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现金是本阶段最佳策略吗?

先看几则消息:

北京部分二手房出现10%降幅;

4月27日,深圳某楼盘悄无声息地扛起降价大旗,3.5万/平起卖,以远低于周边二手房的价格销售;

55城调控楼市降温,深圳上周成交均价跌破5万元;

从1月到3月,央妈的基础货币存量(社会初始总资金)逐月下降,整个一季度足足下降了2.14%。而其中的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主要指银行的基础货币),更是从一月份的91346.34亿下滑到3月份的80711.21亿,骤降了11.6%。

最后一条神马意思?简单一句话:央妈缩表,市场流动性下降。

大家都知道前两天有两位大咖在争论本阶段是否应该现金为王,先列大咖一下观点: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今年的政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央行开始收紧货币,过去货币政策受制于经济和通胀目标,但今年受到新的因素影响,美国加息开始影响中国货币政策。要保持汇率稳定,我们可能要被迫跟着美国加息。另外,要关注最近正在发生的金融去杠杆。如果今年紧缩货币同时金融去杠杆,那么今年的汇率和房价应该会有一个相反的走势:汇率稳定,房价会有一个见顶回落的过程。今年最好的做法是短期现金为王。由于美国加息,央行政策还在收紧,从今年4月份开始股债商品都在下跌,只有货币类资产收益率是最好。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局部有风险,但目前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现金为王是个坑,是个很大的坑”,股市的判断是震荡向上,结构性牛市。“每一次回调都值得买入”,说的性感一点就是“每一次回眸都令人心动”。坦率地讲,今年股市的收益率肯定超过现金,房地产市场也有长期的投资价值。

那么,我的观点是什么?

我反对“现金为王”。那么姜超所说的短期,到底是多短,我不知道。对于我来说,留6个月的生活费在手,再储备一点应急的货币基金足够了。其余的现金肯定不会拿在手上,一定会投向某些领域。

至于任泽平的观点,我只认同“现金为王是个坑,是个很大的坑”,其余的说法我都有保留。

他说“当前中国经济局部有风险,但目前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这话说得太满了,说实话,在他这个位置也拿不到足够的信息来论证这句话。目测政府对楼市的凶猛调控,尤其是北京对楼市的调控,有点不顾一切一定要拿下这个炸药包的意思,所以,咱心里还是有点忐忑。

任说“股市的判断是震荡向上,结构性牛市”,这个也是跳大神,只有50%的概率被证实。至于“今年股市的收益率肯定超过现金”,这个对于普通投资者意义不大,大家手里拿的股票和基金都不尽相同,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太多了,所以,不要对这个期望太大。

任又说“今年房地产市场也有长期的投资价值”,我的看法是,房地产市场还是要跌一跌才有长期投资价值,房价在目前的位置横盘,而国家的调控政策在年内不停加码,摆明了要温和去杆杠。个人看法,今年没必要琢磨房地产投资,明年再看。再次强调,我不会长期看空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我只是觉得在这个位置投资,收益率不够激动人心。

当然,刚需和换房一族可以不用考虑收益率。

那么,我们应该看好哪些投资方向?

此前,我写过文章,强调看好高科技产业和消费升级,这一点没有改变。

今天,我很想谈谈对黄金的看法,我更多把它看作一个避险工具。

现在,世界上有两大泡沫,其中一个是美股,一个是中国楼市。当然,也有人说这两个没泡沫,双方的意见大把,大家自行去网上搜索。我的意见,这两个就是大泡沫,既然如此,我的思路就是在目前避开它们,它们崩塌之后,我再进去。

中国楼市是大泡沫,可以列出100条理由,我说四条不专业的个人感受吧:

其一,大领导不开心了,告诉你们“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注意,以前从来没有核心说这样的话。所以,雄安新区严厉对待与炒房有关联者,甚至出动了警方。

其二,数据来看,确实在温和去杠杆。

其三,调控继续加码,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在逼近。现在,居然连“限售”这样的绝招都使出来了,调控决策部门真是“人才济济”,哈哈。

其四,舆论普遍对高房价不满,已经引起不安定情绪。

美国股市是市场经济的股市,涨了8年,已经是史上第二长的牛市(2607天)。历史上,美股最长的牛市是1990年10月到2000年3月(3452天)。牛市越长,逼近拐点的时候就越近,市场经济的牛市就是有涨有跌,既然如此,那就安心等它下跌。

这两个泡沫中只要有一个泡沫破灭,投资者都要付出巨大代价。

但是这个崩塌的过程中,我也需要有投资品去对冲这样的超级冲击波,甚至去赚钱,黄金是我的选择,就这么简单。

强调一下,我不玩期货,不玩杠杆。

以上属于个人感悟,不构成投资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