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活到一百岁,死前:我是一条狗,叫了百年也没能唤醒中国

探究历史的真相,挖掘过去的故事,听听老一辈讲述脚下土地曾经发生的故事

感受历史传达的厚重,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历史,用心去聆听来自过去的声音,感受古人传达的智慧,关注我,跟着我们一起去追寻先祖的脚步,挖掘出那些尘封在泥土中的历史!

正文

“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句话,这句话来自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马相伯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可他自己却不这么看,认为自己的壮年生活都浪费在一项失败的事业中,这就是洋务运动。

马相伯,1840年生于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的一个天主教世家,11岁时离开家乡来到上海读书,他的传奇就将从这里开始启程。刚开始,马相伯认为李鸿章领头的洋务运动是救国的重要举措,于是毅然投到李鸿章麾下成为一名幕僚。

在李鸿章手下做事,马相伯最为尴尬的一次是奉李鸿章之命去美国为北洋水师筹集资金。李鸿章的本意是筹措2500万两银子,可美国银行投资者的热情空前高涨,大家争抢向清政府提供贷款,总额超过5亿元。马相伯自然是很开心,迅速将这一结果发电通报李鸿章,可等来的回复却是很尴尬,“办法甚当,朝廷大哗,舆论沸腾,群矢集我,万难照准。”

李鸿章都这样说了,筹款之事不了了之。离开美国之前,一次欧美著名学府考察之行,让马相伯的人生发生了改变。欧洲教育之先进,让马相伯印象深刻,他意识到,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从教育开始,“自强之道,以作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立学堂为先。”于是,马相伯放弃政治仕途,转而进入了教育行业。

作为一名教育家,马相伯“毁家兴学”的故事经常被人提起。1900年,马相伯将自己在松江、青浦等地的三千多亩田产捐献出来,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1902年,马相伯创办震旦学院,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不久,马相伯因与耶稣会就震旦学院办学理念产生冲突,决定离开震旦另办新学校。

马相伯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1905年9月,复旦公学在上海吴淞成立。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复旦”者,取自古诗“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希望这所新学校像朝阳一样,蒸蒸日上,这所学校就是如今的复旦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相伯积极为抗战奔走。由于在上海的名声,马相伯被公认为救国领袖。

1939年11月4日,马相伯病逝,享年100岁。据马相伯的孙女回忆,爷爷去世时除了给子女后代的交代外,还有就是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