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人生困局,从改变思维开始

翻阅历史,有些茫然,我们为何一再陷入困境,而同样的事,别人总能解脱呢。有人说,开始决定了结局,此言有理。

我们遇事,从一开始就是妥协、妥协、妥协,到了最后没有了退路,又一个困局就这么形成了。为什么第一反应就是妥协,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个体是群体的一员,离开群体,个体无能为力,这种对个体的不自信,导致第一反应就是维护群体的利益,妥协意味着抛弃原则,而没有原则,就是所有困局的根源。

而地球的另一半,情景又有了变化,他们遇事开始就是不妥协、不妥协、不妥协,又一次合作就这么形成了。为什么第一反应是不妥协,因为在他们的文化中,个体构成了群体,没有个体的奋斗,哪来群体的成功,这种个体的自信,导致第一反应就是维护个体的利益,不妥协意味着原则,而原则是合作的基础。

人和人群就是这么奇怪,一开始的妥协,想要的是群体的利益,而最终造成群体的困局,累及个体;一开始的不妥协,想守住的是个体的利益,而最终形成群体的合作,惠及个体。

这就是,个体的初衷,经过群体的作用,走向反面。个体看似重大局的动机,在群体的作用下,聚合起来却没有得到群体的利益;相反,个体自私的动机,在群体的作用下,聚合起来却得到群体的利益。

为什么会这样?一切源于文化,文化源于思维,思维源于经验,经验源于经历,经历和环境密不可分。

人类之初,想要在一个相对稳定但贫瘠的环境中生存,就需要群体的力量,个体守规矩,群体才能力聚一处,保持相对稳定的生存状态。这种成功经验告诉每个个体,离了群体,个体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就是个体的不自信。

想要在一个相对动荡而贫瘠的环境中生存,需要个体去探索,个体去创造,群体才有力量,力汇一处,群体才有了活力,才能保证群体的生存。这种成功经验告诉每个个体,离了个体,群体就没有力量,这种个体的自信是群体活力的基础。

在解决生存问题时获得的第一次成功经验影响了今后所有的人生。当多个群体的能力增强,也就相当于环境由贫瘠走向相对富庶,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就会造成两种不同的结果。

遇事的第一反应体现了思维的直接反应,第一步决定了结果的大半,而这种思维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的地址是国省市区街道门牌号,我们的姓名是先姓后名,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群体到个体,而另一群人正好相反,他们的地址是门牌号街道区省州国,他们的姓名是先名后姓,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从个体到群体。这种思维表现在商业就是扎堆,干别人都干的事,过早地在发展的低级阶段展开充分竞争,消耗社会资源;表现在职场上就是无处不在的以人身依附为核心的朋友圈,没人自信一个人能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内耗。

我们最初的妥协,以求得群体发展,最终换来的是群体的发展,却伴随着巨大内耗,没有达到惠及个体的预期;他们最初的不妥协,以求得个体的发展,最终换来的是群体的发展,内耗很小,得到了惠及个体的预期。

而我们个体一开始的妥协,这种个体的没原则将会出现投机者,投机者成为凝聚上下左右的连接,这种没有底线不讲原则的存在,是个体妥协的必然。社会财富倒向投机者,因为投机者解决了重大问题,那就是群体的凝聚。

我们是勤劳的人群,却由于惯性思维,变得不自信,他们多数没我们勤劳,却由于惯性思维,变得自信。不自信的缩手缩脚,生怕个体影响了群体,危及自己,自信的放开手脚,自信个体促进群体,惠及自己。

明白了最初的思维对后续的巨大影响,我们就可以从改变思维开始改变教育,给孩子们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凭着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在成功中产生自信,这第一次的成功就是不妥协的基础,不妥协的个体多了,群体的内耗就小了,活力就大了。

改变是多么容易,一代人通过教育就可以彻底变化,改变又是那么难,一个人改变,往往在成年后,在多数人不改变时,显得那么突兀另类,分分钟用情商低的说辞打回原形。

我们的民族文化并非从开始就没有个体的自信,可惜的是,自从夸父逐日,口渴而亡,我们就选择了以群体为主导的文化,直至今日。

个体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是勤奋的,改变思维,哪怕在某个局部,比如管理规则的改变,就能迸发群体的活力,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教育开始吧,改变思维,这是目前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途径,20年后,一个个黄皮肤黑头发,充满了自信的人,立于金发碧眼的人群面前,不卑不亢,平等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不是一个梦。

(0)

相关推荐

  • 凌宗伟:蜂巢思维与校长培训

    [异史氏曰]这两天翻萨拉·罗斯·卡瓦纳的<蜂巢思维>,我最早是在凯文凯利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中知道这个概念的,"群蜂思维",打个比方,就好比我 ...

  • 蜂巢思维

    每个人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 我们常常一起感动,一起愤怒:我们会同时爱一个人,也会同时讨厌一个人. 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的感知,都直接或间接 ...

  • 有一种累,叫想太多!心理学:真正过得舒服的人,都有反内耗体质

    "我没啥意思呀,你这个人是不是想得有点多啊!" "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你这人怎么这么敏感?" "就这点小破事,也值得你伤心,你这也太矫情了吧!&qu ...

  • 【易经风水365-358】您是在 荒于内耗吗? 现代人必看哦

    他说,1一个多月前不是1999.99吗? 我告知,是的,没错,不过那是1个月前了 然后,他给我了一大堆理由-- 立马 您可能说 您这是在做广告,您说的也对,也不对, 为什么呢? 想说的是拖延症,我喜欢 ...

  • 【观点】李佳:要打破“开放生育即解决一切问题”的惯性思维

    本文大约2700字,读完约7分钟 国人结婚意愿不强缘于社会发展,鼓励生育政策要避免将个体(尤其是女性)置于困境.在生育这件事上,要打破'简单因果'的惯性思维.生不生孩子,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问 ...

  • 人的三维立体构成图

    柳下子 人是实体,有主体灵思维与客体肉行为物,Z轴:实体在社会关系中存在,分个体与群体关系,X轴:实体又在矛盾规律中运动,有劳动生产与利益消费相反变化,ZXY三维关系有六相反面取中联系又各分九点,附图 ...

  • 成年人最需要的一种思维能力

    作者:洞见Allergy 人生如棋,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先来看这样一组等式: 1+1=1:1+2=1:3+4=1:5+7=1:6+18=1: 当你 ...

  • 最宝贵的独立思考,从何而来?

    为什么你总是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为什么人在群体中就变得不理性了?盲从了? 为什么进入群体之后,人就容易产生"羊群效应"? 科学家很早就认识到,当人处于群体之中,我们的思维.心态和举 ...

  • 陈根:论内耗,反内耗

    文/陈根  在这个娱乐空前丰富并且无孔不入的时代里,社会却越来越被一种"无法消失的疲劳感"充斥.从行业内卷到精神内耗,向内的斗争让每一个人都在压力与疲惫的夹击中前行.人们看上去似乎 ...

  • 19个世界顶级思维,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19个世界顶级思维 1.关于素养 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进退有度,才不至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 ...

  • 精妙语摘:改变思维,提升自己,才能拥有赢得人生的智慧

    精妙语摘:改变思维,提升自己,才能拥有赢得人生的智慧 相传幸福是个美丽的玻璃球,跌碎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人捡到多些,有的人捡到少些,却没有人能拥有全部:爱你所爱选你所选,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 ...

  • 格局改变思维,思维改变人生

    眼界决定高度 有人说了这么一个现象:如果你站在二楼往下看,会看到果皮纸屑,到处垃圾,如果你站在二十层高楼上往下看,看到的却是良辰美景,风光无限.站位不同,眼界不一,格局也会天壤之别. 所以,每当有朋友 ...

  • 改变思维,人生才能突围!

    "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人生高度,思路决定了出路!" "人不用总是问人生有什么意义,而要问,你能给生命带来什么意义?" 因为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有没有意义,在于你 ...

  • 人生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想要改变平庸,就要学会改变思维

    人生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想要改变平庸,就要学会改变思维

  • 穷人思维有多可怕?正在“拖垮”你的人生,不改变,难有作为

    谁也不想一辈子都做个穷人,然而,在你羡慕富人的时候,是否有想过,穷人和富人之间到底差距在哪儿呢?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穷人和富人之间,最直观的差距就是钱,然而,除了钱之外,穷人和富人之间差的还有思维. ...

  • 能改变人生的四种思维你知道是什么吗

    立体思维也称多元思维.全方位思维.整体思维.空间思维或多维型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佛家称之为"缘起的思维".     把 ...

  • 改变人生的30个思维方法,帮助你更好的思考

    思维力是学习力的核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当你遇到困难,常规思维方法解决不了,这时候你不妨换个思维方法试试,下面是五十个经典思维方法,你的思维被局限了吗? ...

  • 解读《天道》5句经典语录,改变思维,增长你的人生智慧

    <天道>已经播出12年了,但是当年并没有被认可,一直不温不火,直到这几年,随着视频平台的兴起,短视频的传播,让满嘴"鬼话"的丁元英火得一塌糊涂,很多人仅凭丁元英一段台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