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

保尔·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高更诞生在巴黎,他的父亲是个新闻记者,母亲是个秘鲁作家的女儿。高更的绘画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高更早年当过水手,做过商人。1871年,他来到巴黎,成为一名证卷经纪人。这时,他在好友施弗纳克影响下,对绘画产生兴趣。1883年,一直是业余作画的高更,突然抛弃了他那前途远大而令人羡慕的银行职务,而决定去做一名职业画家,此时,他已35岁。他起初迷恋印象主义画风,参加过几次印象派的画展,后来由于受象征主义美学观念的驱使,而离开印象主义,反对印象主义那种客观再现自然的艺术追求,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1、布道后的幻觉,高更作,1888年,油画,73o×92厘米,爱丁堡,苏格兰国立画廊藏。

布道后的幻象,又称雅各与天使搏斗,是《圣经·创世纪》中的故事,这一题材,在中世纪常被画家们当作“基督在人间的斗争”或“美德与恶德的较量”的象征来表现。而高更却把它画在了布列塔尼的自然景色中,一群布列塔尼农妇在听完布道之后,眼前出现了《圣经》中“雅各与天使摔跤”的幻象。实际上,高更是要借这种宗教传说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来表现他自己的幻想。高更以一根斜伸的树干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农妇们的形象被画在左下方;她们戴着白色宽帽,在黑色衣裙衬托下,显得尤为夺目。画家有意夸张了前、后景人物在透视关系上的大小比例,使前排人物占据大半个画面,而与后景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画的右上方,则描绘的是农妇们所产生的幻觉:带翅膀的天使与雅各扭在一起,显得难分难解。画中所有形象都被大块的红色背景所衬托。这块红色,既可代表田野,也可代表天空。画中强烈的色彩,都是非自然主义的,完全是由画家的主观感情所决定。其强烈的对比使画面充满节奏感。画面的图象皆没有阴影,深色的轮廊线使其明显突出。所有图像都以平面的形来表现,其轮廓线弯曲起伏,富于韵律,使和谐的画面不失动感。这幅画,充分显示了高更的综合主义画风。它那以不同的形状、线条和色彩所组成的图案,既具有象征性,又饱含着装饰意味。

2、贞洁的沦丧 1891年 保罗·高更 法国 90×130cm 布 油彩 诺福克 克莱斯勒博物馆藏

这是一幅颇具神秘含义的作品,画家描绘了一位裸体少女的形象。画家以梦幻的手法,赋予画面以寂静的气氛,少女无拘无束地躺在原野上,享受着空旷寂寥的自由与愉快。所谓《贞洁的沦丧》,意指画家内心纯正的愿望,在虚伪丑恶的都市喧嚣中早已被玷污了,然而这个愿望正像岛上的土著少女一样洁白无暇。画面上那只小狐狸,意味着环境的原始野性。作品色彩单纯,呈现出平面感,原始人取代了农民形象,大自然成为人间乐园,显示了画家无忧无虑的心境。

3、塔希提岛的牧歌 1892年 保罗·高更 法国 87.5×113.7cm 布 油彩 圣彼得堡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画家以单纯的平面化手法,描绘了塔希提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在装饰性的画面中,表现了画家对风光的热爱。两位少女,一个似乎刚洗衣归来,一个正在吹牧笛,树上开满鲜花,猎犬在草地上,一切都显得宁静浪漫。画面富有异域情调,并透出一种神秘的气息,展示出东方艺术的单纯美和装饰性的魅力。

4、热带植物 1887年 保罗·高更 法国 116×89cm 布 油彩 爱丁堡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藏

画家高更以装饰性的色彩,描绘了热带植物与热带风光,造成一个既靠色彩、也靠结构的物质空间。色彩的装饰性与近于平面的处理,显得有几分神秘化。这种简化了的手法,强化了气氛,表现了异域情调,使浓郁的自然景物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1897年 保罗·高更 法国 139×375cm 布 油彩波士顿美术馆藏

这是一幅充满哲理性的大型油画,据画家自己说,这是他以最大热情完成的作品。因为此前,高更迫于贫困交加,绝望到了自杀的地步,被救之后,产生出强烈的创作欲望。他把在梦中的幻想与在塔希提生活的感受综合为这样的构图,并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为题,构思成这件巨作。这幅画三段式构图中,从右向左,安排了三个主角,婴儿、采果的年轻人以及老妇人,轮流向我们诉说出生、过活和死亡的秘密。这是人类一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也是高更对自己内心省思的总结和他一生并未虚度的证明。画面色彩单纯而富神秘气息,平面手法使之富有东方的装饰性与浪漫色彩。在斑驳绚丽、如梦如幻的画面中,暗寓着画家哲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6、朝拜玛利亚(Hail Mary) 1891年 保罗·高更 法国 113.7×87.7cm 布 油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幅画面体现出一种宗教意境与现实的综合。似乎是在原始秘境中的宗教祈神活动:右边肩负孩子的母亲,穿着鲜艳的红色塔帕裙,左侧中景是几个祈神的半裸妇女,宛如来自寺院的浮雕一般,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原始神性。背景的色彩斑驳绚丽,没有透视的平面效果富有装饰性,人物的表现与环境的描绘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暗示。造型富于虚构和象征意义,以平涂的色彩进行单纯的渲染,加强了画面的神秘性和奇异性。

7、午后小憩 高更 法国 1892-1894年 布面油画 89x116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高更在塔希提岛所作的画里的色调和故事,一切都不像是真的。所以,瑞典人斯特林堡对他大加谴责,“一派从火山口倾泻直下的海洋,一片连上帝也无法居住的天空——我在梦中说道,先生,你创造了一片新天地,可是在你创造的这片新天地中,我一点也不快活……住在你天堂中的那个夏娃也不是我理想中的。”“在这些画中我看见了许多连植物学家也不曾见过的树,连居维埃也无法想像的野兽以及只有你才能创造得出的人物。”

8、黄色基督 高更 法国 油画 1889年 92×74厘米 布法罗欧布莱特—诺言克斯美术画廊藏

油画《黄色的基督》,以其浓重的色彩、平铺的块面、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色彩虽然华丽,却显示出布列顿景色的天然质朴;妇女的形象虽显得优雅,然而其庄稼人的气质却仍是一目了然。   画中,色彩统一的平面和围绕图象线条,体现出高更对于纯朴、简化意味的刻意追求,这与印象主义画风形成鲜明对比。此画反映出画家对于所绘对象的细致观察:农妇的服饰样式十分精确,画面的光是布列塔尼地方特有的冷光,田野中透出绿色、赫色及黄色的和谐。此外,那个十字架也是参照着阿旺桥附近教堂里的一件着色的基督受难木雕像所绘。然而,画家在这里已超越自然主义的观察,而追求情感的表现。他在其日记中写道: “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由可言,……他们只关注眼睛,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则漠不关心,从而落到了只是科学推理的境地。”而对“思想的神秘核心”的表达,恰是高更的目标所在。虽然他根本不是一个农民,但他却要以他的画,传达他在布列顿的人们身上所发现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及迷信色彩的淳朴与天真”。因而,他以简化的构图,使空间平面化,同时,使轮廊线变得粗重,并加强色彩的浓度,其目的,是要让画面不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所作的记录,而是一种对朴实、虔诚的宗教信仰的直接的视觉象征。

9、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高更 法国 1892年 布面油画 101x77cm    1892年,高更创作的肖像画“塔希提的年轻姑娘”是一幅真正的杰作。他喜爱塔希提妇女的那种粗野但却健康而强烈的美,他喜欢她们的天真、直率的性格,他欣赏她们肌肤上的炙热而又丰富的色调。他太为他的模特儿所陶醉了,以致他无法为了他的综合法而牺牲模特儿。因此,他以综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但决不搞综合。形象上没有丝毫抽象因素,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调子都充满着赞美和喜悦。高更那种绝望的、悲哀的调子,在这幅画上已全然消失。他在远离文明、远离首府巴比埃城的森林之中,重新获得了平静、人性和快乐。随着欢乐,他重又找到了准确的明暗对比调子和安稳的、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狂乱的色彩和谐。褐黄色的皮肤、蓝黑色的头发、青紫色的衣服(稍被几块玫瑰色和白色所间隔),展现在上半部为橙黄色,下半部为红色,散布着一些绿树叶的明亮的背景前面。甚至某些结构上、比例上、体积和光的表现上的缺陷,也竟成了一种难能可贵的东西,因为它们反映了表现手法的新鲜和生动,反映了艺术家创作的无拘无束。高更往后也创作了一些像这样美的作品,但比这更好的作品却从此未能再见。这幅画(Quand te maries-tu)又译“你何时结婚”。

10、布列塔尼的猪倌 高更 法国 1888年 布面油画 73x93cm。这幅画作于1888年,画里用的是勾黑边的色彩平涂。这些平涂面是彼此对立的,为的是不依靠中间调子而表现出空间感。有些色彩画得很随便,不能反映现实:林子是紫色、橙黄和红色,山是紫褐色,石头是粉蓝色,房子是白色和蓝色,猪是黄色,放猪的孩子穿的是蓝色和紫色的衣服。总之,这幅画的整体在形和色上是统一的。它的独立自主性已经达到这种程度,即为了创造一个具有独立生命——艺术生命的客体,艺术家的视觉就会不符合现实的视觉,就要从后者中抽象出来。某些次要的细节还很像印象派,不过画面总的风格已是另外一种,即建立在新理论的基础上;高更将把这种风格发展下去,并且至死不渝。他称这种风格为“釉彩派”和“综合法”。确实,这里一片片颜色是像景泰蓝(Cloisons)那样平面分布的。这是走向平铺形象而不要像塞尚那样表现空间与体积的相互关系,避免写实的刻画而集中注意力于艺术对象的第一步。

11、清晨 高更 法国 1892年 布面油画 200x150cm 私人收藏

2007年11月7日,香港商人刘銮雄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中,以3924.1万美元(约3.0487亿港元)拍得高更的名画《清晨》。该画为美国Joan Whitney Payson夫妇从1945年开始收藏了62年。《清晨》是高更于1892年在大溪地所绘画,描绘一名大溪地妇女在芒果树下沐浴,是他生平中较独特的作品之一。当时四十三岁的高更移居大溪地生活,并与当地一名女子结婚,作品中色彩强烈,充满太平洋岛国风情,足以与凡高和毕加索等其他画家的作品比美。

12、坐在地上休息的两位塔希提妇女 高更 法国 1891年 布面油画 69x90cm 巴黎卢浮宫藏

高更的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两位正在岛上休息的妇女,通过大面积的平涂色块,以及极具装饰性的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两位土著妇女的轮廓。妇女棕色的皮肤在强烈的红、黄、黑等色彩的映衬下显得原始意味十足,显现出令人向往的野性之美。青色的水果更进一步加深土著民族的风情。画面中心两个坐在海边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形象,给人以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人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13、塔西提岛组画。高更的名作《塔希提岛组画》,那些红棕色的土地和沙滩上的土著女人的身体,那有着黄金般的天空和笼罩着梦一般的永远散发着温情的热浪,使我们和他一起去感悟那块神秘的热土。

14、悠闲 高更 法国 1892年 布面油画 75x9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是高更最优美的一幅描绘南太平洋岛屿的风情画。1891年,43岁的高更开始厌倦巴黎社会,离家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Tahiti夏威夷与新西兰之间的法属小岛),在这里拼命作画,描绘了塔希提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直到1903年去世。这幅画中,两位坐在草地上的塔希提少女,袒露着饱满丰腴的褐色胴体,一个悠然地吹着牧笛,一个专注地侧头凝视。前面有一只红色猎犬在警觉地嗅着,后面绿色草地上徜徉着慵懒闲散的土著男女,旁边热带大树上开满鲜花,一切都显得温馨而宁静。整个画面富有异域情调,并透出一种神秘的气息,表现了画家对塔希提风光和土著居民的热爱。正一艺术原创首发。此画原画名为《阿里阿里阿》,塔希提语,“消遣”的意思。

15、梵高绘向日葵中 高更 法国 1888年 布面油画 73x91cm

流浪的异乡人——高更: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48年6月7日诞生于巴黎罗纳德大街56号宅,保罗·高更·格罗维兹,曾担任共和派报纸《国际》的撰稿人,高更诞生后不久,拿破仑第三称帝,残酷镇压共和派战士,高更全家移居南美洲,母亲玛利·沙爱尔是一位妇女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1883年, 高更辞去了他在商行的职务,专心作画。当时,他已是3个孩子的父亲,第四个孩子将在年底呱呱坠地。他毅然抛弃家庭和妻子,同凡高一起去阿尔写生。1888年,他到法国北部布列塔尼地区写生,在那里画成了决定他象征主义风格的《雅各与天使的搏斗》 (亦称《听布道后的幻想》)一画,画中为表现主观的幻觉形象而把草地画成红色,修女的白色帽子、黑色道袍同红色构成强烈的装饰效果,类似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彩色嵌玻璃画。1891年的一期《法兰西信使报》的评论中,称高更的绘画是“理想的、象征的、综合的、主观的和装饰性的”。这一评论基本上正确地概括了高更的风格。

1891年4月4日, 43岁的高更搭乘一艘法国货船来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塔希提,这是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热带岛屿,岛上有茂密的丛林和溪流,纯朴而善良的塔希提人还处于相当原始的农业社会,高更对这里的原始风味十分喜爱,他挤命作画,几乎废寝忘食。两年后,他带着大批这样的作品重返巴黎,在丢朗-吕厄画廓举行展览,但却未能得到巴黎艺术界的理解。只有像波纳尔等“纳比派”画家表现出狂热的仰慕。

1895年,他重返塔希提,更专注、执着地沿着自己的道路走去,直到1903年5月8日因发作心脏病去世(一说为麻疯病)。他的作品由著名收藏家、画商拉沃尔清理,在巴黎举行规模很大的展览会,终于得到人们的承认。色彩如此鲜明、纯粹,如同发着刺目的光彩,高更的这种色彩技法,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画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