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环儿为什么闭不了

环儿为什么闭不了

前些年,相声演员岳云鹏一曲《五环之歌》,引爆国人娱乐圈。“你比四环多一环”“你比六环少一环”,这两句妇孺皆知的歌词,被当作经典传唱,热络至今。

人们对“环”的概念,被一个曲艺节目无限强化,进一步印证了大众文艺的传播力。

在党政机关,当下也时兴讲“环”,许多人热衷于谈“闭环”或“闭环管理”,使用频率极高。

比如,加强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常常被写进了一些地方党政机关的文件之中;推进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工作,“闭环管理”时不时地挂在领导讲话之中;就连组织学习教育、党日活动等,“闭环管理”也时常出现在通知要求之中,不一而足。

在一些单位和同志眼里,“闭环管理”俨然已成了推动工作、加强建设的“灵丹妙药”。

但实际情况和效果并非如此。工作的“环”,常常是闭而不紧、闭而不严、闭而无效。

有例为证:

元月上旬,某市某劳务公司一名工人在搬运进口冷链产品时,感染新冠病毒,通过他和他的一个工友,先后在一个小区、一座商厦、一次家庭聚会、一次医院就医活动,最后造成1人感染33人的疫情传播事件,令人震惊。人们不禁要问:进口冷链产品搬运工作,早就列入防疫重地,都是实行“闭环管理”的地方,口子咋能开得这么大呢?

无独有偶。某市前阶段出现的新冠疫情封城,也是因为有人出国归来,在隔离了14天后,即参加了一场婚宴,造成人员大面积感染,之后被迫封城。前面没闭好,后面名副其实“封闭管理”了。因为一个人,封了一座城,教训惨痛!

至于领导机关工作落实中不封闭的现象,则是随处可见。有的制定三年规划或行动方案,雷声大雨点小,抓着抓着就抓丢了;有的安排部署一项任务,前头紧、后头松,不检查、不考评、不通报,结果不了了之;有的抓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拔一下动一下,机械执行上级指令,时间到、任务完,还美其名曰“重要的是过程”;有的对待职能交叉重叠的“结合部”工作,习惯推诿扯皮,工作中的“断头路”多年打不通……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这就有必要对“闭环管理”好好认识一番。

所谓“闭环管理”,最早应用于企业,是指综合闭环系统、管理的封闭原理、管理控制、信息系统等原理形成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践中,就是将公司供、产、销管理过程作为一个闭环系统,使系统和子系统内的管理构成连续封闭和回路,且使系统活动维持在一个平衡点上,进而使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决策、控制、反馈、再控制、再反馈,从而促进企业科学生产、销售、管理和发展。

引申至党政机关,“闭环管理”作为领导科学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工作谋划部署、组织落实、检查指导、通报反馈、奖惩激励等实施全过程管理控制,使每一人都在系统里接受管理监督,使每件事都有人去抓落实,使工作的每一个链条实现有机衔接,并能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

这么看来,“闭环管理”确是个好方法。好方法关键要用好,既不能当作口号喊,停留于表面表态;也不能泛泛要求,悬在“半空”,最终也无法实现初衷,抵达目标彼岸。

透视“环儿为什么闭不起来”的现象,本人认为,须从领导者长期存在的惯性、陈旧、落后思维中深挖根源,走出思想上的误区:

慎提“原则上”。一些单位和领导在倡导开展“闭环管理”时,常常使用“原则上不得”如何如何的字眼,看似人性化,实则为全封闭管理开了一扇窗门,从一开始,就把全封闭变成了半封闭或是不封闭。因为人们可以理解成,原则上不得,原则外也行。正是,规定刚性,执行绝无弹性。这让我想起某市前不久胜利闭幕的人代会,因疫情防控的需要,期间对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实行“闭环管理”,规定包括领导职务人大代表,参会时一律乘坐大会提供专车,不得乘坐小车。因为规定是“铁规定”,没有原则上的空隙,所以,大会实现了严格意义上的“闭环管理”,避免出现脱环漏管现象。

不搞“下不为例”。一些单位尽管强调“闭环管理”,但总有那么些人游离于“闭环”之外,脱环脱岗。对此,有的存在好人主义思想,缺乏斗争精神,睁只眼闭只眼,搞不了了之,“下不为例”。我们可以反观一些“下不为例”现象,你行“下不为例”,下回必定有例,这是被实践证明了一条规律。管理总是要得罪人的,何况是“闭环管理”,没有严格执纪作保证,“闭环”终将不闭,且易形成“破窗效应”。抓住了首例,就把住了第一道关口,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坚持“法要责众”。能否有效实行“闭环管理”,最终要靠纪律保证。作为组织领导者,最头痛的恐怕是面对一群有问题的人,这也最考验领导者的魄力和智慧。这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盖着、捂着,但纸终将包不住火;第二种是积极正视,认真处理,压力再大,也要查办到底。无疑,我们要倡导第二种态度。近闻,某市辖区接受省委政治巡视3个月期间,对照省委巡视发现反馈问题,彻查责任教训,运用“四种形态”,共组织处理270余名党员干部,形成了巡视利剑的强大震慑力,其经验在全市肯定推广。这个区委的做法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不可怕,可怕在于法不责众的顾忌,在于揭露矛盾不自觉,有了正视问题的勇气,就没有抓不好的管理工作,带不好的党员干部队伍。也只有这样,“闭环”才能在管理中真正地焊接起来。

综上,我们倡导“闭环管理”,首先要树立“闭环”思维,不能止于口号,而要武装思想,切忌新瓶装老酒;要抓好过程管理,做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闭环”工作成为一种素养;要严明纪律和责任,及时修正偏差,堵塞漏洞,严肃查处不落实的人和事,用纪律“利器”强力保障“闭环”落实。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0)

相关推荐

  • 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调研组在芒市、瑞丽调研强调:实现职业人员闭环管理,打一场持久的人...

    8月15日,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调研组在芒市.瑞丽调研时强调,要实现职业人员闭环管理,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 副省长.省委省政府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副指挥长李玛琳参加调研. 调研 ...

  • 【三江文学】刘佩学 : 挖地环儿

    [三江文学] 顾问:周渔 总编:且歌且行 [原创作品]总第三百七十三期 主编:狂哥 投稿邮箱:top_001@163.com 投稿微信:185 5026  0199 投稿QQ:3036913545@q ...

  • 随笔 | 环评,一个五味杂陈的职业

    小编按:本文为一位读者从事环评工作的有感而发,他从IT勇敢的跳到环评,并在行业拼搏奋斗,从自我怀疑到站稳脚跟,个中滋味五味杂陈,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文 | 大魔王 一个偶然的机会初入环评行业,到目 ...

  • 刘佩学:挖地环儿

    [总第122902期] 挖地环儿 作者:刘佩学 地环儿是啥东西?学名甘露子,也有地方说是宝塔菜.村里人,甭管大人孩子,都叫地环儿.地环儿干啥,多半拿来腌咸菜.不但卖相好,味道儿也不错,尤其酸甜口味的. ...

  • 家乡味道(二):钵儿窝窝、摊环儿、钢丝面

    本文作者:黄金亮 钵儿窝窝.摊环儿.钢丝面,这三种食物用的是同一种食材,那就是玉米面.玉米面现在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和喂牲口的饲料,已经很少直接上餐桌了. 我记忆里,玉米面盛行有两段时光,其一是随父亲在山 ...

  • 【红柳叙梦】环儿,一个被爱遗忘的孩子

    审核:司长冬.青豆荚   编辑:红柳 环儿,一个被爱遗忘的孩子 文/红柳 想起这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许是一个母亲特有的怜悯,也许是对一个孩子深切的期待,总想为他说点什么.是的,有些 ...

  • 我遇见了你你却把窗儿紧闭【林培琼 | 文学看台1652】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视频 | 这番操作,骗子一定被气疯了........................ 视频 | ...

  • ☀探究|纸环儿,你从高处飘落,为什么要如此妖娆?

    2016年1月18日下午,期末考试监考英语,考生们都很规矩.微主百无聊赖,看到讲桌上有一张作废的答题卡,质地很是挺括,就蹂躏起这张纸来. 微主无所事事地把答题卡撕成条状,捏成圈儿,在手里把玩不止.偶然 ...

  • ☀探究|纸环儿,你从高处飘落,必须如此妖娆!

    一.问题来源 如上图所示的纸环儿,是由纸条两端粘接而成的,让这纸环儿从高处无初速自由释放,可以看到纸环儿旋转着,缓缓飘落,宛如舞池里飞旋的舞女,十分神奇! 是什么原因让纸环儿的飘落如此妖娆呢? 很多网 ...

  • 临证随笔——浅谈闭经

           Z女士35岁,某大公司销售主管,结婚十年不孕.先生精液多次检查基本正常.Z事务繁忙,月经紊乱数年,渐至闭经,西诊多囊卵巢综合症,服用激素治疗后,月经基本得以按时来,再吃则不效.来诊时已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