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敲响的警钟,需要“三共”化解

文丨刘嘉文 · 主播丨涂山

疫情快讯 ●

庚子年的开端,中国就遭遇了一场灾难,“新冠”病毒肆虐中华,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与此同时,北极冻土带开始融化,专家检测出冰封病毒将苏醒。这一连串的消息,让人们感叹这似乎是世界末日的前兆。

虽然这样的悲观情绪过于夸张,但是当今人类世界确实面临着种种生存危机。

微观意义上的灾难 ●

从21世纪开始,各大环境保护组织层出不穷,保护地球的标语开始流行在大街小巷。但是,地球真的需要我们保护吗?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无论生物如何摧毁环境,地球都将存在,而永远消失的将是人类,所以我们继续的是保护人类本身。

威胁人类生命的并不只是海啸、干旱等自然灾害,还有肆虐的病毒。埃博拉病毒、致命流感、非典肺炎、新冠病毒这些病毒威名远播,这也给当今人类提出了巨大挑战。

当今人们有这样的错觉:生存是人类唾手可得的事情。

作为中国人更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还记得最近一次饥荒是1959年,多人因此丧命,可以说苦难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程。

当前大肆流行的新冠肺炎初步研究认为起源于蝙蝠,我们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我们应该加强忧患意识,把保护地球环境、寻求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责任。

这是人类面对环境恶化的自我拯救,而不是保护地球。

中观意义上的灾难 ●

灾难只是显见的危机,但深入挖掘可以发现,危机始终存在于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念之中。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金钱和欲望占据主流,各国利益冲突,甚至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中国也逐渐步入金钱社会,但是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外卖、快递行业的盛行导致塑料制品飙升,垃圾处理也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

但是,人们的价值观依旧停留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上。

这种唯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人类各种危机的根源,想要改变一代人的价值观必须从教育着手,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抚育子女时,如何让他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宏观意义上的危机 ●

比价值观更高层次的危机,便是人类整个种族的共同问题,那就是各民族的文化排他性。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不同的地缘区域演化出了不同的氏族部落,每个部落有图腾、文化、信仰,后来又产生了宗教和祖先信仰,这对于人类早期抗击自然是优势的体现。

到了现在,这种文化排他性却成了当今世界危机的源头,现代战争的起因大多含有文化冲突的因素。

当基督教文化遇到犹太文化、伊斯兰遇上基督徒、黄色面孔遇到白色面孔,文化无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而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剧,至今这种争端并没有停止。

所以跨文化交流成了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如今种族歧视依旧严重,从本次疫情可以看出西方世界的某些偏见仍然没有消除。

正心正举:“三共”的解决之道 ●

面对微观、中观、宏观这三声警钟,我们也要从三个层级去解决问题,也就是共融、共通、共进。

俄罗斯著名学者巴赫金说过“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所以跨文化对话是解决人类争端的契机。

共融就是文化的互识互见,融合而不是消灭。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道德经说的“道生一”用的词是生,道生一之后,道还在,而不是分解掉了。

文化亦是如此,不应宣扬此消彼长的文化,应该践行文化的繁荣,并且接受融合。中国也应该做这样的先导者,极端的文化壁垒只会导致人类最终同归于尽。

共通就是融合的下一步,要寻求不同文化的共通性,才能在文化融合中避免更多地争端。

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有某些交集,寻求共同规律是广大人文学者需要做出的努力,目前世界很多高校也都开展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但是这类人才还是相对稀少,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更多地重视,因为这是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

共进就是人类文明的曙光,解决了文化冲突人类才能更好地面对灾难。

地球环境恶化,全球变暖不可逆,冰川冻土释放的远古病毒催促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并不是唾手可得的,未来的灾难需要全人类携手共同面对。

拨迷见智 ●

俄国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只有遵循不同的道路,人类才能达到共同目标;只有通过各自独特的生活,每一个民族才能够对共同的宝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不同的道路、独特的生活,指的就是在共融中保持本色,共同的宝库就是人类的共通世界,在此基础上人类才能现实共进,在未来步入共同的宝库。

开启自在之门 ●

当警钟敲响,我们必须要开始行动了。

我们必须共融,用文化的融合来解决民族的排他性。建立和谐共融的文化体系,保留民族特色,寻求深度融合。

我们必须共通,用文化的对话来破除文化的冲突性。寻求人类共通的精神家园,找到价值契合,建立全球意识。

我们必须共进,用文化的合作来抵抗未来的灾难性。探寻抗击病毒的科技手段,保障人类未来,探寻永存生机。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