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

(朗读者:赵朋)

时间如流水。每每听到流水的声音,便想到时间,便看到时间正在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地从身边流走,是那样的冰冷和绝决。

我们每个人拥有的生命时光是时空里的一小段,如此,我们每个人又是一个储存着这一小段时间的储存器。每天,时间就从我们的体内均匀地向外流淌着,直到流尽最后一滴时间之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所有生命的自然规律,无一在这个衡定的自然规律之外。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时间利用的绝对值里,增大正数、降低负数,用我们的生命去温暖这冰冷而绝决的时间。

我曾经在随笔《善良,是一盏浇不灭的灯》里,介绍过一名叫张成良的杭州人。2013年,他在杭州的一个小巷子里建了一家公益面馆。进到这家店,无论是谁,都能在这家面馆里免费吃到一碗热乎乎的杭州风味卤肉面。起初,很多路人经过面馆时,都感觉张成良这是在“作秀”,可这“秀”一作就作了5年。每当夜幕降临,杭州各个地方的清扫工、流浪汉,都会急匆匆地赶来这家面馆。大家边吃边聊得不亦乐乎,在热乎美味的面条里,他们放下了一天的疲惫,尽情享受此刻美食带来的慰籍。

这个面馆,一直开到张成良生命的尽头。

张成良,一个我们生命之中的普通人,用他燃烧的生命,温暖了属于他的这段时间,让冰冷和绝决的时间有了热度。

年逾六十的杨教授是我的尊师,因为学术的重量和作为文学评论家的厚度,依然工作在他所工作的唐山某学院。在为学生们授课、做博导、做国家级研究课题,推出了《“现实主义冲击波”论》《新现实主义小说论》《世纪之交语境中的新现实主义小说研究》等有着独特选题与研究价值的著作。同时,他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半径近千里范围内作家、作者文学作品的评论上,先后出版了《唐山作家论》《滦河作家论》《燕山作家论》《河北“三驾马车”论》等著作,这些评论激励着一批批新老作家的创作热情,在全国文学评论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冠之中国文坛“三驾马车”的著名小说作家何申、谈歌、关仁山与评论家杨教授,一并被写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

杨教授用他对文学毕生的热恋与追求,将时间凝固在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使时间不但有了热度,而且有了文学史的厚重。但是,当我听说他600万字的文集付印,大部分费用需要自己担负时,内心百感交集。他却说:出这600万字的文集,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心愿,百年之后,我给后人研究唐山文学、滦河文化、燕山大地上的作家,乃至全国研究文学的人留下这些资料就足够了。

听到这些,我心潮澎湃、暖流滚滚。

在资本舞蹈的年代,仍然有着为他热恋的热土上的文学、文化生长、繁衍而不惜时间、不惜金钱的赤子,这是怎样的胸襟、怎样的情怀、怎样的为人啊。

时间,在杨教授的身上,正以另一种生命的方式开花、结果。

大江东去,时间无价。无论是新生命还是耄耋老人,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近日,一位朋友从微信上发给我一张图片,图片以手机电池电量显示,告诉人们从零零后到五零后的平均生命“还能使用多久”,时间剩余的刻度一目了然,八零后剩余的“电量”竟然也只剩下了一半。

关键是,面对时间,面对分分秒秒流走的时间,我们能否像珍惜手机电池电量一样珍惜剩余的时间。因为,这支生命“电池”,目前还没有让电量再充满的“充电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巨商富贾。这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是动笔时的早晨。

珍惜时间,珍惜时光,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吧。生命,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将生存基础的岗位工作做好。

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多陪陪今生有缘的亲朋好友。

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让终生爱好每天进步一点点。

温暖属于我们自己的这段时间,最终一日让善良成为墓志铭。

……  ……

虽然时间终将冰冷而绝决地流失。

我们曾经手握着的时间,却是温暖的。

那是善良的温暖,一如我们曾经享受过的阳光、河流与大地。

上一篇:骂完了“戏子们”之后,我们是不是应当有一个道歉

河边柳,用生命与你一起顽强和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