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纯阳之体不能补阳?NO~适当补阳爱吃饭、个长高

本  期  导  读

孩子正值长身体的时候,却不爱吃饭,个子久不见长,真的是急坏了爸妈们。

洪大哥是潘毅老师的忠实学生,从《中医一年通》课程到《周易与中医》整整跟随潘老师学习了一年多。

透过老师课上一句话,解惑了他心头上的疑问,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孩子的长个方。

本文就是洪大哥自己学习体会与实践心得,献给各位爸妈们。

本文作者:洪育才,写于2016年

◆  ◆  ◆  ◆  ◆

潘老师在《周易与中医》的课堂上讲到:

「春分时节(前后连接惊蛰清明时段), 冬日藏于地下的阳气终于升发出地面,和地面上空的冷阴之气交感相遇而成为春雷,故而为震卦

上边两条阴爻,比类春日地上依然阴寒不轻;下边一条阳爻,比类地下的阳气已升出地面,故闻雷声隆隆。」

想起儿时在农村常听大人说「瑞雪兆丰年」,常见的解释是大雪严寒冻死虫害,是来年庄稼丰收的安全保障。现在想来何不作如下诠释:

有瑞雪的严寒冬季,地面被厚雪覆盖,地下所藏的阳就更多。

春天里升发出地面的阳气也就更多,春夏里庄稼得到充足的阳气温养,自然长得更好,故而见秋天大丰收?

可见要想得丰年,春天的升阳是关键,而冬天的藏阳是根本。

既然天人合一,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孩子处在生长期,就是人生的春天。

如果从母体里带来的肾阳储备不足,表现出怕冷等,就会致脾气升发不足,所谓火不生土。

相当于庄稼地里的阳气不足,而进食偏少,继而影响身体的发育。

◆  ◆  ◆  ◆  ◆

我自己的孩子,男生,2019年时12岁,多年饭量小,一直较同龄孩子明显矮小,个子在班上位列倒数,而且还特别怕冷,比别的孩子穿衣服要多得多,容易感冒流清涕。

过去的数年间我曾先后访求四、五位中医,其中有两位还是高龄过八十的老中医,可调理效果一直不明显。

从处方用药看去,大多是消积醒脾或补脾略加理肝,即便方中有补肾阳的药也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更无一用重补命门之火来调治的方子。

经典有「孩子为纯阳之体」之说,医生们忌讳用阳热之药,本人自然更不敢轻易出手。

直到去年《中医一年通》课程潘师在课堂上明确说到:「纯阳之体只是说阳的质量高,数量却不一定就多,当补则补。」

当时我直有如雷贯耳,茅塞顿开之感,果断确定了补肾阳助脾气的治则。

考虑到前些年处方中先后有过诸如鸡内金,神曲等药,不再消积,以免徒生耗气之虞。

  实践操作  

第一步
服同仁堂的金匮肾气丸配合五子衍宗丸。
前者白天两次,晚上才服后者(以添阳气生化之源)。
时间3周左右。
第二步
六君丸(10天)+ 玉屏风颗粒(10天 用人参水送服)。

很快,食量渐渐增加,饭量由此前一直保持的一碗饭吃得很费劲(要不停地催),进步到春节前已经很快吃两碗饭。

半年里个子长高明显加快,尤其是穿衣服大大减少,与健康孩子一样不怕冷了。

冬春这段时间里,他妈常觉得他穿的太少,怕他着凉,而他一反以往,总说不冷,没事。

我一旁听了,心生感慨:潘师课堂一句话,抵过孩子数年长啊!真正功德无量!

或许有人想,会不会是碰巧孩子到了吃饭长个的那个点,并非补阳之功?

的确,我们也常见一些孩子此前一直发育慢,在某个点突然吃饭长个了。

窃以为,即便如此,情况不同而理却相同。

除有其他专门原因之外,孩子一直不吃饭不长个同样可能是阳气不足,而每天吃饭再少,也终归能使阳气得以点滴积累,只是积累得慢而已。待到积累的阳气足了,脾运好了,就突然开始长个。

问题是,所谓的阳气足了这个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个体差异。

作为父母,与其毫无时间预期地等着阳气慢慢积累足的那个不确定的某一天到来,何不直接把阳气补上去?!

毕竟延迟或滞后发育就不是一种自然合理的现象。

先天的不足就需要积极地从后天补上。

要有雷霆之壮,就得震升之阳。

来源:正安聚友会,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