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爱家说书5

(Colophon)是一本限量版季刊杂志,从1929年末陆续以多种样式出版直到1950年,这个计划是由在纽约创立平森印刷所的埃尔默·艾德勒发起的。

他的设想是全球的顶尖印书馆都会乐意贡献他们的时间和专业技能,印制一些特别的作品,自行选用合适的纸张、版式和插图。这些作品汇集到平森印刷所统一装帧,最终交到2000位预约客户的手里。

艾德勒在他的编辑部里聚集了一帮图书界的名人:John Winterich, Alfred Stanford,F.B. Adams,Rockwell Kent(设计了柯罗封的logo和柯罗封的colophon), W. A. Dwiggins, Frederic Goudy, Dard Hunter, Bruce Rogers, A. Edward Newton他们不仅提供专业意见也写了不少文章.

董桥:美国出版家William Targ一九七五年那本回忆录《Indecent Pleasures》写印书藏书的故事十分好看。他是英国藏书家John Carter的好朋友,那些年我们都在读卡特写的藏书指南和猎书琐忆,读了这本《不雅之趣》才晓得卡特跟纽约第五街Scribner的珍本书部门过从很密,专替他们在英国搜猎古籍转运美国。听说那是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五六年的事,连谷登堡《圣经》他们都经手买卖过两部。Gutenberg Bible是十五世纪出版的拉丁文《圣经》,是德国金匠Johann Gutenberg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出版的第一部活字印刷的书。

几年前400多美元收回,现急需资金周转,成本价出售。两三千人民币似乎数目不小,但以美元计价400多不算多,新出的英文学术书籍动辄定价一两百美元。将近百年的书,比起孔网现在搞的签名限印本动不动拍卖到近千元甚至超千元,本书超值了,尤其是考虑到本书是作者自留送人而非供出售的,而且编号是1。不知道Miss Helen Fagg是何方神圣。

本书不再参与其他优惠活动。

董桥: A.W.S. Rosenbach的文笔我一向喜欢,他的《Books and Bidders》比Hans P. Kraus的《A Rare Book Saga》好看多了。   

董桥: 悲剧发生一年多了,她写信给二十世纪最出名的美国书商A.S.W.Rosenbach:「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人世间所有的欢愉都离我而去了」,为了抚平伤痛,她决定在儿子的母校哈佛大学建立一所纪念儿子的图书馆。她请罗森巴赫为儿子的图书馆搜罗更多更珍贵的图书,罗森巴赫很快找到布莱克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找到查普曼的荷马史诗赠阅本,找到史考特的斯威夫特传记原稿,找到克鲁克香克的《苦海孤雏》画片,合计花了十二万美金。   

钟芳玲《书天堂》: 《红字》(The Scarlet Letter)的作者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手边曾有一本梅尔维尔致赠的《白鲸记》,里面有他的亲笔签名,并表达他对霍桑才华的敬意。众所皆知的,两人曾经发展出极佳的友谊。文学史家也认为《白鲸记》曾受到霍桑相当的影响。这本与两大文豪产生亲密关联的书,一度辗转流入纽约一家书店,被不识货(或不小心)的店员以几美元贱卖给一位来访的英国作家约翰·郡可瓦特(John Drinkwater)。   

当郡可瓦特在伦敦寓所与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美国书商罗森巴哈(A.S.W.Rosenbach)闲聊谈到自己这一斩获后,罗森巴哈开始坐立不安,他实在太想占有这本书了。于是开出二十倍的价格,对方居然答应割爱,着实让他喜出望外。罗森巴哈曾在《书与竞标者》(Books and Bidders)一书中鲜活地描述这段轶事。我每次翻阅到此时,总能想象当时他眼睛发光、心跳加速,对那本《白鲸记》产生无限饥渴的模样——特别是我所捧读的这本书,也有他六十年前以钢笔题赠给友人的祝福语。   同一本书中,罗森巴哈还提到经手过的另一精品。那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Percy By he Shelley)送给未来妻子玛莉·雪莱(Mary Shelley)的诗作《仙后麦布》(Queen Mab),他在书里用铅笔写着亲昵的字句:「你瞧,玛莉,我一直都没忘记你。」书中它处又可见到玛莉写着:「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神圣的,其它人都不准翻阅。我可以在里面恣意随笔,但是我该写什么呢?我对作者的爱超越任何文字传达的力量,而我又与他是分离的。凭着至亲与唯一的爱,我们已互相许诺,就算我不会是你的,我也永不会是别人的。」   由于雪莱已婚,两人恋情不容于社会,结果一起私奔到意大利。玛莉当时未满十七岁,而雪莱也不到二十二岁。后来两人结婚,玛莉·雪莱并写出旷世名著《科学怪人》(Franke tein)。罗森巴哈第一次触摸这本有着两位文坛金童玉女字迹的诗集时,激动得全身颤栗不已。凡是文学的爱好者,谁不会有相同的反应呢?1914年时,他以一万两千五百美元卖出这本诗集。

董桥: 照Nicholas A.Basbanes的《A Gentle Madness》裏說,伯哲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有一天到賀威爾的店裏閑逛,隨便問問伙計有沒有莫里斯做的書,伙計帶他到後頭一間小房間,開門一看真的是六十六冊凱爾姆斯特出版社出的書,說是剛剛收回來,已故富豪Templeton Crocker舊藏,許多部都有簽名題識。幸運的伯哲花了三個午飯時間逐冊細看那批珍品,先買下莫里斯簽名送給伯恩瓊斯的《The Life and Death of Jason》,三個星期後忍不住再買下五十幾本,賀威爾接着還到處替他找漏網的魚,三年找齊了。伯哲夫婦從此沉迷莫里斯的手工藝術品,買下小印刷坊學手工印刷技術,埋頭苦練書法學用彩筆描字,結果連書籍裝幀都學會了。畢竟是搞建築的收藏家,他們夫婦數度遠遊英國還搜購莫里斯做的許多彩畫瓷磚、彩畫玻璃、刺繡地氈、木刻畫片,弄得研究莫里斯的學者專家紛紛趕去鑑賞他的藏品充實學問。

董桥:查令十字街84号,说的是书,其实书只是背景,凸显的是物质匮乏时代人与人的温情,是美国老小姐和英国拘谨绅士一放言无忌一欲露还藏的性情。令人受不了的是字里行间的风趣。书店竟见风景,当然是台湾锺芳玲那本《书店风景》画出来的。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前天终於有一位我很喜欢的人送了我这本书。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叫My Love Affair with Bookshops。锺芳玲在自序里说,这个书名得到了美国女作家Helene Hanff(汉芙)的指正与祝福。她还登了汉芙去年为这本书写的几个字:For Fang-ling Jong,whose "love affair with bookshops" I can't wait to read。《书店风景》的文字和照片勾起了我心中太多甜美的书香往事,也唤回了我当年读84 Charing Cross Road的喜悦。84Charing Cross Road正是这位汉芙写的畅销书,后来拍成电影。这本书其实是一部薄薄的书信集,收录了在纽约的汉芙和在伦敦的书店的二十年的通信,书后附录汉芙的一本旅英日志:The Duchess of Bloomsbury Street。    (三)    汉芙一九四九年十月五日写了第一封信给伦敦的Marks&Co书店,说她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书店的广告,知道他们专营绝版书。她说她怕「珍本古籍」跟古董一样贵,无奈穷作家一心好古,想请他们给她找几本旧书,每本书价不超过美金五元:“Gentlemen: Your ad in the Saturday Review of Literature says that you specialize in out of print books. The phrase 'antiquarian book sellers' scares me somewhat, as I equate 'antique' with expensive. I am a poor writer with an antiquarian taste in books and all the things I want are impossible to get over here except in very expensive rare editions,or in Barnes Noble’ s grimy,marked up shoolboy copies...."    (四)    伦敦那家书店终於满足了汉芙的恋旧情怀,从此开始了二十年的交易。战后英国物资贫乏,每个家庭每星期分配两盎司肉类,每人每月一个鸡蛋。汉芙於是给他们寄了好多火腿和鸡蛋。跟她写信最多的是书店里的Frank Doel。汉芙后来和佛兰克一家都成了信上的好朋友。二十多年后,84Charing Cross Road出伦敦版,伦敦出版商请汉芙到伦敦做宣传,这位一生迷恋英国的老小姐终於有缘踏足伦敦,走进她梦中的Charing Cross Road八十四号的Marks&Co书店。书店已经关门了。她信上的亲爱的佛兰克已经去世了。她的出版商借了钥匙打开书店的大门让她进去凭弔她的老朋友。书架都空了。书店的风景都不见了。她在阴森的冷风中扶着楼梯的橡木扶手,慢慢走进佛兰克的空办公室:“How about this,Frankie? I finally made it.”她悄悄对他说,眼中闪着泪光。

董桥:英国版本专家John Carter说书籍装帧装护封一八三二年才有,那是书籍从装钉厂运到书店发售途中保护新书的「包纸」wrapper,书籍上了架护封可以不要。到了护封上的设计越来越精美信息越来越丰富,护封跟书籍分不开了。他说一九二○年代开始,买卖初版旧书讲究护封在不在,在,书价立刻调高;不在,书价立刻贬值。到了藏书界兴起Modern First热潮,护封的经济效益往往高过实际功能和艺术价值,书籍装帧于是多了一门护封修补技艺,匠人手工不输中国修复古字画的裱画师傅。

董桥:美国出版家William Targ一九七五年那本回忆录《Indecent Pleasures》写印书藏书的故事十分好看。他是英国藏书家John Carter的好朋友,那些年我们都在读卡特写的藏书指南和猎书琐忆,读了这本《不雅之趣》才晓得卡特跟纽约第五街Scribner的珍本书部门过从很密,专替他们在英国搜猎古籍转运美国。听说那是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五六年的事,连谷登堡《圣经》他们都经手买卖过两部。Gutenberg Bible是十五世纪出版的拉丁文《圣经》,是德国金匠Johann Gutenberg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出版的第一部活字印刷的书。

(0)

相关推荐

  • 书人 | 新侠客传

    书友古城村人(孔网店铺:古城村人的书摊)常常在动态分享书话,本次分享的是他与同为爱书人的胡洪侠老师的一段书缘. 今日,多云间阴.早起,步行前往,取回洪侠赠我数册书.来之不易,岂能轻而易举取得?&quo ...

  • 查令十字街84号

    前两日晨读的口语话题是Describe a book you want to read again,有朋友提到了<查令十字街84号>,经她介绍我知道这是一本有关书和书店的小书,很快就可以读 ...

  • 对于影印新文学珍稀图书的一点浅见

    影印新文学珍稀书刊的出版工作几十年来未曾停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者当属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那套吧(大概是一百多册),书迷们或多或少都有存藏,但是未闻谁收集有全套 ...

  • 书爱家说书1

    董桥: A.W.S. Rosenbach的文笔我一向喜欢,他的<Books and Bidders>比Hans P. Kraus的<A Rare Book Saga>好看多了. ...

  • 书爱家说书2

    厚纸毛边精装配插图.写大藏书家.<藏书之爱>的作者纽顿的,一篇长文单印成书,那时纽顿还没去世.网上资料介绍:乔治·萨根特是美国著名的目录学家.<波士顿晚报>记者,生前撰写了大量 ...

  • 书爱家说书3

    董桥: 我有一本小书,叫<藏书消遣>(Book-Coollecting as A Hob-by),是缪尔(P-H-Muir)写的,用书信体分章去写,浅说下手藏书.鉴别初版.确定善本,评议价 ...

  • 书爱家说书4

    董桥: 悲剧发生一年多了,她写信给二十世纪最出名的美国书商A.S.W.Rosenbach:「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人世间所有的欢愉都离我而去了」,为了抚平伤痛,她决定在儿子的母校哈佛大学建立一所纪念儿 ...

  • 书爱家说书6

    董桥:查令十字街84号,说的是书,其实书只是背景,凸显的是物质匮乏时代人与人的温情,是美国老小姐和英国拘谨绅士一放言无忌一欲露还藏的性情.令人受不了的是字里行间的风趣.书店竟见风景,当然是台湾锺芳玲那 ...

  • 书爱家说书8

    作者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1.24--1970.3.29),女, 美国人.她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埃德加·斯诺被中国人亲切的 ...

  • 书爱家说书9

    英国人喜欢看书是出了名的,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分界线上,有一个名叫海伊的小镇,这里被誉为"世界旧书之都". 海伊小镇位于英国威尔斯中部山区,是个地理位置不讨喜,且人烟稀少的传统英式小 ...

  • 书爱家说书11查令十字街八十四号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 ...

  • 书爱家说书12

    第一眼看到<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名时,浓浓的英伦风味让我误以为这本书是类似于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侦探小说,直到我打开翻阅,才发现真是谬以千里啊! 原谅我孤陋寡闻,没有看过汤唯.吴秀波主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