鸟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的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的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天语赏析:

天语认为:   此诗是国君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在周礼中,对于车辆的应用,有严格的规定。

全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同时也知并非是一般人家娶亲,能够拥百辆车的人,是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

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恰如”鸠占鹊巢“一般。以责备丈夫另娶新妇,新妇占据其家:我把最美丽的年华给了你,与你一起经营了一个家,现在我年老色衰丈夫却将我抛弃,用盛大的车队去接新人了,而有个新妇要霸占我的家了。表达了一个为家操劳,却遭丈夫遗弃的妇女内心无比哀怨的心情。

《召南·鹊巢》中这位妇女的遭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首诗就是古代毫无话语权的妇女对喜新厌旧的丈夫的指责和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叙述。这实际上也是对男权社会里痴心女子负心汉婚姻现象的一种沉痛控诉,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此诗旨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这个观点又分两种意见:(一)这首诗是诗人代新郎言说,表达了诗人对男子的同情。喜鹊搭好了窝,鸠来居住。新郎准备好了房子,新娘来居住。以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在现在社会,男子娶妻备房是很正常的事. 鹊喻新郎,鸠喻新娘似乎不太妥当。

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如果以鹊喻弃妇,以鸠(布谷)喻新妇,则此诗的作者是代弃妇立言或作者本人就是弃妇,那么这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了同他一起艰苦经营,创立家室的结发妻子,却用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致使新妇占了旧妇之位,恰如”鸠占鹊巢“一般。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以责备丈夫另娶新妇,新妇占据其家。

三、鹊与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这首诗也可能只是一个与婚礼毫无关系的路人所作,诗人无意中看到一场婚礼,于是有所联想有所感触,便作了此诗。天语觉得这种解释有点牵强,

天语日:我的观点偏向第二点,也就是鹊巢鸠居.有兴趣的同学下去后可以了解下鸠鸟的生活习性.就能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了。

文/闻天语

把一份思念

等凉

让落寞在岁月中

徜徉

听一首曲子

心伤

让回忆在日子里

遗忘

附1、作者简

闻天语,原名薛鹏飞。女,生于70年代,曾在《女友》、西安门户网站《古城热线》做过编辑。在《西安日报》,《女友》《劳动者》《大红鹰》等相关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作者自语:余自出校门后,匆匆只为生计奔忙,不知日月为几何,忽惊两鬓萧疏,方感已然不惑,今凉风飒至,年关将至,可叹虚度岁月,甚慕草鞋芒杖,蒲团袈裟,对长松修竹,听鸟鸣溪流,阅两行《金刚》 ,吟数句《心经》岂不快哉!

(0)

相关推荐

  • 《诗经》第四十八篇   鹑之奔奔

    这是一首讽刺.责骂贵族淫乱的诗.一说此诗是卫惠公所作.卫惠公是卫宣公的儿子.他眼看兄长公子顽与生母卫宣姜通奸乱伦,因而作诗刺之.也有人说这是一首对旧婚姻制度的控诉诗.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 ...

  • 《诗经》之12·国风·召南·《鹊巢》篇

    <鹊巢>是<诗经><国风>第二节中<召南>的第一篇,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 ...

  • 只见新人笑,未见新人哭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白话译文喜鹊筑成巢,鸤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筑成巢,鸤鸠占有它 ...

  •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这是一首描叙贵族女子出嫁时迎送情形的诗.满载财物的众多车辆.庞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 ...

  • 古诗沿革赏《上山采蘼芜》诗

    一君木子 上山采蘼芜 佚名 [两汉]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 ...

  • 雨读诗经(12)鹊巢

    国风·召南·鹊巢 鹊:俗称喜鹊,雀形目,鸦科.栖息地多样,适应能力较强,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区,善营巢于高树.杂食性,食瓜果.谷物,也捕食昆虫.常三.五只小群活动,秋冬季节集成数十只大群活动,当成群时,叫 ...

  • 周日《诗经》课堂 ||《召南·摽有梅》/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568期)

    天语说: <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末,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或许本诗是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 ...

  • 周日《诗经》课堂 ||《召南·江有汜》/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575期)

    天语说: 古今社会,虽环境略有不同,然人性.人情相差不是甚远,喜怒哀乐,忧愁苦闷,古今亦然.让我们一起拨开诗经的迷雾,从文本.人性去分析,探索,寻觅诗歌最原始的本真--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红 编辑 ...

  • 第1275期 ||《诗经》课堂:《召南•野有死麕》/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天语说: <诗经>的时代是一个类似原始的纯朴自然的时代,引发的情感是发自人们内心最真实诚挚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审美情感.人类情感,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之下,但都是相通的,所以即使在今天, ...

  • 第1289期 ||《诗经》课堂:《召南•羔羊》/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

    天语说: 按周代贵族的服制,<礼记‧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绢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绞衣以裼之.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 ...

  • 269期/闻天语解析《诗经· 魏风·硕鼠》/薛红诵读

    优越寄语: "薛红<诗经>经典诵读"栏目现在改版升级啦!除了薛红老师每周日固定的经典诵读之外,还特别添加了诗人闻天语老师特别为平台撰写的诗歌解析,天语老师全方位而又生动 ...

  • 276期/闻天语解析《诗经· 魏风·硕鼠》/薛红诵读

    优越寄语: "薛红<诗经>经典诵读"栏目现在改版升级啦!除了薛红老师每周日固定的经典诵读之外,还特别添加了诗人闻天语老师特别为平台撰写的诗歌解析,天语老师全方位而又生动 ...

  • 332期/闻天语解析《诗经•鄘风•相鼠》/薛红诵读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

  • 346期/闻天语解析《诗经·魏风·陟岵》/薛红诵读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

  • 《诗经》课堂 |《诗经•魏风•园有桃》/薛红诵读/闻天语解析(第360期)

    小轩清浅: <诗经>传达的是发自心田的喜悦或是悲伤, 它断然不会辜负所有人对文学的期待.它的自由之美,就在于这"发自心田"的真实,因真实而生动,因自由而可贵.透着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