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问从五伦起——《论语》悟读【284】
相关推荐
-
论语连载(304)《颜渊篇》第11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
-
浅析孔子的正名思想
随着春秋周王朝的衰弱,周礼制度也逐渐受到破坏,社会秩序不断受到挑战,出现了很多"非礼"."僭越"的现象.各诸侯王对天子的朝聘之礼几乎完全废弃:孔子谓季氏&quo ...
-
论语:疾,君视之(10-19~20)
10-19 本章记述国君探望病情中孔子的礼节.孔子即使躺在病榻上,都尽力遵守应有的君臣之礼以表示尊敬.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注释] 东首:头朝东. 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
-
孟子著名的“五伦”,是指哪五种人伦关系?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关系. <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
-
论语:谁能出不由户(6-17)
孔子所倡导的德治.礼制,不为当时大多数人重视.采纳.遵守和执行.对此,孔子内心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借用日常生活的场景向社会发出了疑问.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注释 ...
-
孔子有五倫无三纲
所谓三纲,就是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要求臣 ,妻 ,子必须绝对服从君,夫,父.所谓五伦,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兄弟)有序,朋友有信.强调父子的骨肉之親,君臣的礼义之道,夫妻挚 ...
-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一)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一)
-
学问之道求放心——《论语》悟读【350】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论语>第十四篇第二十四章: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孔子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 ...
-
克己才是真功夫——《论语》悟读【274】
为仁尚礼德配天地,益智崇义道冠古今. <论语>第十二篇第一章: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 ...
-
但有真思何其远——《论语》悟读【232】
但有真思,何远之有. <论语>第九篇第三十章: [原文] "唐棣(dì)之华(花),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
-
谦让克己真功夫——《论语》悟读【182】
谦无不吉,人之道: 让无不利,仁之道. <论语>第八篇第一章: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 孔子说:"泰 ...
-
敏学问者名可扬——《论语》悟读【103】
砥砺行人志当成,敏学问者名可扬. <论语>第五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 ...
-
表里如一真君子——《论语》悟读【5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题记 <论语>第三篇第十七章: [原文] 子贡欲去(去掉或废除)告朔(朔为每月的第一天,周天子于每年秋冬之交向诸侯颁布来年的历书,历书包括指明有无闰月.每 ...
-
无情未必真豪杰——《论语》悟读【478】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论语>第十九篇第十七章: [原文] 曾子曰:"吾闻诸(之)夫子,人未有自致(尽其极)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 曾子说:&quo ...
-
万千思维输中庸——《论语》悟读【340】
塑脊梁中不偏,立德行庸不易.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四章: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卫国的大夫)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 ...
-
惟其义尽故而仁——《论语》悟读【339】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仁故能爱.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路问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子曰:"若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之 ...